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9期 下一站,22K?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從困境到創意
如果人們能夠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輸贏,也才能夠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危機。
關鍵字:
作者/廖斌洲 (大直教會會友,新使者編輯委員)

南與北出版社邀請德國明斯特史瓦札赫聖本篤修道院的古倫神父(Anselm Grün)以及現任Puma的執行長塞茲(Jochen Zeitz)訪台,在各地舉辦講座。2月4日下午座談會主題為「從困境到創意——古倫神父&塞茲職場裝備講座」,頗值得準備就業和正在職場上奮鬥的青年參考。

※扭轉逆勢的經驗

古倫:找到共同的願景

古倫神父和塞茲都有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接手處於危機中的組織,卻扭轉組織劣勢的經驗。在塞茲接手Puma之前,Puma面臨倒閉的危機;古倫神父在30歲接手明斯特史瓦札赫(Münsterschwarzach)聖本篤修道院時,該修道院也不是一個很有錢的修道院,而他卻要兼顧靈修生活與使修道院自己自足的管理任務。因此,主持人(南與北出版社總編輯吳信如)請講者描述個人當時接手「爛攤子」時的情境與面對的態度。

古倫神父提到,他並不是自己要求去擔任理家神父的工作。在羅馬念完博士之後,他的修道院長請他去當修道院的理家神父。當時他比較有興趣的是當心理輔導者,而非常抗拒擔任這個管理者的任務。

他的修道院在當時最大的危機是,當時很多修道院弟兄想退出修道院。因此,古倫神父就接下了理家神父的職務,同時也去讀了企管系。在他接管這個職位後,他開始改變領導的方式,將先前單向以命令交付執行的方式轉變成一種以溝通為基礎的管理方式:他開始以討論的方式來理解各修道院的想法和需要。他認為,透過這種密集溝通的方式,能夠讓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彼此之間找到一個共同的視野和共同的願景。

古倫神父當時的第二個任務是如何節流,也就是做好修道院的成本管理,採取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並且停止不必要的開支。他的第三個任務則是如何開源。原本修道院是採取募款的方式來彌補財物的缺口,但由於聖本篤說,不可伸手跟人要錢,古倫神父便開始思索如何用自給自足的方式來處理債務問題。因此,他採取兩個步驟,一個是開始重整修道院裡面的各經營部門以及公司行號,讓生產更有效率;其次是採取財務金融投資的方式,也就是向銀行做小額貸款來進行投資。後面這種以貸款投資的方式令很多修道院弟兄感到很難想像,怎麼有人能夠借錢來賺錢,但對古倫神父來說,這就是一種用創意來賺錢的方式。他引述一位天主教神學家拉納(Karl Rahner)的話說:「思想上的懶惰絕非美德。」所以,對古倫神父而言,第一就是要有信任的心,相信神必定祝福我們手所做的工作;第二就是,能夠在面對錢財時,依然保持自由。修道院的目標是維持自給自足,維持自己的收益。然而,更重要的努力方向是,保障修道院員工的工作機會,以及讓修道院永續生存。他非常感謝這策略在這30多年來是非常成功的。

塞茲:把危機當機會

塞茲則提到,其實修道院的經營很像企業的經營,他和古倫神父也一直面對很類似的情境。塞茲在24歲完成德國的企管課程後,就到美國去了,因為當時的歐洲較不給年輕人出頭的機會。一年後,塞茲從美國回到德國,輾轉到Puma工作。當時的Puma是一個面臨危機的企業,在前8年一直處於負債,也沒有任何產品吸引消費者。正因為Puma處於這樣的危機狀態,年輕的塞茲反而比較有發展的機會。他當時認為,即使犯錯,也只有27歲。

兩年半之後,Puma危機仍未解除,並且已經連續換了三個董事長。在這個狀況下,塞茲由於在董事會做出一個不錯的提案,因此很意外地被董事會賦予董事長的任務,當時他年僅29歲。他說道,當時他很希望自己趕快過完30歲生日,才不會每次在董事會上都是被說「那個年輕的小伙子」。當時德國的企業媒體還曾稱他為「從幼稚園來的小孩」。塞茲說,他當時並不把Puma的危機看成一種危機,而是把它看成一種機會。

