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114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
|
|
信仰.生活 |
河道邊s |
在她用力擁抱的當下,傳遞了這個孩子的堅韌,但我很心疼 |
|
關鍵字: |
作者/陳佩儀
(牧師,台北大專中心工作者)
|
|
|
|
「我家門前有土石流,後面有堰塞湖」嘉蘭部落的小朋友這麼哼著,我一時還無法真的體會那樣玩笑後的恐懼心情,即便我們正身處在一級災區,距離超級觀光景點 — 3層樓屋倒入泥流中的掏空路段約莫5公尺的地方。在災區現場的我也如同觀光客一般驚呼 --「太驚人了,原來新聞播的就是這個地方!」然後嘖嘖稱奇的走開。「我家門前有土石流,後面有堰塞湖」的心情,我還不懂。
※ 「我家門前有土石流,後面有堰塞湖」
進入部落的第二晚,夜間下起了大雨,雷電交加,不知怎麼了,我突然驚醒。望著外面的大雨,想起部落上方有個蓄水280萬噸的堰塞湖,腦中憶起新聞跑馬燈的文字「嚴密監控太麻里溪上游的堰塞湖」。我睡意全消,站在窗戶前,觀察著對面通火通明的家庭,心想,如果他們有什麼撤離的動作,我就要趕快叫醒其他人準備離開。
對面屋子的大人們醒著,打赤膊的父親屋內屋外的走動,一度還穿雨衣拿著手電筒巡視屋後被淘空的河道,察看溪流是否變湍急了。他的心裡一定也跟我一樣擔心著上頭的堰塞湖,恐怕還更擔心,因為那裡是他的家,家裡還有他的小孩。我一直留意著他們,深怕錯過了逃命的黃金時機。一直撐到4點多,雨終於漸漸變小了,我才稍微喘一口氣,而對面屋子的燈,也終於熄了。這時,我終於能夠體會些災民的心情,原來夜裡是這麼的不安穩。只是我隔天就回台北了,而他們呢? 到底還得承受多少漫漫長夜的恐懼煎熬?
※ 災區服事,學習彼此扶持
最後一天服事了,說好了3天2夜的青少年營。其實我心裡很煎熬,是可以再多留幾天,跟著信友堂的夥伴們繼續陪著這些青少年們,只是,我知道我心底的恐懼,我更想回到相對安全的台北,休息,過「正常」的生活。
突然間,對自己自私的念頭感到可恥,我怎麼可以「逃」走,棄這些青少年於不顧呢?這是他們每天得面對的恐懼?!不過就這麼一晚我就嚇到了嗎?這樣滿口大話的說要來救災,又算什麼呢?只是,我又自以為真的能做些什麼嗎?也許更需要的是對自己的「救災行動」能以有所交代吧!「救災」,這字是用的太過了,在當中,更多的體驗反倒是內心的衝突、掙扎,更見人性的軟弱、醜陋。說「救災」,倒不如說是學習彼此扶持,因為能做的實在是太有限了。
結束的活動,同工帶了一個「許願池」的遊戲。每個人輪流向著許願桶丟摺紙的小星星,並說個願望。一輪過一輪,災區的青少年不斷的期盼部落的平安、後續安置的順利、家人生活的穩定、族人的團結…。一個青少年幾乎每次的願望都提到「平安」,這還一度成為我們的笑點,只是後來想想,「平安」不就是最重要的祈禱嗎?每一次的平安都呼應著內心的恐懼,每一次的平安,都企盼著一晚的安眠。
※ 不要讓遷村演變成「善心強暴」
活動中的一個青少年,是這次的重災戶,家裡被溪流沖走了,等著住進組合屋安置。但她總是掛著笑臉,不斷的搞笑,逗大家開心。散會前的擁抱,我們無聲的抱了一會,無聲的力道,讓我紅了眼眶,我說著:「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保重!」。在她用力擁抱的當下,傳遞了這個孩子的堅韌,但我很心疼。也許,這是她現在需要的方式,要堅強,不能軟弱。曾有人說:原住民天生樂觀。
但我卻覺得,這樣的樂觀,是他們不得不的生存方式。長期的被邊緣化,只有「樂觀」才能再往前一步吧!面對殘破的家園,隱藏的危機,「強制遷村」成了政府對原住民複雜問題的簡化虛應,使邊緣被推向更邊緣。盼望許願池的心聲真的能被聽見、尊重,不要讓遷村演變成「善心強暴」,使他們再度落入生命漂流的處境。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家」,不是一個「交代」。
〈未完待續……〉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愛、性慾、信仰 (第 180 期)
|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在愛裡,我們沒有不同 (第 170 期)
|
.妳是我的姐妹 (第 150 期)
|
.行動中的信仰群體 (第 149 期)
|
.318開啟教會內公民思辨之旅 (第 143 期)
|
.聖靈?人靈?邪靈?簡介《穿越傳統的激烈神聖會遇》與《基督宗教與靈恩運動論文集》 (第 133 期)
|
.備餐分享 (第 130 期)
|
.這是靈性的旅程 (第 124 期)
|
.走過痛,那兒有生命! (第 117 期)
|
.河道邊s (第 114 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