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38期 EQ
字級調整:

神學淺說
福音與文化
關鍵字:
作者/陳南州 (現為台南神學院教授,主授基督教倫理學、神學與文化。)
  在一九五二年出版《近代神學思潮》的美神學家韋廉士(D. D. Willans),於一九五八年修訂該書, 並且寫了一篇修訂版序,他說:「當我們進入二十世紀下半期的時候,有三種發展可能支配著許多神學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基督教跟宗教及文化的關聯。如今我們已是二十世紀末,即將進入第三個一千年的時期,而神學思潮的發展似乎正如韋廉士所預料的,基督教福音與宗教、文化的關聯,正是當今神學的重大主題之一。普世教會協會(WCC)今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將於巴西舉行的世界宣教與傳道研討會之主題正是福音與文化,而世界歸正教會聯盟明年將舉辦的世界性研討會也是以福音與文化為主題。

  福音,是上帝藉「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所施行的作為,傳統的了解它跟一切文化,特別是文化中的宗教是相對立的。所以西方宣教師到亞洲、非洲等地宣教時,對於當地的文化採取否定的看法,人一旦成為基督徒,根據教會的看法,就應該向本地文化說「不」,以免俗化,或違背基督教福音的信仰。這不但造成宣教的難題,也常常使基督徒成為他們自己文化的「異鄉人」!可是,亞、非洲的基督徒漸漸發覺一件事:他們接受福音的同時,也接受了西方文化!福音是經由西方文化、神學傳給他們的。於是有人嚐試要把福音從西方文化中抽離出來,也有人宣稱他們宣揚的是一種跟任何文化不相干的「純福音」。

  然而,學者又進一步了解一個事實:福音一開始就是跟猶太文化、歷史密切結合。共觀福音的作者(特別是馬太福音的作者)是在猶太文化、歷史的脈絡中接受並敘述耶穌基督的福音(如:大衛的子孫、摩西的律法、猶太人的節期……等)。而教會擴展到希臘羅馬文化的世界時,約翰福音的作者和使徒保羅分別從希臘哲學、羅馬政治的社會情境中來詮譯那與猶太文化結合的基督福音(如:「道」、「真理」、「保惠師」、「罪的奴僕」與「上帝的兒女」……等」)它不只是涉及禮儀和倫理規範的問題,更關係到福音的詮譯,或是說福音的重新定義和表達。

  教會歷史中的神學爭論有很多其實就是福音與文化的緊張所引起的,更正確地說是結合於某一文化之中的福音跟另一文化之間所形成的緊張或對立關係,激發出許多不同的神學。如:結合於猶太文化的福音跟希臘文化的緊張,希臘基督徒要守猶太律法嗎﹖又如結合希臘哲學、歐美文化的基督福音跟東方文化的緊張,東方基督徒非藉希臘哲學不能表達神學、信仰嗎?

  理察.尼布爾(Richard Niebuhr)在《基督與文化》一書中嚐試把基督、福音與文化的關係做一整理,並分為五大類型來說明。

  第一類型是主張「基督與文化是互相『對立的』」。即認為不管基督徒所生存的社會習俗為何,也不管社會所保持之人類成就是什麼,基督被認為顯然與文化對立,因為罪惡寄居於文化之中。宣教師常要求改宗的信徒放棄所謂異教社會的風俗、禮儀,即是立基於此種觀點。

  第二類型是主張「基督與文化在根本本是『一致的』」。即認為耶穌的教訓是人類文化最偉大的成就,基督是屬於文化的。他們以文化的觀點去了解基督,把基督的言行、教訓跟文化精華相符合的,加以認可,否則剔除。

  第三類型是主張「基督實為文化中的基督,也是超越文化的基督」。這一主張其實也可稱為「綜合類型」,他認為文化可以引人走向基督,但未能達到基督,因為基督是超越文化的。

  第四類型是「基督與文化是二元的,又各有其權威,但二者仍然不能合一協調」。也有人作「基督與文化是相反相成的」。這一主張認為對基督的忠誠及對文化的職責都有必要,人是處於二種「世界」的緊張中。

  第五類型是「基督『改造』文化」。即認為人性腐敗、墮落,基督是在文化和社會內改造人類及其文化。

  雖然尼布爾如此分類敘述基督與文化的關係,他很清楚地告訴讀者,還有其他分類的方法,而且這些類型也絕非多不相容。此外,尼布爾所言的「基督」其實是簡化的敘述,在討論中尼布爾都是指向人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基督信仰與文化的不可分的性質。他說:「神子本身也是屬於某種宗教文化的傳統,他又派遣門徒去牧養羊群,這仍必通過文化活動方可達成」(《基督與文化》,35 頁)。 尼布爾如此將歷史中的一些思潮加以整理分類有助於我們更明白福音與文化關聯的複雜性和困難性,誠如他所言,這是永存的問題,無論個人或教會,對此問題的探討,絕不會達到一種不可能再有新解答產生的終局結論。

