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版本:羅馬字版《現代台語譯本新約聖經》,2007,台北:台灣聖經公會
進 度:約翰福音書第十九章
第31節前半:Hitjit sī pài-gō͘, sī Pī-pān jit. In-ūi keh-jit sī tek-pia̍t ê An-hioh-jit, 阮讀chit半節經文感覺足奇怪,耶穌的時代那有可能有“pài-gō͘”(拜五)chit-ê詞咧!咱來看別的版本按怎譯:《巴克禮》:「Hit時是備辦節ê日,猶太人ài免得tī安息日留身屍tī十字架,因為chit-ê安息日是大ê日。」《和合本》:「猶太人因這日是預備日,又因那安息日是個大日,」《現代中文》:「那天是逾越節的前夕,特別神聖的安息日就要到了。猶太人為要避免安息日有屍首留在十字架上,」“BBE”:“Now it was the day of getting ready for the Passover, and so that the bodies might not be on the cross on the Sabbath (because the day of that Sabbath was a great day),”日文《聖書》:「その日は準備の日で、翌日は特別の安息日であったので、ユダヤ人たちは、安息日に遺体を十字架の上に残しておかないために、」各種版本攏無「拜五」,是按怎會寫「拜五」咧?原來in是參照《紅皮》:「Hit日是拜五‧‧‧猶太人無ài在安息日將身屍留tòa十字架頂,因為hit-ê安息日是大ê節日。」
若beh講「拜五」,應該ùi「禮拜日」講起。咱ùi〈使徒行傳〉第十三章第14節、第十六章第13節、第十七章第2節,看出保羅kah早期的信徒tī「安息日」,入去猶太人的會堂坐落來、去河邊向聚集佇hia的婦人人講道理、去會堂根據聖經kah人辯論。
雖然佇《啟示錄》第一章第10節:「Tī主ê日,我hō͘(聖)神感動,聽tī我ê後面有大聲親像號頭,」才第一遍出現「主ê日」抑是「主日」。事實上,ùi〈使徒行傳〉第二十章第7節:「七日的頭一日,阮chiah-ê聚集beh擘餅,」kah〈哥林多前書〉第十六章第2節:「每七日ê頭一日,恁逐人照所得的利,家己積下teh,」咱會tàng看出已經有人kā聚會的日改作「七日的頭一日」。那會按呢?因為初代教會信徒認為耶穌基督ùi死裡復活的日子,是七日的頭一日;耶穌基督復活以後,每遍向祂的門徒顯現,攏是tī七日的頭一日;「五旬節」(聖神降臨的日)是耶穌復活以後的第五十日,mā是七日的頭一日。
到第二世紀,早期的主教、神學家Irenaeus大力主張七日的頭一日作基督徒敬拜上帝的日,主日崇拜才定型落來。雖然到今仔日猶有一寡基督教會(親像「主臨安息日會」)堅持tī安息日敬拜上帝,但是大部分的基督教會(包括所謂舊教「天主教」kah新教「基督教」)攏是掠七日的頭一日作主日禮拜上帝。
咱看1883年倫敦Trubner公司出版的《英廈辭典》,Sunday譯作「禮拜日」(lé-pài-ji̍t),Monday、Tuesday照順序譯作「拜一」、「拜二」;190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英華辭典》,Sunday譯作「禮拜日」、「星期日」,Monday、Tuesday照順序譯作「禮拜一」「星期一」、「禮拜二」「星期二」。咱台灣有一首囝仔唸謠:「禮拜,先生叫我去買菜,害我跋一倒,無愛kah先生好。」台灣人真早就kā《英廈辭典》所譯的「禮拜日」簡略講作「禮拜」,那像禮拜五講作「拜五」。
按呢咱tio̍h知,耶穌的時代絕對無可能有「拜五」chit-ê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