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0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字級調整:

神學淺說
教會合一運動在台灣——論台灣教會的教派合作關係
關鍵字:
作者/黃伯和 (台南神學院院長)
  教會合一運動不是單純的想修補教會間的矛盾與衝突,更重要的毋寧是要實踐耶穌基督福音的命令。

教會合一運動的歷史回顧
  教會合一運動以組織性的方式呈現,一般都以1948年新教的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成立為分水嶺。不過教會的分裂與合一卻是自從耶穌呼召門徒來跟隨他就已開始。教會史從來就未曾免於分裂的威脅,也不曾中斷過合一的努力。

  從耶穌對門徒的教導中,特別是他為門徒的禱告內容(約翰福音17章),我們可以想像即使耶穌的門徒團契也面對嚴重的分裂危機,以及耶穌期許他們合一的殷切:

  我現在到你那裡去,不再留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聖父啊!求你藉著你的名,就是你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如同你和我是合一的。(約17:11)

  我不但為他們祈求,也為那些因接受他們的信息而信我的人祈求。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父親哪,願他們在我們的生命裡;正如你在我生命裡,我在你生命裡一樣。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為要使世人信我是你所差遣的。你給我的榮耀,我也給了他們,為要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一樣。我在他們的生命裡,而你在我的生命裡,為要使他們完全合一,好讓世人知道你差遣我,也知道你愛他們,像你愛我一樣。(約17:20-23)

  保羅在處理教會的紛爭時,對分裂譴責與合一的強調更是直截了當:

  弟兄姊妹們,我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說話要一致,不可分裂,要團結,有一致的想法,有共同的目標。我的弟兄姊妹們,有革來家的人坦白告訴過我,說你們中間有紛爭。我的意思是,你們眾說紛紛。有的說:「我是保羅的人」;有的說:「我是亞波羅的人」;有的說:「我是屬彼得的」;有的說:「我是屬基督的。」基督竟被分割了!難道替你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是保羅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洗的嗎?(林前1:10-13)

  基督就像一個身體,有許多肢體;雖然身體有許多肢體,到底還是一個身體。同樣,我們無論是猶太人或希臘人,作奴隸的或自由的,都從同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而且共享這一位聖靈。身體不是只有一個肢體,而是由許多肢體構成的……上帝這樣安置我們身體的各部分,把更大的光榮分給那些比較不美觀的肢體,好使整個身體不至於分裂,各不同肢體能互相關懷。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體,而每一個人都是肢體。在教會裡,上帝使人各得其所。(林前12:12-14;12:24b-28a)

  綜觀保羅在其書信中所處理的信徒合一的勸勉,包括外邦人和猶太人之間的隔閡,教會內部為不同恩賜、理念的爭議,甚至出於認同或利益的結黨分派,可以說把教會歷史分分合合的戲碼鋪陳了一個架構。兩千年來,教會處在分裂與合一的兩端拉力下,不斷地在歷史的情境中經驗衝擊,也努力從事合一的見證。教會史上的各種信經、信條、信仰告白文獻的出現,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都是處理教會爭議(分裂)及試圖促成教會合一之努力的呈現。

  1948年普世教會協會的成立,原本是針對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新教的宗派分立所做的合一努力。唯後來因為基督教版圖的擴展,亞非國家的教會無論在人數、信仰活力都逐漸成為基督教的主體。而這些國家的教會雖然也深受宗派分立之苦,卻從沒有像歐美的教會一般,經歷過宗教改革後那一段分裂的衝擊與傷痕。教派分立的影響,對歐美教會與亞非教會的經驗是具有本質上的不同的。基於此一背景,合一的內涵對這兩個陣營之教會的意義也就出現了差異。歐美教會沈迷於修補宗教改革爭議所造成的分裂的同時,第三世界的教會卻掙扎於對殖民、壓迫、貧困、剝削與歧視等合一之障礙的克服。二十世紀六○年代之後,基督教會的合一運動因此從教會形式合一的努力轉化成為人民解放的公義運動。

台灣教會合一運動的兩面性
  基於這種合一運動本質的移動,台灣教會的合一運動乃出現了弔詭的矛盾現象。一方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做為台灣最早的新教團體,延續其宣教差會的普世關懷,從其南北兩大會合併成立總會開始(1951年),即同時加入普世教會協會(WCC,1948年設立),隨後也加入世界歸正教會聯盟(WARC),以及成為亞洲基督教協會(CCA)的創始會員。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可以說是非常普世化、重視合一的教會。但是這一個在國際基督教社群的合一運動中積極參與、貢獻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國內卻和其他宗派幾乎是形同陌路,其間雖然也有幾度努力使台灣教派合一的嘗試,但都無功而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國際上常常被質疑在國內與其他教會的聲音不同調,或未能獲得國內教會的支持,是很大的合一諷刺。到頭來,為了因應普世教會對台灣教會的聯繫與互動,成立了一個台灣(正式名稱應該是:中華民國)教會合作協會(NCCT),卻只能是個毫無決策功能的聯誼會。值得一提的是,NCCT是世界各國中極少數把天主教會納入會員的國家協會,這倒是值得稱道與鼓勵的。

