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吃飽皇帝大」,許多耳熟能詳的俗語,透露著「食」這回事的重要性。「吃」不僅是個人維持生命的基本動作,食物的生產和分配更牽動人類全體的未來,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科學研究等各方面都帶來令人頭痛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創新的動力。
在基督徒社群當中,「五餅二魚」的故事人人熟悉。跟隨耶穌的人,除了饑渴慕義的心需要飽足,肉體的基本需求也不能忽視。耶穌不僅因為有力的宣講受矚目,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之後,更多人景從跟隨!沒有比「吃飽」更迫切、更實在的了。但是,「五餅二魚」不僅僅是有關耶穌的大能與愛的故事,更揭示了上帝國的樣貌。本期的主題文章中,楊順從牧師告訴我們,在曠野的五千人是一個分享的團體,在貧乏的曠野中重演出埃及故事中的嗎那奇蹟,建立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個新團體是在曠野中產生的,是使人從舊的社會也就是沒有人性的社會中間得到解放。舊的社會也是分配不均,你爭我奪人吃人的社會,但是耶穌所欲建立的這個新團體是一個新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離開埃及那種壓迫的體制。這個新的團體、新的社會是對窮人及大自然友善,一起分享、一起吃喝,且各取所需的團契。」這就是上帝國的倫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上帝國的飲食原則:食材在地化、生產過程對環境友善、「足夠」而不浪費、彼此分享。
本期其他主題文章,主要圍繞在全球化時代的食物生產、製造、販售、分配的一些重要議題上 。基因改造科技的進展,使得「基改食物」越來越普遍,也有多重問題浮現,例如:一方面基改科技提升了食物的產量和質量,一方面被質疑危害自然生態和食品安全,還有倫理方面的顧慮。生技專家馮騰永教授以一篇簡明的文章介紹了有關基改食品的相關知識,「 人類不可能擁有與上帝相當的智慧與能 力,因此我們不可能創造超級基改生物。基改生物不是洪水猛獸,只要適當防範利用基改科技的不正當用途,這項難得的科技將成為增進人類福祉的有效工具。」在這些文章中,大多談到食物生產和消費過程當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意識議題,提醒我們應該對其他生物、對上帝所創造的一切加以珍惜,並建議我們可以怎樣做。
「成長部落格」這次是一位青年農夫的務農經驗談,「信仰生活」多篇好文則多觸及團契生活中的共煮共食,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上帝國飲食文化中最美好的「感恩」、「分享」、「互相服事」。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介紹日治時期對主日學教育很有貢獻、曾擔任台灣教會公報主筆的潘道榮牧師。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主角莫那.魯道的林慶台牧師,演戲、宣傳不忘找機會傳福音,一篇精采的見證將分別在本期和下期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