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45期 見證:使徒行傳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上帝的「道」與「道路」:談使徒行傳中的教會
在使徒行傳裡,路加以新的出埃及為基礎,確認上帝的道使教會在重重逼迫下,依然堅立。
關鍵字:
作者/蔡銘偉 (羅雅教會牧師,長榮大學神學院兼任新約助理教授)

※「上帝的道」是使徒行傳神學主題

在使徒行傳6:7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表達:「上帝的道興旺」。因為在使徒行傳中有八個地方以人數增加來描述初代教會增長(2:47; 5:14; 6:7; 9:31; 11:21[24]; 12:24; 16:5; 19:20),其中卻有三個地方以「上帝的道興旺」(6:7; 12:24)或「主的道興旺」(19:20)作為該段的結論。很明顯地,在這三處,路加以「上帝(主)的道增加」來描述初代教會增長背後的動力。

此處「道」的希臘文是「logos」。在一般的希臘文學中,「logos」是指「話語」、「信息」、「道理」、「原則」、「思想」之類的意思,在希臘哲學中,「logos」主要用來指「世界運作的原理」。在新約中,關於「logos」最重要的表達之一,就是約翰福音的序言中清楚地宣告「logos」(中文聖經作「道」,英文聖經則以大寫的「Word」表示)就是上帝(約1:1),而耶穌基督就是「道成了肉身」(約1:14)。

在約翰著作之外,「logos」最重要的表達就是指「上帝的話語」。在使徒行傳中,若「logos」用來指「上帝的話語」時,路加常以「上帝的道」(4:31; 6:2; 6:7; 8:14; 11:1; 12:24; 13:5; 13:7; 13:46; 17:13; 18:11)或「主的道」(8:25; 13:44; 13:48; 13:49; 15:35; 15:36; 16:32; 19:10; 19:20)來表示。1在一些古抄本中,特別在徒13:44, 48; 19:20的異文現象顯示,「上帝的道」以及「主的道」兩個片語是可以交換使用,兩者具有相同的意義。除了上述兩種關於「道」的形式之外,在使徒行傳中,亦有「恩惠的道」(14:3; 20:32)、「救恩的道」(13:26)、「福音的道」(8:4; 15:7)這類的表達形式。此外,另「先知的道」(15:15)與「主耶穌的道」(20:35)。

在路加福音中,路加曾在「撒種的比喻」(路8:4-15)中說明「種子就是上帝的道」(路8:11)。就像是種子擁有成長的力量,道本身也有生命的力量,種子與道兩者都會「興旺/成長」。兩者也都需要「撒種者」與「宣講者」作為傳遞的媒介。因此,使徒行傳非常重視道的宣揚者,路加描述初代教會有兩大類的事奉,一類是「桌子的事奉」(6:2希臘文直譯),第二類是「道的事奉」(6:4希臘文直譯),對使徒來說,「道的事奉」遠比「桌子的事奉」來得重要。這些經文在在顯示「教會」與「上帝的道」彼此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聯。

從敘事的結構上來說,「路加福音—使徒行傳」中的「旅程敘事」(路9:51-19:44; 徒8:4-40; 9:32-11:18; 12:25-28:16 )構成了「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的主要內容。我們會發現特別在使徒行傳中,「上帝的道」或「主的道」最頻繁出現的地方,正好落在「旅程敘事」中。這暗示著「上帝的道」是使徒行傳「旅程敘事」的神學主題。

※使徒行傳有關「上帝的道」的章節

(一)第四章

使徒行傳在第四章首次以「聽『道』的人」(4:4;另一次是10:44)來描述早期基督徒群體。值得注意的是,「聽『道』之人」人數增加,光是男人就有五千,但那時彼得和約翰卻被宗教領袖敵視並押在監牢。在舊約的傳統中,大抵是在戰爭的情境中會需要清點人數(如士1:4; 3:28-30; 4:6-14等),這裡暗示當道在發展時,敵對的勢力也針鋒相對毫不退讓,雙方如同戰爭對抗一樣。

彼得和約翰被釋放之後,二人向上帝大聲祈求「使你的僕人放膽講你的道」(4:29),而上帝確實也回應他們的禱告,當他們禱告之後便「放膽講上帝的道」(4:31希臘文直譯)。整段敘事彰顯了上帝的道在這爭戰的場景中最後得勝。

