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6期 基督教美學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基督宗教的美學—在神學與靈修當中遇見「美」
上帝就是那個終極與原始的美,因此,在所有美的事物中,我們都能經驗到上帝。修復各種受造物被破壞的尊嚴與美,就是美學的實踐與行動。
關鍵字:
作者/吳信如 (南與北出版社總編輯)

在基督宗教的信仰中,我們深信上帝才能滿足人類對於「真、善、美」的終極渴望,上帝所造的一切,以及上帝本身就是「真善美」的體現。然而,在基督宗教的教義傳統中強調的是:「真」,也就是追尋上帝的真理。而基督教倫理學所重視的是「善」,如何在地上生活中行出上帝的良善。至於「上帝終極的美」,卻是神學與靈修中較被忽視的一角。缺了這一角:「什麼是上帝終極的美?如何經驗到這樣的美?如何讓上帝的美來影響個人與群體?如何將上帝終極的美體現在地上,如同他在天上所擁有的極榮美形像?」我們就難以用基督宗教的價值來回應人類對美的渴望,也無法對當下扭曲生命價值與尊嚴的「審美觀點」提出反省與挑戰。

一旦「美」的觀念與價值被物化、效能化或流行化之後,就會偏離上帝透過創造、以及道成肉成的耶穌所烙印在世上的美的足跡,這樣一來,人類對於美的渴望將永遠無法被滿足,甚至具有破壞與殺傷力。因此,從神學來探討何謂來自於上帝的美的本質,美的創造與存在,以及在上帝的恩典中,人類與美的倫理關係,這將可以具體建構出基督宗教對於「美」的理解與價值界定。然後再以靈修的方法透過經驗真實的美來經驗上帝、經驗自己,這也是美學的神祕主義路徑。最後,不管是神學或靈修,我們身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將上帝終極的美實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這也是一種「美學」的實踐神學,一種「美學」的行動。

研究基督宗教的「美學」不是要我們逃避現實的污濁與殘酷,遁入自私的感官自慰中,而是要我們瞭解上帝終極之美的本質,這種體現於恩典和拯救當中的美,不只是我們與醜惡奮戰的力量泉源和休憩之所,更是我們以聖靈的力量來型塑世界的目標。

※瞭解美:美學的神學

  • 創造:上帝初始與終極之美

創世記中的創造故事是這樣畫下句點的:「上帝看他所創造的一切都很好。」(創世記一章31節)這裡的「好」,希伯來文是用「tob」 ,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美」。因此,希臘文聖經甚至就直接翻譯成「kalos」,也就是「美」。上帝將這個世界創造得很美。因此,「美」就是上帝烙印在這個世界的足跡。達卡(Edgar Dacqué,德國最受尊敬的古生物學家之一)的詩就曾這樣說:

聖法蘭西斯溫柔地向一根草桿鞠躬──

為何他要這麼做呢?

對他來說,那是上帝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的一幅圖像。

 在世界的美當中,我們可以看見上帝的榮美。舊約裡經常提到上帝的「榮美」,特別在詩篇當中。懂得在創造中經驗美的,就像德國神學家辛克在他所著《辛克的深度靈修》一書中曾提到的:「他會在這樣的生命中,與上帝的創造性、無盡的氣息,一同呼吸。……而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吸進了他的榮美、愛和力量。」詩篇作者清楚表達出上帝就是終極的美。如果我們瞭解這樣的美,體驗他的美,實踐他的美,我們就能分享上帝的神聖與榮美。而在詩篇第45篇2節更提到:「你在萬人中最英俊」,教父亞歷山太的革利免(Clemens von Alexandrien)將此人詮釋為耶穌,耶穌身上散發出上帝的榮美。

特是在福音書中,我們更可以看到耶穌如何用與世上截然不同的「審美觀」來呈現出上帝的榮美。 

  • 約翰福音:十字架上充滿恩典與真理的美

福音書作者約翰以希臘文「doxa:榮光、榮耀、榮美」一字貫穿了整本約翰福音。然而弔詭在於,上帝極致的榮美卻是在十字架上才能淋漓盡致的呈現出來,在這個沒有人認為是美的情況下:耶穌基督的受苦與死亡,卻散發出最圓滿的美。約翰福音第一章14節一開始便說:「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耶穌的榮美與榮耀是充滿恩典與真理的。

真理,就是一切真實的本質。就像保羅說的,那蓋在真理外面的帕子要被揭開,呈現出事物真實的樣貌。我們必須學習看到美的本質,看到真實的美。而想要看到真實的美就必須帶著正確的態度,也就是一種「美的倫理學」:敬虔、專注、敬畏、尊重等等,「美」必然是符合每個受造物的尊嚴,當我們用十字架上充滿真理的榮美來瞭解「美」的本質時,就知道該用哪些標準來回應世人對於美的渴求。

