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11期 萬民皆祭司 ?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農民擺攤組市集‧蔬果親手賣你給
在這裡購買農作物,不只是為了自身的食用安全,也不單單只是單純的消費行為,更是尊重農人的辛苦勞動與對農村的相知相挺。
關鍵字:
作者/陳良哲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逛市場購買蔬菜時你可否想過,所買的蔬果究竟是怎麼來的?是進口的、外縣市的、還是在附近的農田?附近環境如何?是誰種的?是如何栽種?號稱有機的蔬菜是真的嗎?有沒有噴灑農藥?有無農藥殘留?誰可以保證?這些疑惑總無法獲得答案,因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隔著一個個的盤商與攤販,從生產地層層轉賣到消費者手上,大概還能知道產地的縣市或國別,但也僅止於此。

※ 農地傷痕纍纍
農人面對一次次不敷成本的收購價,只能很實際地以最少的成本種出好看(無蟲害)又量多的作物;為此,農藥與化肥早已成為台灣農業施作的慣用作法,此舉更可大幅壓低耕作成本。更不用說對農人來說,各農藥行更是實際教授農業技術的「指導員」,這使務農與農藥、化肥早已密不可分。雖明知農藥不好,但也只能如此,留下幾塊沒噴藥的田地,種給自家與鄰居用的,讓家人平日可食用,或親友來訪時可贈與。

台灣的土地,在大量農藥與化肥的施用下,早已受傷累累,漸漸貧瘠。這種土地所種植的作物,又有多少能頭好壯壯且不沾農藥的呢?更不要忘了,農地早已不再單純,有廢土傾倒、廢水澆灌,農田旁還有一棟棟實為休閒別墅的農舍,或是重金屬加工廠、廢五金、廢電池工廠座落於此。

這些作物,當然也包含了上頭的農藥、化肥、各種各樣的污染物,經過盤商層層轉運,最後吃下我們的胃腸裡,成為身體的一部份。你以為鎘米、戴奧辛鴨蛋都已經過去,其實有更多更多的各樣「新式農產品」不斷出現,它們沒有一刻不存在,只是暫時不被發現。

為了食用安全健康的蔬果,除了主婦聯盟共同購買合作社成為台灣在這方面的先行者,近年來亦有各種有機/素食商店的興起,甚至連大賣場與超級市場也開始提供各種各樣的有機蔬果。雖是如此,在這些地方購買有機農作物,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食用安全而更換消費地點,這與生產蔬果的農人仍無接觸,也無從得知蔬果的成長環境,遑論去了解農村的生活故事與農人的心路歷程。

缺乏這層關係,不再務農的你我對於農村現況實在難以感同身受,對於農人的現實掙扎無從得知。購買蔬果,一如對待其他商品,只在意價格是否經濟實惠,依舊只是一項單純的消費行為,無從了解也無法改善農村與農人的處境。

在高雄縣旗山美濃地區,有所農村社區大學,正式名稱為「高雄縣旗山區社區大學」,但人們總暱稱它為「旗美社大」。這所立足於農村的社大,延續著美濃反水庫運動對環境的關注,對於此地農村的困境與發展,有其自覺的介入與行動,向農村學習,也為農村尋找出路。

旗美社大曾與高雄市社區大學、成功大學等合作開課,促進城鄉交流,讓都市的人們更能了解農村處境。2005年的夏天,旗美社大到日本考察時,見識到當地由農民直接銷售的「農民市場」,遂在2006年2月籌辦第一次的「農民市集」,成為台灣農民市集的先驅者。

「農民市集」是由生產作物的農民自行販賣,在攤位上提供生產者個人與作物的簡介,農產品有生產者的標示,生產者自己為作物負責,也在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關係中,建立起生產者的尊嚴與自信。消費者可以在農民市集當中,與生產者認識,無須層層轉賣而直接建立關係,彼此熟識後更增親切。

在這裡購買農作物,不只是為了自身的食用安全,也不單單只是單純的消費行為,更是尊重農人的辛苦勞動與對農村的相知相挺。它不是「農產品特賣會」,而是各個農友帶著自己辛苦耕作的作物,現身於消費者的面前,為自己的農產品親身保證、親手奉上。除了販賣作物,也多了一份責任,帶著辛苦耕作的果實,以合理價位的賣出,無須賤賣,受人看輕,重新贏回農人的尊嚴。

※ 重新贏回農人的尊嚴
農民市集,也不只是「市集」(更何況農人不一定在市集活動中賺到多少錢),但它成為團結農人與消費者(或說生活者)的社群。透過市集,吾人可親自向農人請益農作物的相關知識、農村現況、辛苦務農的種種掙扎挑戰到克服的心路歷程。它也促使參與者共同思索農業處境、食用安全、環境問題等,甚至形成彼此支援的網絡社群。

這社群可以是有機知識與農業技術的相互請益,也可以為了農村的未來而行動請命,如日前關注「農村發展條例」的相關抗爭,無論是到各地舉辦說明會、組織動員,試圖進入公聽會表達農民心聲,有許多是農民市集的朋友們參與其中,無論是農民、市集組織工作者或是購買者,他們是真正了解且關心農村現況的人們。

