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百四十六年來在台灣基於「釘根本土」的信仰告白,將聖經翻譯為台灣各族群語言,每週在台灣各地以包含原住民十幾族語、客家語及台語舉行禮拜,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並經常舉辦各族群語文活動,正是實踐信仰及普世價值——語言人權——的具體行動。」
以上這段,是五月28日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所發表的「堅持顧守、促進台灣母語的語言權——對524台文館事件的主張」聲明文其中一段文字(關於524台文館事件相關論述及報導,請讀者參考「台灣語言&台灣文學」網站:http://tltl.pbworks.com/) 。
「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教會兄姊大概沒多少人知道總會有這個事工單位吧?要談這個委員會成立的背景,必須簡單回顧長老教會歷史。1875年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英國宣教師)來台灣後就積極推展白話字教育,他不但以白話字翻譯新舊約聖經,並在1885年七月創刊《台灣府城教會報》(註[1]),對白話字教育與台灣母語書寫推動的貢獻極大(註[2])。不幸地,日本政府統治後期與國民黨政府強力推行「國語(日語、北京語)運動」計超過50年,尤其國民黨政府計劃性的禁止台灣各族群母語,於1970年代進一步禁止原住民牧師用母語講道、沒收白話字聖經,以「共匪也使用羅馬拼音」為理由,禁止教會繼續使用白話字。白色恐怖,一連串的政治整肅,加上教育、大眾傳播系統全面壓制台灣各族群母語使用,當然也衝擊到教會的語言生態,逐漸地,在教會使用台灣各族群母語的習慣也漸漸改變,北京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台灣各族群母語逐漸成為中老年人才慣用的語言。
※2000年成立母語委員會
1990年代,政治及社會風氣較開放後,鄭兒玉牧師與一群對母語宣教有負擔的牧長呼籲長老教會應該成立「父母話委員會」,重建母語宣教的工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終於在主後2000年正式成立「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以下簡稱「母語委員會」)(註[3]),根據第47屆總會通常年會與常置委員會決議,聘任十一位委員(包含福佬、客家及原住民族群代表),希望在教會及社會推動加強台灣母語意識,提倡城鄉與部落相互尊重,建立祥和風氣,深化本土神學釘根於台灣各地。
母語委員會第一任主委是黃智鴻牧師(嘉義民雄教會),一上任就積極推動:拜會教育部呼籲追認「羅馬字的文字地位」(鼓吹政府以羅馬字做為福佬、客家及原住民語的書寫文字)、呼籲民進黨新政府趕緊推動落實各族語言權的語文政策、和神學院合作舉辦訓練母語教師的師資班等等。其中有關母語教師師資班的想法,在之後的會議逐漸發展出編寫白話字基礎教材與訓練白話字種子教師的計劃,自2001年初即開始討論、籌備編教材的事工,推派王明仁(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蕭福道(長榮中學校牧室)、顏信星(高雄羅雅教會)三位牧師和我組成教材編輯小組,進行這項事工;經過王明仁、蕭福道兩位主委任內委員會議及多次小組會議、編輯校對流程,《白話字基礎教材》(彩色教材附CD)正式於2003年九月正式出版。
教材剛出版,隨即籌備白話字種子教師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開頭說明:「本宗教會內各族群母語人口日日減少,真濟教會為吸收會友加開設華語禮拜時間,主日學教學語言無使用母語的真濟,少年輩多數無法度用家己的母語思考及表達;佇母語流失危機愈來愈嚴重的這霎,欲挽救上帝所賞賜的寶貝——各族群的母語,咱需要閣較投入人力及財力推動復興母語的事工。復興母語的基礎點著愛先復興咱百外冬歷史的傳統白話字,白話字毋是無路用的老古董,白話字是國際化、簡單閣好用的拼音文字,用白話字做工具來教母語及讀寫母語,會得真有效率來推廣母語。今欲復興白話字,定著先愛培訓白話字種子教師……」。
※培訓、出版、活動