(二)第六章

第六章的敘事顯示基督徒團體內部產生紛爭。在徒6:2-4中,使徒表示「道的事奉」(6:4)才是他們核心的責任。當紛爭解決,使徒致力於「道的事奉」,帶出「上帝的道興旺起來」(6:7)的結果。最特別的一點是,路加提到這地點是耶路撒冷,意味著上帝的道已經在耶路撒冷大大地宣揚開來。之後,路加再也沒有重提道在耶路撒冷的工作。

(三)第八章

使徒行傳第八章記敘初代教會基督徒受到迫害,特別是上帝的道興旺的耶路撒冷受到更大迫害。門徒雖因為迫害而四散,但是這些門徒四散的時候,繼續宣揚「福音的道」(8:4),上帝的道並沒有因迫害出現而受限,反而超越耶路撒冷進到猶大,甚至是撒瑪利亞地區。當道進入了撒瑪利亞後,撒瑪利亞人就領受了「上帝的道」(8:14;另參8:25)。

(四)第十章

使徒行傳第十章是關於一個羅馬軍官信主的敘事。這位名叫哥尼流的羅馬軍官信主的過程背後是一場福音與文化的衝突。彼得最後起來確認外邦人領受的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傳給以色列人的「道」(10:36),不只哥尼流,在場一切聽「道」的人都領受聖靈。因著哥尼流信主,路加宣告外邦人已經領受了「上帝的道」(11:1)。這顯示上帝的道是福音與文化的衝突中,最後的勝利者。

(五)第十一﹣十二章

使徒行傳顯示道的活動仍然在猶太人的世界(11:19)。進入第十二章,路加提到希律王為了討好猶太人,動手抓彼得(12:3),迫害信道之人。然而,迫害的勢力並未得逞,因最後「上帝的道興旺且廣傳」(12:24)。

(六)第十三﹣十四章

使徒行傳第十三章主要是保羅第一次宣教旅行的敘事。保羅和巴拿巴來到賽浦路斯的猶太會堂「傳講上帝的道」(13:5)。在這當中雖遇見抵擋(13:7-8),但「道」依然廣傳,連方伯也信了道(13:12;此處希臘文應為「主的教導」)。離開賽浦路斯之後,保羅與巴拿巴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保羅向猶太人和敬畏上帝的人宣告:「救恩的道」要傳給他們(13:26)。這裡的會眾對保羅的宣講極感興趣,請求他們下一個安息日再來講給他們聽。及至下一個安息日,全城的人幾乎都聚集要領受「主的道」(13:44),以致猶太人滿心嫉妒,反對保羅。這件事激發保羅宣告說:上帝的道本應先傳給你們(猶太人),只因你們棄絕,因此要轉向外邦人(13:46)。因上帝的道轉向外邦人,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上帝的道」(13:48)。

在路斯得的情況也是如此。保羅和巴拿巴在猶太會堂發言,不信的猶太人起來反對他們,但他們繼續講道。路加描述連主也親自肯定他們手所做的工:「二人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主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他的『恩惠的道』」(14:3)。這兩次的事件顯示「上帝的道」均勝過反對的力量。

(七)第十五章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是耶路撒冷會議,使徒之間爭辯外邦人信主是否需接受割禮。在這會議的爭辯中,道也在其中帶領。使徒與長老們辯論了許久之後,彼得認為外邦人領受並相信了「福音的道」(15:7),再加上上帝也為外邦人做見證,因此不需要將律法的負擔加在他們身上。彼得講完之後,雅各也發言,認為彼得所講的,與「先知的道」(15:15)相符。因此會議決議外邦人信主不需受割禮,但須遵守某些規範(15:20)。

會議結論完成後,耶路撒冷教會揀選猶大、西拉與保羅、巴拿巴一同前往安提阿向外邦基督徒說明會議結論。在安提阿,猶大、西拉也用許多的「道」勸勉(15:32)。他們二人離去後,保羅與巴拿巴繼續留在安提阿進行教導,並宣揚「主的道」(15:35)。保羅與巴拿巴分手時,保羅自認他們先前在各處所傳的是「主的道」(15:36)。