在農村破產、農產賤價的此刻,務農常常被視為沒出路的選擇。然而,農人不該被看輕,務農也不該是不得不的選擇。只要我們能認真地看待環境、土地、自然與務農,並認識農村發展與自身(無論是經濟、環境、社會,或是食用安全與健康飲食)的密切關係,人們不再視務農為低賤,給予應有的尊重。市集的出現與運作,正是重新還給農人尊重的開始,它排除盤商的剝削與壓榨,使農人得以合理價格販賣作物,也形成群體的支持力量,讓往有機農業發展的農人得以相扶相挺,一同在有機的耕植過程中,重新好好對待地土,讓人與環境得以和諧共存,農村重獲人們應有的關注,使農人建立自信並得到尊重。

※ 農民市集何處尋
目前有幾個定期運作的農民市集,有機會的話,不妨就近去逛逛:
●台北市:248農學市集 http://www.248market.com.tw/
每週五 14:00~20:00(248巷市集)
每週六 10:00~17:00(248巷市集)
每週日 10:00~16:00 (開平市集)
被稱為白米炸彈客的楊儒門,與幾位朋友共同合作籌組的農民市集,因太平洋建設章啟明無償提供用地忠孝東路248巷內空地供該市集所用,故以248命之。其願景在於將農人視為「糧食的守護者」,讓農人得到應有的尊重。248農學市集目前有兩個地點,週五、週六在忠孝東路248 巷內(第三路口右手邊),周日在復興南路的開平餐飲學校操場內。

●台中市:興大有機農民市集 http://organic.nchu.edu.tw/main.php
每週六 8:00~12:00
這是由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董時叡教授所籌設的農民市集,參與市集的農產品需不定期受農委會與中興大學的檢測。該市集之理念在於推展地產地銷、扶助小農、推廣環保、建立互信、培育科技農夫、建立社區關係等。地點在中興大學惠蓀堂後方木棧道。

●台中市:合樸農學市集 http://www.hopemarket.com.tw/
每月第二個週六 9:00~14:00
由幾位長期關心農村、環境與社區的朋友共同發起,包括靜宜大學陶蕃瀛教授、東籬農園陳孟凱、溪底遙學習農園馮小非,植物保護基金會李美雲、社區工作者許婕穎等。合樸是取「合作、簡樸」之意,「農學」則強調生活者向生產者學習,而生產者向自然環境學習;市集,則是生產者與生活者的組合,人與人的聚集交會。合樸的願景,是經營「從產地到餐桌」的市集社群,因此,除了農學市集,也開辦了幾項學習活動,如「好好務農」等課程。地點在台中市西屯區西平南巷6-6號(福林路底)法鼓山寶雲別苑(原「東籬農園」)。

●高雄縣:微風市集 http://blog.breezemarket.com.tw/
每週六上午8:00~12:00
這是第一個由地方政府出資的農民市集。高雄縣政府透過社會處提撥公益彩卷回饋金補助做為經費,婦幼館提供場地,實踐大學觀光系與旗美社大、甲仙鄉愛鄉協會共同協力。除了與其他農民市集相同,推廣地產地銷、食用安全,與生產者直接接觸之外,強調社區照顧是微風市集的最大特色,在社區與社福團體上的花費,都將為社區老人日托班或照顧相關弱勢團體所用。地點在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二段120號(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
同作者相關文章:
農民擺攤組市集‧蔬果親手賣你給 (第 111 期)
該如何追尋那光? (第 108 期)
從解放知識到草根民主的嘗試——社區大學運動 (第 105 期)
改看「公民新聞」,如何? (第 99 期)
軍火交易的世界 (第 97 期)
雖是聖誕,但戰火未曾止息 (第 97 期)
舞?詩篇般的人生-舞蹈家廖末喜的創作與信仰 (第 97 期)
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系列~誰的神研?誰的大專? (第 87 期)
看!長老教會──對「社會關懷」的批判性反省 (第 85 期)
請原諒我,女孩! (第 64 期)
「援助交際」在台灣:以封閉性網路社群色情現象為例 (第 61 期)
留還是不留? (第 5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1 期 萬民皆祭司 ? (66-6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1期  2009年  4月 萬民皆祭司 ? 111
本期主題:萬民皆祭司 ?
發行日期:2009/4/10
召喚神聖‧互為祭司
信徒老實說:從權力結構看「信徒皆祭司」
「萬民皆祭司」之我見
從加爾文神學看「萬民皆祭司」
信徒也可以成為牧師的祭司?
牧師也是「信徒」嗎?——兼論牧師在上帝國度中的角色
為何團契會長、小組長一定要受洗?
從培養「祭司」淺談青少年信仰教育
在後現代思潮中泅泳的現代教會
「加爾文與台灣」策展有感
荷蘭時期教會人物檔案(三)台灣改革宗教會的擴張者:尤羅伯牧師
生活中見信仰──呂秉衡的油畫創作
異夢中的土地—— 一位猶太老人與一位台灣老人的土地智慧
生命的12個記憶——〈貧民百萬富翁〉中不妥協的信念
「無私之愛」與人類救贖的可能性──從「切支丹作品」探討芥川龍之介與神的接觸
名命、讓羞人愧、譴責的性別政治——創世記一~四章
農民擺攤組市集‧蔬果親手賣你給
標準e 5 c.c.
德生松年大學 (七字仔)
〈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意象探討
第46屆神研班籌委有感
難忘的神研班
神研班體驗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