在塞茲接手Puma時,由於負債極為龐大,因此幾乎沒有人有興趣在此企業工作。塞茲的首要任務就是減輕龐大的債務,所以他接下董事長的第一天就是找了二十家銀行來,一起討論如何幫Puma存活下去。然而,當時的銀行家對塞茲完全不信任,並且很不友善。塞茲決定以解決負債為主要任務,從此Puma的狀況逐漸好轉。

※面對恐懼的態度

古倫:信任、自由與創意

兩人這麼年輕的時候就身負組織成敗的重任,面對這種情境,當事人的心中難免會有恐懼。主持人問兩位講者當時是否會有恐懼,如果會,又是怎麼面對這種恐懼?

古倫神父說,面對當時的情境,自己當然會恐懼。但是他很慶幸自己並未被這種恐懼給擊敗,反而是用正面的態度去思考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古倫神父回顧他小時候的記憶時說道,那時他的父親從北德搬到南德的巴伐利亞邦,在身無分文的狀況下開始做生意。儘管如此,他的父親所教導他的精神卻是,要有信任的態度,然後用信任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問題。此外,他的父親也教導他,要用有創意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所以,對古倫神父而言,信任、自由與創意是一種面對生命的重要態度。

古倫神父在《價值領導,勇敢決策》一書當中,提到恐懼常是阻礙一個人做決定的重要因素。他指出,恐懼常以害怕受到別人的批評,或是害怕被團體所孤立的樣貌呈現。面對這種恐懼的態度,古倫神父在書中提出了面對恐懼,做出決定的幾個步驟。首先,必須檢視自己的觀念和想法,這個步驟的前提是人們必須盡可能培養更寬廣的視野,才能具備明智(Prudentia)的特質,幫助自己做出決定。其次,忠於自己且不受制於他人的反應。第三,心中要有能夠輸得起的準備。一個人一定要承認自己也有軟弱的時候,那無法接受自己會輸的人,是一個內心早已癱瘓的人,永遠不可能做決定。第四,信任,也就是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這個情況下做決定的人,也就不會去質疑自己所做的決定(頁96-104)。

塞茲:安全感帶來自信

塞茲則指出,恐懼對他而言是很陌生的,因為他從小在愛與安全感的環境下長大,而這樣的環境帶給他的其實是自信以及腳踏實地的態度。在塞茲接手Puma時,有企業雜誌形容他是處在一個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巨大壓力下。然而,塞茲卻把這種處境看成一種正常情形下會發生的現象,因此這種困難是一個機會,讓他得以利用董事長的權力,正面地去影響事情的發生。

古倫:找到動靜平衡

主持人進一步問道,現在年輕人的處境和兩位當時的處境相比,其實是好很多的,但為何現在年輕人似乎反而比較恐懼?

古倫神父認為,現在年輕人和那時候的他們的第一個差異是,他當時是把困難當成一種機會;相對地,現在許多修道院的年輕弟兄可能生活在一個相對優渥的環境下,因此,他們比較不會有那種飢餓感,讓他們想要往前衝。第二個差異則是,他們當時參與修會,是抱持著一種想要改變修會、尋求上帝的強烈動力而進去的,內心有一種強烈的動力想要往前衝;相對地,現在的年輕弟兄雖然非常虔誠地禱告或默想,但是他們心裡卻缺乏積極的、具有攻擊性的動力,而是傾向以一種壓抑的、憂鬱的生命態度來面對其處境。在此,古倫神父強調,他講這兩個差異,並沒有要貶抑年輕人的意思。

古倫神父指出,必須在動與靜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一方面,在內心當中找到一種積極進取的動力,讓自己能夠往前衝,並且克服困難;另一方面,也必須找到一種能讓自己安靜下來的心靈泉源。所以,他不建議人們跟別人比較工作的成就,而是要有這樣的觀念:我工作是出自於我內心的意願,我本身就樂意做這樣的工作。