母語委員會以「傳承台灣母語文化,需要你我做伙拍拚」為題,開始白話字種子教師培訓的宣傳,規劃基礎(36小時)、中級(45小時)、高級班(40小時)(註[4])三級,請各中會鼓勵或派代表來參加。基礎班採用《白話字基礎教材》來教,結業須能讀白話字文章及以白話字書寫簡單語詞。中級班講義選用許多《台灣府城教會報》文章、白話字文獻和台語文學作品給學員閱讀,並規定每禮拜須寫一篇文,結業須能用白話字翻譯及寫短文,文字和語法正確率須超過85%。高級班內容包含:台語語言學概論、世界語言文字運動史簡介、介紹國際音標(IPA)、如何教大人學白話字、羅馬字的歷史、台語教材和教育心理、台語白話字文學概論、如何教囡仔學白話字、囡仔白話字教材編寫;結業須通過筆試與白話字試教的評量。除培訓外,母語委員會並自2008年起每年均舉辦白話字中級檢定(以翻譯及寫作評量,每年十一月舉行)。
《白話字基礎教材》於2004年六月、2006年八月又再版,不但教會內兄姊使用,許多大學台文系所教師或台語文相關研習均採用這套做讀寫入門的教材。郭宴帛牧師(埔里牛眠教會)擔任主委期間,委員會出版《吳翠瓊牧師ê台語囡仔古》(2007年,包含風吹kap風鈴ê故事、蜈蚣ê鞋仔、鸚哥學說話;漢字與白話字合用、對照);2010年底出版針對兒童設計的《相招來學白話字》教材(梁淑慧老師編著,含學生本附CD、教師本及遊戲本)。除了福佬台語出版品以外,也出版好幾本原住民族語教材,包括阿美族語實用語法-增強語法與詞彙、阿美語文速成讀本、泰雅爾族語輔助讀本、認識太魯閣族豐富活力詞彙、布農族語詞彙集;也出版〈求主垂聽-原住民族語歌曲〉CD,收錄含八個族群的11首原住民詩歌,期望達到「唱詩歌,學母語」的功效。正籌備出版的有:客語教材、噶瑪蘭詩歌、達悟族語教材、《O Citing no Pangcah阿美語字典》等。
推廣活動方面,曾舉辦「白話字在台灣」研討會、母語(福佬語、阿美語、客語)演說比賽、客家和原住民(鄒、阿美、泰雅、布農、排灣)母語文化成長營、原住民族族群語言教學發展研討會、台灣語言發展研討會、「族語、互動、認同」研習會(玉山神學院合辦)、原住民族聖經翻譯研討會、台灣母語故事徵文比賽、信望愛FHL Taigi IME台語文輸入法研習會、支援神學院族語教學課程、協辦阿?賞(台語文學創作暨研究論文獎勵,提供一個獎項的獎金)、與傳道委員會合辦牧師資格族語能力認證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母語委員會獲推薦,於2008年由教育部頒發「97年度推展母語團體傑出貢獻獎」(第一屆;杜正勝部長設立此獎勵)。
雖然母語委員會是總會之下每年經費平均不到兩百萬的小單位,但歷屆委員均秉持1996年聯合國〈世界語言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Linguistic Rights)所宣揚的「語言人權」信念,堅信每一語言社群都有在公開場合使用自己語言的權利,並有維持及發展自己文化的權利,努力推展相關事工。正如委員會524聲明所主張的:「台灣各族群母語應該享有與華語平等的教育資源,讓台灣各族群母語有正常的聽、說、讀、寫學習管道,並且應該盡速通過符合〈世界語言權宣言〉精神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設立中央級的「台灣族群語文事務委員會」,統合執行台灣族群母語的傳播及傳承工作」,在台灣母語仍徘徊於死蔭幽谷中,未達迦南地前,母語委員會將繼續堅心一志為台灣母語的語言人權爭戰到底。
[1]《台灣府城教會報》是亞洲第一份報紙,1932年改名做《台灣教會公報》,自創刊到1969年lóng用白話字書寫,1970年了後因為政治壓力改用華文出刊,到今iáu繼續發行,目前有一版「台文世界」,文字使用漢羅合用iah漢羅對照。
[2]相關資料請參考張妙娟《開啟心眼:台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人光出版社,2005年八月初版))、陳慕真〈台語白話字書寫中ê文明觀-以《台灣府城教會報》(1885-1942)為中心〉(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年)。
[3]總會本來就有「客家宣教委員會」與「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簡稱「客宣」與「原宣」。
[4]起先擔心三級課程超過120小時,對多數人而言負擔太重,初期並未設計高級班完整課程內容,只規畫中級班「補充課程」(15小時,為深化語言學基礎、台語理論、白話字教學能力開課);但後來中級班學員體會到─要對台灣語文充分認識,光靠白話字還不夠,還有語言學、歷史、文化種種智識需要學習,他/她們自認裝備不夠,無自信教人,希望再進修,所以後來又規畫較完整的高級班40小時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