這段經文中也可以看出,「美」與「恩典」息息相關。上帝在創造時將他「不可見」的美,變成「可見可享」的經驗,這就是恩典的奧祕。而這恩典與真理的美也藉由耶穌道成肉身以及十架的犧牲,讓我們看到上帝的終極榮美,這終極榮美所要表達的就是:終極的愛。因此,「美」所要呈現的也是愛,這才是真正的美,是我們基督徒所要追求的美。 

  • 路加福音:使人回復創造之美

路加從耶穌童年起就描述了耶穌呈現出上帝的榮美:「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路加福音二章52節)天主教神學家阿奎納(Thomas von Aquin)曾如此定義「美」:「美就是凡你所見而令你喜愛的事物」。耶穌的美令所有人喜愛,也令上帝喜悅。在這裡,耶穌的美是整全的美:身體、智慧與靈性。

路加特別著重於從耶穌的行動來描述耶穌的美:耶穌一生的任務就是讓人回復起初的創造之美。所以對路加來說,醫治甚至比安息日的誡命更重要,耶穌在安息日的醫治,就像上帝在創造前六日所做的一樣,要在人的身上散發出上帝終極之美,耶穌透過話語和相遇來使人回復創造之美,使創造的故事真真實時地發生在今日。

因此,路加特別用希臘哲學的觀念稱耶穌為「義人」。在希臘哲學中,正義跟美有絕對的相關。正義就是能夠彰顯自我與他人內在原始受造尊嚴的人。所謂原始的受造尊嚴就是原始受造之美,上帝終極之美的實際體現。而耶穌基督卻是在遭受不公義的對待之下,依然活出正義之美,活出上帝的榮美。因此,那個羅馬的軍官看見這事的經過,就頌讚上帝說:「這個人真是義人!」(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7節)耶穌也在他的一生中呈現出真實人性的原始形像,一個真正的人的真實之美,透過耶穌,我們可以接觸到我們真實的神性本質,上帝的美的本質。

也因著我們活出這樣的本質,我們也應該在行為上,幫助其他人活出他們的人性之美,效法耶穌的義人之美,耶穌的醫治故事與受難歷程就是我們以行動來回復創造之美的典範。

從以上三個基督宗教的神學角度來瞭解美,尋求美的本質,才能避免「成功神學」式的美學觀點,把「美」視為「成功」的表現,就像把成功的事業、成功的家庭與成功的財務累積當成信仰與靈修的終極價值一樣,使得「美」變成一種壓迫、扭曲、轄制、自戀,炫耀的「成功美學」。

※經驗美:美學的靈修

不管從基督新教或天主教的角度來看,靈修都具有兩大主要的目的:第一個就是透過我們的「心」來經驗上帝,與上帝相遇,經驗到上帝的靈的醫治力量,活出原始創造的自己。上帝就是那個終極與原始的美,因此,在所有美的事物中,我們都能經驗到上帝。第二就是行動,從靈修中所經驗到的聖靈力量來行動,來實現你所經驗到的上帝的旨意。從美學的角度來詮釋,也就是說,用我們所經驗到與感知到的上帝終極的美來型塑這個世界,修復這個世界。其中包括透過宗教的禮儀與儀式,創造一個涵蓋各種美學藝術的神聖時空。也包括採取正義與修復的行動,修復各種受造物被破壞的尊嚴與美。這就是美學的實踐與行動。 

  • 增強感官的敏銳度

因此,第一個問題在於我們應該如何「察覺」到美。德國研究「美學」的始祖是十八世紀的鮑姆加頓(Alexander Baumgarten),當初德文學科名稱「Ästhetik」源自於拉丁文的「Esthetica」,也就是研究人各種感官知覺。因此,美的察覺首先必須透過感官。從靈修的角度來看,也就是透過訓練敏銳的感官,來察覺上帝的創造之美。

現代人的感官知覺因為外界刺激的強度與多元,使我們愈來愈遲鈍。遲鈍的感官是無法察覺到自己,更無法經驗到上帝的。辛克建議,我們可以從視覺開始訓練「看」的敏銳度。德文的美(Schönheit)這個字也是源自於「看」(Schauen),懂得用心去看的人,才能察覺到真正的美。古倫神父認為,真正用心的「看」就是一種「尊重」,希臘文的「上帝」(theos)就是「看、仰望」的意思,所以我們應該用尊重與敬畏的態度來認真「看」所有事物,才能察覺所有細微之處的美,也才能在美中遇見上帝,經驗上帝。而透過「設身處地」的看見,才能讓我們有憐憫之心,對苦難感同身受,修復遭受破壞的創造之美,讓每個受造物都有權活出他們獨特的美的尊嚴。

除了視覺之外,根據現代感知科學與教育學的研究,我們還有其他11種感官知覺,我們應該透過各種機會,鍛鍊各種知覺,使其更加甦醒、更加專注、更加敏銳。就如同辛克所強調的:「在我們尋找我們的靈修之路時,並不是就完全不管身體的感受了,而是要跟它們共處。這關係到我們如何打開精神與感官知覺的通道,讓感官世界能進入精神世界裡。」 