(八)第十六﹣十八章

十六章一開始路加記敘「聖靈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16:6),最後保羅與西拉進入馬其頓,來到腓立比。到了腓立比,「道」再次出現。保羅和西拉被囚禁的時候,他們向獄警傳福音,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人聽(16:32)。保羅到了庇哩亞,那裡的猶太人「熱心領受道」。猶太人得知保羅又在庇哩亞傳「上帝的道」(17:13),於是又群起反對。有趣的是,反而是這些反對者,使得「道」進入雅典與哥林多。

使徒行傳十八章記敘保羅在哥林多的事工。在此,「道」的工作是主動的:「(保羅)被『道』催逼,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18:5希臘文直譯)。保羅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六個月,將「上帝的道」教導他們。

(八)第十九﹣二十章

保羅離開哥林多,保羅到了以弗所,然後回到凱撒利亞和安提阿。在這些地方,路加沒有記敘關於道的工作。當保羅從安提阿在回到以弗所地區,「道」的敘事才又出現。之前在徒16:6聖靈禁止道進入亞希亞省,但是在徒19:10路加卻記敘了一個完全顛覆的景象:「教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在那裡,「『主的道』靠著能力興旺,並且得勝」(19:20)。

使徒行傳二十章記敘保羅再次訪問馬其頓與希臘。他走遍那一帶地方,用許多「道」勸勉信徒(20:2)。在最後一次訪問特羅亞時,保羅為他們講「道」直到半夜(20:7)。最後保羅來到米利都,這是使徒行傳對於道的工作的總結:「現在我把你們交託給上帝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也能在所有成聖的人中賜基業給你們」(20:32)。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使徒行傳中,道的征服可以分成三個階段:(1)征服耶路撒冷(6:7);(2)征服猶太與撒瑪利亞(12:24);(3)征服外邦世界(19:20)。特別是最後一個總結,使用一個具有軍事意涵的的片語「靠著能力」(kata kratos;希臘文直譯),肯定道的旅程,確實是一場戰爭。

※「新出埃及」的概念

當代學者注意到路加作品,特別是使徒行傳背後深受舊約以賽亞書的影響。而「上帝的道」顯然是來自第二以賽亞書(40-55章)中「新出埃及」的概念。「新出埃及」的概念主要出現在第二以賽亞(40-55章)中,其中以 52:7-12為最重要的段落(此外亦包括40:9; 41:27)。

相較於第一次的出埃及,上帝親自以火柱、雲柱帶領以色列人,以賽亞則宣告在「新出埃及」中,「上帝的話語(davar)」要帶來以色列百姓更新的力量。第二以賽亞以上帝說安慰的話為起頭(賽40:1-2),接著並確認上帝話語的能力:「......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40:5)、「惟有我們上帝的話永遠立定」(40:8)。第二以賽亞結尾的地方,也再次強調上帝話語的能力:「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55:11)。而在第二以賽亞其他的部份,則以「上帝的話語」所帶出的能力對比偶像的無能(如賽40:18-20;  41:5-7; 44:9-20; 46:5-7)。這顯示上帝的道成為以色列人新的出埃及的驅動力量。

不僅如此,賽40:7-8設定了一個對比情境:「耶和華的氣」與「我們上帝的話」成為兩個對等的表達形式,藉著這兩個片語凸顯上帝的本質、能力超越人類,因為兩相比較,人只是草、花(賽40:6,7,8)。不僅上帝的話要立定,到了第十節更言明主耶和華要「帶著大能臨到」,因此在整個段落(賽40:7-10)中,我們看到上帝話語的能力就是上帝本身的能力。這種把上帝的道以及上帝大能等同的概念,在第二以賽亞中不斷出現,例如賽45:22-24中,以色列的上帝說「我口所出的話(davar)是憑著公義」,賽50:4說上帝的話語可以「扶助疲乏的人」。賽55:11耶和華說:「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絕不徒然返回,成就我的旨意,達成我差它的目的」,換而言之,「上帝的道」不只就是上帝的大能,且「上帝的道」被上帝所差遣,為要完成他自己的旨意。按以上的分析,假若「上帝的話語」具有力量,也要能被差遣,那麼,上帝的話語必然是個「實存」,絕不是僅是一堆字句構成要傳達給人的「信息」。

