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67期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她曾為我留一盞燈—記我的祖母
關鍵字:
作者/孫志硯 (教會青年)
  我必須承認,動筆寫一個你十分熟悉的人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特別是在她已經不在你身邊的時候。祖母--誠如許多人所認識的,是一個傳統保守的婦女,她的一生是和家庭緊緊繫在一起的。也許,正因為上帝在我的生命裏賜給了我這樣一個奶奶,我才能在我生命中最初的這二十年裡,有人照顧,有人噓寒問暖,有著家的感覺。

  正如許多外省第一第二代的族群所共同有過的歷史記憶,他們的前半生經歷過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的顛沛流離,最後隨著國民政府遷移來台在這裡生根落葉。我奶奶曾經告訴過我,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已經在二十歲之前度過。

※ 面對苦難
  而二十歲之後,她所面對的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是一個接著一個的苦難。這些苦難由疾病開始,由死亡結束。感染天花的記號在她的臉上留下,肺病使她在剩下的四十多年中只剩下一半的肺可以呼吸。而她的雙眼也在五十多歲時,失去光明,終其一生,都處於半盲的狀態。

  而最最困擾她的則是晚年時發作的胰臟炎,那種突如其來又不知如何預防的疼痛,至今仍存於我的記憶中。然而如果必須選擇用兩個字來描述我祖母一生的話,我選擇的不是「苦難」而是「堅強」。

  生命中有太多不可預料之重,我想奶奶在年輕之時也從未想過,她年輕時堅持要裹的小腳,日後必須走過千里,橫渡台灣海峽,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建立另一個家園。她也必定從未想過,從小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她,日後必須為一家人煮飯洗衣,甚至建立起一個小小的違建,使一家人得溫飽。

  我常常在想即使有這麼多的想不到,她還是一路走過來,辛苦的活了七十六年。失明的她,仍然辛苦的照料孫子孫女。多病的她卻仍然害怕她的苦難成為我們的負擔。直到我奶奶逝世的當晚,她第一次拉著我的手,希望我晚上留下來陪她。那時,我才知道,在這些患病的日子中,她是多麼希望我們的陪伴,但卻從不曾說出口。原因只是她不希望成為我們的牽掛負擔,可是我想我們其實才是她後半生最大的牽掛負擔,只是她從未這樣提起,而我們卻都清楚的知道。

  我也常常在想,愛的力量究竟是怎麼樣的力量,可以使人如此的堅強,甚至放棄了自我,一輩子為別人而活。我們都讀過許許多多關於愛的著作,聽聞過許多愛的事蹟,而唯一見證過愛的方式就是看著一個人為著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整個的放棄自我,為別人而活。我的祖母,我們在她心頭的記掛,她所付出的點點滴滴為愛作了見證。讓我一輩子都會記得在我深夜未歸的時候有人為我留一盞燈,讓我出門回家的時候總是不用帶鑰匙,因為我總是知道有個人在那裡守候著。而人總是要長大,我奶奶的苦難也總是要結束,在我的信仰裡,基督徒對死亡所擁有的想望是美好的樂園與天堂,而不是森羅恐怖的陰間地獄。所以,我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得著真正的安息,而我所能做的則是永遠的想念她慈愛的形貌,直到我們再相見。
同作者相關文章:
她曾為我留一盞燈—記我的祖母 (第 6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7 期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66-6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7期  2001年  12月 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67
本期主題:站在破碎的土地上
發行日期:2001/12/10
目錄s/
簡樸的生活,我願意
編者的話
災變後談國土規劃
牧師、神父、花、和尚──生態與靈性的隨想
期待教會參與臺灣生態文史的建構
邁向未知旅程的宣教師--彌迪理牧師小傳
孕育音樂生命的搖籃 -從教會音樂事奉中得造就-
舉手之勞作環保--廚餘回收
邪靈 s
年輕喪偶婦女的情感生活
男人與女人之間
我們應當教導孩子認識死亡嗎?
與你分享體驗教育
路,總是向前延伸
她曾為我留一盞燈—記我的祖母
盤石與砂土
醫療是宣教工具
生態關懷這條路
關於紅葉的點點滴滴
給上帝媽媽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