  另一方面,1949年後隨國民政府逃亡來台灣的新教各宗派,除了少部分主流教會基於其宣教母會的普世參與管道經驗,而對教會合一運動有比較積極的態度外(這些教會大都參與NCCT的聯誼會中),大部分的華語教會對教會合一運動若非儼然拒絕,就是抱持批判與懷疑的態度。值得觀察的是,在公元2000年與2004年兩度台灣的政權異動後,這些原本排拒合一運動的教會似乎對教會的合作與互動關係轉趨積極。

  分析台灣教會合一運動這種弔詭性,主要原因應該是受到政治矛盾、意識型態與權力結構的影響。換句話說,具有強烈合一性格的長老教會在國內因為屬於被殖民的族群,在政治、社會公義和身分認同無法伸張的情況下,想要和與統治者站在同一陣線的華語教會從事合一的努力,無可避免的面對一道難於克服的障礙。另一方面,政權輪替後的華語教會在失落優越感的背後支撐後,試圖以形式合一的行動來掩飾這種優越感身分的不當,卻未能從解放性的角度來處理這種分裂教會的不當權力從屬關係,也使得這種合一努力有隔靴搔癢的感覺。

合一的神學與台灣教會合一的展望
  教會合一運動不是單純的想修補教會間的矛盾與衝突,更重要的毋寧是要實踐耶穌基督福音的命令。也就是說,基督徒談合一不只是技術性的問題,而是信仰本質的問題。如果說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是要成為中保,來連結我們和上帝中間的隔閡,那麼他的十字架已經使我們和上帝、和人建立了和諧、合一的關係。我們信仰耶穌基督而卻不能合一,這不但是教會運作上的損失,也是信仰的缺陷。當然合一並不是和稀泥,上帝為了與人合一,必須付出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代價,我們的合一努力也不會是廉價的使命。

  教會的合一運動既奠基於福音的信息,也是連結在歷史的脈絡中。換句話說,我們從福音信息接受合一的命令,所要克服的卻是在歷史中留下來的分裂因素。因此,合一運動不能越過歷史的經驗與背景。

  台灣教會的分裂現象與歐美教會不同,雖然宗派林立,嚴格的說,台灣的諸教會都沒有經歷宗教改革的爭議與教義分歧的辯論。大部分信徒的宗派意識都是承襲的,而非選擇的。因此,宗派間的教義分歧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反倒是歷史經驗與權力矛盾的因素成為教會合一的主要障礙。台灣的教會要談合一的課題,因此不能忽視這些存在社會、教會中的議題。除非所有教會都能從內部反省,對歷史的記憶作悔改性的教導與告白,共同回到福音裡尋求赦免與接納,否則合一的口號將止於理念而難落實,甚至可能愈是談論合一,彼此的隔閡愈大。
  
  當然除了從悔改開始來追求合一的目標外,教會還是可以往前看,針對當前台灣人民所面對的共同關心議題,來做合作的見證。台灣族群的矛盾,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物化,全球化的衝擊,社會、家庭倫理的危機,婦女、小孩的受暴問題,科技的挑戰,生態的破壞,以至於人民的安全與國家的前途等,都有待教會共同以信仰的角度來提出立場與見證。如果教會能捐去嫌隙,共同為了社會、人民的福祉提出合乎福音信息的意見並共同獻身,相信台灣教會的努力也可以藉此反塑,來達成合一的見證。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教會合一運動在台灣——論台灣教會的教派合作關係 (第 90 期)
為何信仰告白須重新制定? (第 80 期)
「敬拜讚美在禮拜中的位置」 (第 69 期)
編者的話 (第 60 期)
智慧的語言 (第 59 期)
編者的話 (第 58 期)
在台灣的新處境中再思「政教關係」的議題 (第 56 期)
全球化趨勢對教會的挑戰 (第 55 期)
信徒(laity) (第 54 期)
為什麼要以新眼光讀聖經? (第 51 期)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第 48 期)
牧者在職教育平議 (第 46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憲法的精神 (第 45 期)
什麼是聖靈降臨? (第 41 期)
何謂「異端」 (第 37 期)
永續不斷的啟示──記使用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感想 (第 37 期)
從基督信仰的本質看妖魔鬼怪 (第 35 期)
「論揀選」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0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30-3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0期  2005年  10月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90
本期主題: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發行日期:2005/10/10
編者的話
目錄s/
再見了!長老教會!?
新鮮人、新生命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驚豔傳統之美——二十年前一位長老教會青年的覺醒
草地囝仔做牧師——林宗要牧師
咱的米——自己種的米
超教派合作與我
教會合一運動在台灣——論台灣教會的教派合作關係
如果一年只看一支紀錄片,那就來看《無米樂》
音樂人的社會實踐
貞碼D940
上帝怎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論上帝的全能和南亞海嘯
青少年,「輕」少年?——淺談教會青少年的「流失」問題
歌仔戲與青少年福音文化的醒思
我不會迷失在社會的價值裡?——社會新鮮人在低潮中給上帝的禱告
找到可以貢獻的地方
幸福的再思——跨國婚姻家庭的新見證
EASY net韓國行
TSCM議題報告:大專中心與團契間的互動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