我們可以發現以賽亞書的新出埃及所描繪的「道」,就是至高上帝的代表,而這個「道」也是使徒行傳裡,被差遣出去的「道」,因著「道」所帶來的大能,成為初代教會發展背後的動力。而以賽亞書的新出埃及以及使徒行傳,都是要建立一群新的上帝子民。「道」一方面是復興這群子民的驅動力,另一方面,「道」成為這群上帝子民的辨識記號。「道」成為上帝子民的辨識記號,便是指這群是擁有「道」的上帝新子民,也就是「道」是教會必備的記號。這種上帝的道所帶來的力量,路加認為這就是初代教會發展的力量來源。換句話說,路加認為以賽亞所描述的新的出埃及就在一群基督徒形成的團體中實現,因為這一個團體,是領受上帝的道的團體。

然而應當留意的是,和合本聖經徒9:2記敘保羅迫害的對象是「信奉這道的人」。事實上,這裡的「道」是「道路」(hodos),而非「話語」的「道」(logos),因此應譯作「信奉這道路的人」。因此,我們又看到除了「道」(話語,logos)外,路加也用「道路」(hodos)來描述初代教會基督徒。除9:2外,在使徒行傳中,以「道路」來描述基督徒的地方尚有:「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路)」(19:9);「因這道(路)引起的騷動不小」(19:23);「我也曾迫害信奉這道(路)的人」(22:4) ;「異端的道(路)」(24:14);「(腓力斯)詳細認識這道(路)」(24:22)。這樣看來,除了「道」(logos)是初代基督徒的身分記號之外,「道(路)」(hodos)也是基督徒的身分記號。和「道」(logos)一樣,我們可以看到當路加以「道(路)」(hodos)來描述基督徒時,也多半是在基督徒受迫害的情境下。除了受迫害的情境下,使徒行傳也把基督信仰的內容稱之為「道(路)」:「這人已經在『主的道路』上受了訓練......將『上帝的道路』給他更精確地講解」(8:25-26)。

學者也認為路加以「道(路)」來描述基督徒的身分,也是源於第二以賽亞新的出埃及中的概念。

在賽40:3上帝的子民被呼召來為耶和華預備「道路」(derekh)。在第一次的出埃及中,「道路」與耶和華的臨在有密切的關係。出13:21-22 記載當主的臨在時,「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derekh);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可以行走」;這個耶和華臨在的意象再次出現在出23:20:「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derekh)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顯然賽40:3是以出埃及的傳統發展出來的,而第二以賽亞繼續以出埃及的「道(路)」的意象來描述耶和華的臨在,如「耶和華必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神必作你們的後盾」(賽52:12)。在賽43:16-19中,清楚地表述這道(路)就是耶和華臨在的意象:「(從前)耶和華在滄海中開道(derekh),......,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我必在曠野開道路(derekh),在沙漠中開江河」。因此「道(路)」不僅是上帝臨在的象徵,也是上帝對他子民拯救的作為(另參詩77:19; 賽51:10)。所以「道(路)」不僅為上帝預備,也為上帝的百姓預備。

所以當路加以「道(路)」來描述、稱呼初代基督徒,並不是其獨特的發明,而是在一個更大的拯救敘事裡,從舊約的傳統以來,他確認相信耶穌是基督的這一個群體,正是以賽亞所要呼召的那一群人。這一群人所跟隨的是「主的正道(路)」(13:10)。然而,「那通往生命的門是窄的,路(hodos)是小的,找的人也少」(太7:14),從上下文來看,暗示著那生命的道路是指遵守上帝的律法。約翰進一步把「道(路)」與耶穌基督連結:「我就是道路真理與生命」(約14:6)。