此外,古倫神父也說,現在許多年輕人內心會擔憂自己會感到疲憊,或者會得到憂鬱症,但是他認為,如果人們有這樣的恐懼的話,當然沒辦法擁有工作動力。人們當然必須認識到自己有所限制,但是在碰到這些限制之前,我們仍然必須帶著熱情去工作,而不是把這些限制擺在自己面前,在還沒碰到它們之前就先崩潰了。

塞茲:懷抱熱情全力以赴

塞茲則說,他很難去比較現在年輕人跟他們之間的差別。在他年輕時,他很討厭聽到兩種話,第一個是,當他的親戚到他家去時,對他說:「你長大了。」第二個是,一些長輩常會給他很多關於人生的意見。第二種現象也常出現在他的職業生涯的前面幾年,那時有很多人也會對他說,他經驗不夠,並質疑他是否足以堪當大任。然而,塞茲總會想起一位哲學家曾說過的這段話:「什麼是經驗?經驗根本沒有意義。所謂的經驗,很可能是三十年都在犯錯的經驗。」基於這個原因,他現在也不願意用自己年長者的身份自居,來對現在年輕人說些什麼。

塞茲認為,不管是年長者或年輕人都應該不斷地回顧自己生命過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態度或新的解決方式來面對困難,不要因為年紀大了,就失去創意的能力。他給予現在年輕人的唯一一個建議就是,能夠盡量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且去相信自己的夢想。儘管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還是會碰到許多陰影,但若在一開始就採取行動的話,有一天還是會看到特定的成果。

他回顧他接手Puma時的情形說,當時的情勢的確反映了「經驗不代表什麼」,因為沒有任何特效藥可以告訴他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當時他最不相信的想法所做出的決策,在後來的成果看來,反而證明了是最好的想法。他說,當時的他,唯一能確信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做決策時,他是抱持著熱情去做的,並且他也願意為它全力以赴。然而,他也指出,即便自己內心的信念很堅定,但還是要有開放的心胸去傾聽不同的意見。

※關於當前經濟危機的看法

古倫:信任、交託、節制

接下來,古倫神父主動提及他對於當前經濟危機的一些看法。他認為,面對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到當前歐債危機,人們其實仍然要有信任的態度。首先,要相信這樣的危機在景氣循環當中終究是會過去的。其次,要相信上帝的祝福。即使你手中所做的事情沒有那麼成功,或者未必是那麼正確的,也必定帶來上帝的祝福,因為挫折會讓我更謙卑。這種態度也是一種內心的自在,也就是說,我不必把每件事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是可以交託給上帝。第三,必須要<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青年,如何看待新時代的民主? (第 172 期)
教會如何面對政權 (第 164 期)
愛國是流氓的護身符,良知是聖徒的福音書 (第 160 期)
轉型正義,原住民不再等 (第 155 期)
道歉,何不從教會做起? (第 155 期)
掌握現況邏輯、找到突破點 (第 154 期)
台灣民主深化期的基督徒公民責任 (第 153 期)
誰的歷史記憶?──2014年歷史課綱調整的爭議焦點 (第 142 期)
我的信仰歷程 (第 138 期)
資本主義倫理與成功神學精神 (第 134 期)
從困境到創意 (第 129 期)
聖詩將平安穿透我心靈 (第 12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9 期 下一站,22K? (21-2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9期  2012年  4月 下一站,22K? 129
本期主題:下一站,22K?
發行日期:2012/4/10
下一站,22K?
目錄s/
大學教育與就業準備
職場新人,準備好了嗎?
低薪青年冏世代 誰來幫幫忙?
關於工作貧窮化與貧富差距的一些思考
從困境到創意
預備我們的心思‧勇敢上路
安息日不僅僅是宗教
2030年大預言:《崩世代》
大專事工宣教的異象與策略
向自然避難:林攀龍的文學、信仰體會
我的故事:文字的力量
一個從感性進入理性的歷程
不後悔的破碎重建之旅
充實感恩的神研班
金色時光,往日情懷——懷念葉茂竹
李斯特的神劇「基督」
龍年到 (Liong Ni Kau)
讀經筆記8 「t?i-ke」抑是「tak-e」 ?
隨風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