  是的,今天福音與文化的討論已越過尼布爾的五種類型,因為我們除了更明確認識福音與文化密不可分的特性。我們也創造的觀點重新了解文化的本質。一方面我們愈來愈了解福音並不能從文化分離出來,福音與文化不是兩個完全分開的靜態實體,福音必須在文化脈絡中了才有可能是福音。另一方面當我們從創造,而不只是拯救的觀點來思考文化時,我們明白文化已包含著上帝創造及其在歷史中的旨意,文化不全然因人類的墮落而敗壞,只要上帝仍是創造主和歷史的主,人類文化雖不全然是,但也仍反映上帝的旨意。文化不再只是載運福音的媒介,不再只是福音的脈絡,它也是神學的素材,它也隱含著福音在內。總而言之,文化含有上帝的恩典與拯救在內。

  宋泉盛博士在這方面的神學思想有其極獨特的看法。他提出亞洲人為自己的文化為素材來做神學,從自己的文化中尋找上帝國的故事,也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藉猶太文化所宣揚的福音。宋泉盛博士要我們思想:那創造天地、掌管歷史的主上帝豈不也在亞洲的歷史、文化中?亞洲難道沒有上帝國上帝主權彰顯的故事?我們亞洲的歷史、文化也充滿了神學意義,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從亞洲(台灣)的歷史、文化中,洞察辨識上帝的作為!

  福音與文化的關聯既是如此,我們就要以認同來做為神學工作的起點。基督徒一方面認同耶穌既宣揚的上帝國的價值觀、理想,諸如慈受、公義、和平……等等,一方面認同我們同胞的苦難經驗,認同我們同胞的歷史、文化,認同我們的鄉土,然後一起在我們同胞與鄉土的歷史、文化中探索上帝國的故事,亦即上帝在我們歷史、文化中的作為。我們這些故事來作神學,來宣揚福音,為上帝國~上帝主權在我們社會、文化情境中的實現來獻上我們的心力。這樣,耶穌基督的福音必定是我們生活文化的福音。
同作者相關文章:
青年團契與長青運動——我的體認與期待 (第 168 期)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第 164 期)
更正說明 :「他」與「祂」 (第 160 期)
「背十字架跟從耶穌」太沈重了? (第 159 期)
現代台語譯本聖經翻譯暨審議小組回應「讀經筆記」 (第 141 期)
那些年,我們曾經這樣想 (第 127 期)
除了〈人權宣言〉,教會還要做甚麼? (第 104 期)
從《使者》到《新使者》 (第 100 期)
打斷手骨顛倒勇——專訪張德麟談《新使者》 (第 100 期)
「同志神學」面面觀 (第 82 期)
基督徒如何看演化論? (第 81 期)
未知死,焉知生?-我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第 77 期)
走過從前,邁向未來:我對聖經神學研究班的回顧與省思 (第 73 期)
主禱文是最佳的祈禱範本------兼談《雅比斯的禱告》 (第 70 期)
基督徒可以自殺嗎? (第 65 期)
是應許?或是問題?——生物複製科技的神學省思 (第 62 期)
編者的話 (第 56 期)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第 56 期)
談讀書——我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第 55 期)
基因工程研究與上帝的創造 (第 49 期)
教會與大專青年——過去、現在、未來 (第 48 期)
「複製人」帶給你一些困擾嗎? (第 45 期)
未婚懷孕的人可以在教堂舉行結婚禮拜嗎? (第 43 期)
選擇是一種勇敢和美麗  (第 41 期)
從基督教倫理學的觀點看同性戀 (第 39 期)
福音與文化 (第 38 期)
普世教會協會及其社會倫理之簡介 (第 36 期)
買本現代中文譯本來看吧!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38 期 EQ (35-3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38期  1997年  2月 EQ 38
本期主題:EQ
發行日期:1997/2/10
目錄s/
編者的話
EQ s
EQ是萬能的嗎?
基督徒的EQ高嗎?
IQ,EQ,RQ -----聖經怎麼說?
牧會與EQ
第四台s
巴哈與聖詩補遺(三) 
關於台灣神學院的馬偕紀念像
福音與文化
男歡女愛話法律
姻緣何處尋
不要相信愛情
基督徒與紅包
妙天事件
希雅茲等於原閩
願你平安!
平安伯說平安
給大一新鮮人
長青團契伴我十年
邁向台灣SCM的夢想
台灣教育改革研討會之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