※上帝的道是教會的動力

「上帝的道」(logos)與「上帝的道(路)」(derekh)都是基督徒的身分標記,同時基督徒的身分認同也是受到logos與derekh的形塑。對路加來說,基督身分的標記,並非單單我們今日所說的「受洗歸主」,而是領受「主的道」,並走在「主的道路上」。在第二以賽亞中的新出埃及中,即使面對外邦壓迫,上帝的道依然屹立。上帝的道的大能與外邦偶像的無能形成強烈對比,藉此安慰以色列百姓主的道的大能必能勝過巴比倫的偶像,耶和華所應許的拯救必能實現:「我已說出,也必成就,......,我使我的拯救臨近,必不遠離,我的救恩必不延遲」(賽46:11-13)。而在使徒行傳裡,路加以新的出埃及為基礎,確認上帝的道使教會在重重逼迫下,依然堅立。基督徒團體(教會)因著「上帝的道」被確認為是以賽亞新出埃及裡所招聚上帝的百姓的真正的繼承人

前文所述,上帝的道三個階段的征服(6:7; 12:24; 19:20)同時都以「上帝的道興旺」作結尾,這顯示路加所關切的,上帝的道在教會中所帶出的能力,是教會整體的成長、成熟,而不是單單人數增加與否的一個項目。

所以教會的發展,若只單單著眼於教會的增長,而忽略甚至放棄其他層面的使命,那就是對「上帝的道」與「上帝的道路」的背棄,就成了迦瑪列口中的「對抗上帝的戰士」(徒5:39希臘文直譯;和合本作「攻擊上帝」)。從以賽亞新的出埃及一直到使徒行傳的初代教會,上帝的道才是上帝百姓的團體所順服的對象,上帝的道才是上帝百姓的團體(教會)增長的動力,上帝的道路才是上帝百姓的團體(教會)當走的路,甚至領受上帝的道並走在上帝的道路,意味著上帝的百姓團體(教會)必然與這世界衝突。所以,「上帝的道」與「上帝的道路」就是使徒行傳中教會論的核心定義。

註1:此外,使徒行傳中亦有不帶修飾語的「道」,這些「道」在其上下文中,可用來指「上帝的道」的地方包括:4:4; 4:29; 6:4; 6:5; 8:4; 8:21; 10:36; 10:44; 11:19; 14:25; 15:32; 16:6; 17:11; 18:15; 20:2; 20:7。本文所引經文若與和合本譯文不同時,則為筆者自《希臘文新約》自譯。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羅雅牧養一群優(ㄋㄢˊ)秀(ㄍㄠˇ)的青年 (第 198 期)
回應王永宏〈詩篇十五篇《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疑義〉一文 (第 192 期)
耶穌潔淨聖殿(可十一15~19)與耶穌納稅給凱撒(可十二13~17)的社會修辭分析 (第 175 期)
道與真光的創造:約翰福音前言(1:1-18)淺析 (第 157 期)
保羅的福音:羅馬書前言(1:1-17)淺析 (第 151 期)
上帝的「道」與「道路」:談使徒行傳中的教會 (第 145 期)
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路加福音中的「做門徒」 (第 133 期)
淺談使徒行傳中的「方言」現象 (第 130 期)
在Mega Church的陰影下——訪林方榮牧師談新加坡長老大會的青年事工 (第 127 期)
司提反為何被處死?初代教會一樁死刑事件分析 (第 123 期)
當教會遇到政黨 (第 5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5 期 見證:使徒行傳 (17-2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5期  2014年  12月 見證:使徒行傳 145
本期主題:見證:使徒行傳
發行日期:2014/12/10
見證: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想告訴我們什麼?
使徒行傳中的拯救神學
普世歡騰:使徒行傳的故事
上帝的「道」與「道路」:談使徒行傳中的教會
使徒行傳中的保羅
平等的五旬節運動?反思靈恩運動的權力與話語權
穿越時空的教會歷史之旅:土耳其記行
蘇格蘭獨立公投觀察記
從神研班到全國社青讀經營
困境中,和祂快樂相遇
台灣的巴克禮
孟德爾頌的神劇「保羅」
看守神的產業:從《走過崎嶇路上》到《東基向前行》
讀經筆記16 耶穌的時代,無可能有“pài-gō͘”(拜五)chit-ê詞 
敬覆:到底是「上帝」抑是「上主」?
台南大專小神研參與心得――開放式查經
跨國族團契——世界傳道會東亞區會參加記
TSCM初體驗
困苦中滿有恩典的旅程
謝謝你們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