  • 讚美乃是美學的行動

德國著名的女性神學家左勒(Dorothee Sölle)在她的一本十分感性且深刻描述其個人靈修與社會行動力的著作《神祕主義與抗爭:沈默的吶喊》(德文書名:Mystik und Widerstand)中特別提到,美的感受與充滿生命力的靈修,兩者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她寫道:「美學與神祕主義、上帝的喜悅與美之間,具有一種深層卻又甚少被提及的關係。」她認為,在所有事物中察覺到美的具體方法就是讚美。「讚美是一種美學的行動,透過讚美,有些事物就能夠被察覺、被看見或可被觀察,被稱讚、被歡慶、被歌頌。它就能夠在愛從黑暗走向光明。」

辛克也提到:「看得見」始於「讚嘆」,就像你親自看到蜘蛛網上的露珠所帶給你的「讚嘆」。這樣的讚嘆,是來自於透過信仰與靈修的反省,察覺自己的渺小後,對於真正偉大的奧祕充滿感謝與讚美,因此會敏銳地經驗到內外在的細微變化,不會因為自大而忽略任何事物的不平凡,因為他在所有事物中都會充滿對上帝臨在的敬畏,每一種經驗對他而言都是美,每一種破壞對他而言都是行動的責任。 

※實踐美:美學的行動

從基督宗教的神學和靈修來看,「美」不只是一種感覺,「美」應該是具有行動力的,具有實踐性的。

左勒認為,真實的神祕主義就是察覺到世界的美。如果只是繞著靈修的虔誠語言和方法打轉,而忽略了世界的美,對這個世界不屑一顧,那就是一種自戀的靈修與敬虔,很快就會變成毫無喜樂與感受的行屍走肉:「我們應該經驗美與歌頌美。就此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喜樂的守護者,並有責任讓生命之美可以被看見與被聽見。」因此,對左勒而言,靈修就是傳揚生命之美,向人傳達對於周遭之美的感受。受洗之時,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祭師,成為神聖事物的守護者,同時也是這個世界上的美的守護者。

察覺到真實的美並不會讓我們逃避世界,反而會讓我們更堅定地守護著世界。特別是在那些政治艱困與充滿迫害的年代,「上帝終極的美」更是我們的力量來源,讓我們不至於絕望,而有勇氣繼續為了美善而奮戰。美學的靈修讓我們在為了抗爭而遍體鱗傷時,有個心靈的休憩之所,讓我們接近絕望之時,還可以在「美」中經驗到愛的力量,這也是支持我們繼續前行的心靈動力。

除了成為美的守護者,我們也可以成為一個美的創造者,為自己與他人創造美的感受與體驗。上帝讓我們分享他的創造力量,因此,我們也有責任在基督宗教的價值與耶穌基督的聖靈中,型塑出一個美的世界:讓周遭的生活環境更美,生命更美,也讓更多人透過這樣的美來遇見上帝。是的,真正的美,符合上帝旨意的美,是可以讓人遇見上帝的。我們的任務就是察覺並善用上帝賜給我們的「美學創造力」,讓人經驗到真正來自於美的醫治力與愛的力量,並願意為宣揚上帝終極之美而獻身。在此,美學也有了宣教的意涵。

同作者相關文章:
新冠疫情的考卷,台灣訂正了嗎?——從德國的抗疫經驗談如何面對不確定性與危機 (第 189 期)
家庭還有未來嗎? (第 158 期)
倫理解決爭議,還是倫理本身就是爭議?—— 籌辦胡伯教授「現代基督教倫理」講座的隨想 (第 158 期)
基督宗教的美學—在神學與靈修當中遇見「美」 (第 136 期)
贏得有趣,活得堅強 (第 11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6 期 基督教美學 (4-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6期  2013年  6月 基督教美學 136
本期主題:基督教美學
發行日期:2013/6/10
基督教美學
基督宗教的美學—在神學與靈修當中遇見「美」
藝術與信仰:從美感認識信仰、從信仰中體會美
教堂裡的現代藝術——衝突與接納
有意義的教堂美學
從《公東的教堂》探索教堂美學與信仰
我的亞洲基督教藝術經驗
學習聽聞大地的聲音
在工作、祈禱與靜默中和上帝重新相遇——我在曠鄉(下)
打造從心而出的美麗環境
「吃」與「饞」
旅行中的心靈相機
話說彌迪理牧師
教養、宗教與基督:從《矢内原忠雄傳》想到的
媠䆀無比止
參與 WSCF-AP Women Doing Theology 心得
核四?核能?究竟為何而反?
成為天國的富翁
三驚有夢——讀吳祥輝的國家書寫三部曲系列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