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採礦而致富的城市
2016年7月,我到南美洲旅行,自秘魯古城庫斯科入南美洲,再從陸路進入玻利維亞,一路往高處走,到了此行海拔最高的城市—波托西。
波托西位於玻利維亞南部的高原地區,海拔約4080公尺。波托西的歷史跟採礦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傳說中,印加君主瓦伊納.卡巴克(Huayna Cápac),已發現波托西的銀礦,但因故未開採。西班牙殖民南美洲期間,約在1544年再度被發現,開始開採,十九世紀初,銀礦趨於枯竭,據說,西班牙人多年來從此處掠走的銀,足以從波托西建一座橋到達歐洲本土。
原先罕無人至的高原波托西,因採礦熱潮,在十七世紀的採礦高峰期,人口暴增至十六萬,已跟當時的倫敦人口一樣多,是當時南美最大的城市。因採礦致富的政商名流們,也紛紛在此立足,十七世紀初,波托西已有36座豪華的教堂,眾多的賭場和14座舞蹈學校,劇場、沙龍、豪宅……林立在街上,裝飾著來自世界上各地的珍品,波托西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數百年來礦工冒死工作
但,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亮麗的波托西的背後,卻是暗黑的歷史:無數礦工被剝削、客死異鄉。開採銀礦的三百年間,據估計有多達八百萬人,因採礦致死。開採初期,先是雇用附近村莊的勞力,然後徵召他處的印地安原住民,這些勞工資源枯竭之後,再從非洲引入黑奴,礦工們的死因包含:遷徙至波托西的路途不適、礦坑內的意外事故、吸入過多塵埃導致的肺部疾病、以汞提煉白銀所產生的毒素致死、營養不良、自殺……等。
這樣坎坷的歷史和現存的歐洲風格建築,波托西於1987年登記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波托西已從璀璨歸於平淡,如今走在街道上,仍可以感受到昔日的風采,但它像穿著破爛華服的乞丐,呈現出高度的反差。
在銀礦被幾乎搜刮殆盡後,現今的波托西,仍出產錫礦,鋅礦和鉛礦,仍有礦場運作,但拒絕以現今科技方式採礦,依舊以人力採礦,礦工們的工作環境簡陋且高度危險,每個月皆有礦工死亡,且薪資極低。礦產的價格還得受制於國際礦石漲跌,也就是跨國大財團或企業的操弄,以及國際間政治的角力。
觀光客的礦坑之旅
我和旅伴們,同當地人一起搭著巴士,越過高山,來到波托西這一個山頭,我們帶點些微的高山症症狀,走在沿著山坡而建的市中心街區,讓我們走不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早上先到城裡參觀大教堂(建於1800年),再參觀多明尼哥修道院(聖方濟小兄弟會,建於1547年,1707曾進行修復),兩間教堂的主禮拜堂的華美,仍可看出當年繁華波托西的殘影,大教堂旁即是「11月10日廣場」,這樣的城市構造,正是曾受西班牙殖民的確據。
下午,我們跟著當地的旅行社,參加「里科山礦坑之旅」。科里山(Cerro Rico海拔4782m),即是位在波托西最高的山頭,礦工採礦的礦坑。礦坑之旅的行程約四小時,價格約台幣400-800不等,內容大同小異,含巴士接送、英文導遊(通常是礦工兼差或以前當過礦工,才能在如同迷宮的礦坑內遊走自如),我參加的旅行社,外加一名不會講英文的隨隊小弟,負責幫我們背東西,還有萬一有人感到不適,可以陪他先走出礦坑。
旅程一開始,我們去工寮寄放大型背包等,只帶飲用水和相機,然後著裝備,我們先脫掉外套和厚重衣物,七月的南半球正巧是嚴冬,但礦坑內悶熱,只需穿一件薄長袖,套上他們提供的工作服和長筒塑膠靴,戴上頭燈和安全帽,以及我們自備的口罩。頭燈和安全帽頗有重量,相當不舒適,想到等一下要在海拔接近五千公尺的礦坑裡,走上一兩公里,就有點擔心自身的體力,也很欽佩這樣一身裝備還能工作的礦工們。
著裝完畢,小巴士載著我們,開往位在城市和礦坑中間的街區的礦工市場,這裡的店家專賣礦工工作物品,導遊帶我們進到一間小商店,示範採礦的炸藥使用方式,並說明雇主並不提供炸藥,礦工必須掏錢自備。另外,導遊也讓我們試喝礦工們喝的烈酒,且我們依據導遊的建議,買了飲料及古柯葉,準備給等一下見到的礦工們帶點小禮。離開市場後,去參觀冶煉廠,據導遊說最近礦物國際價格下跌,因此許多冶煉廠目前是沒有營運的狀態,冶煉廠非常雜亂,機器上布滿了灰,可見工作場域極為惡劣。接著,小巴士把我們載到礦坑區,礦坑口有許多簡陋的工寮,導遊先跟遇到的礦工們打招呼,大概也順便探聽一下今日採礦的狀況。
我們這團一行人七個,遊客除了我們三個台灣人,還有兩個來旅行的大學生,一是馬來西亞華人,另一位是來自倫敦的黑人。入礦坑後,由於坑道窄小,所以我們成一路縱隊,導遊走最前頭,他要求,為了安全,他會視狀況,沿途喊:「watch your head」「watch your step 」「a hole on the right 」等,他後面的那一個人就要大聲複述給後面的人聽,然後一個傳一個,即使如此提醒,大家還是常常撞到頭,好在沒人跌倒或掉進洞裡,隨隊小弟走最後面,以免有人沒跟上。礦坑窄小,常要彎腰才能走過,地面凹凸不平,有些地區還有礦車軌道,所以不小心就會被絆到跌倒,沿著礦坑壁緣有一些管子,據說有一些管子是輸送外面的空氣,打進礦坑內,管子發出嘶嘶聲,增加了好許陰森感,礦坑內有多處木條防止崩塌,還有不少小洞大洞,可見這些礦坑四通八達,有些洞在地上,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洞裡,有些洞在頭頂,冷不防有木頭塊或石塊從洞裡飛出來,沒注意就砸傷人,據說這礦坑開採幾百年來,已像卡通畫的乳酪塊一般,到處都是洞,坑道極多,想起來真是不安全,但導遊說,帶遊客走的礦坑都是相當外圍的安全區域,不用太擔心。
「礦坑大叔」救不了貧苦人
導遊走走停停,常常要我們暫停一下,讓他去前頭探路。今天是週一的下午,旅行社已提醒我們,週一許多礦工都休假,所以可能無法看到很多礦工同時工作的景況,果真,我們在礦坑內走了好一陣子,才聽到些許聲響,導遊確定了礦工正在工作,於是要我們攀爬過坑道,我們手腳並用,腳下的石塊也不時崩塌,塵土飛揚,弄得渾身髒兮兮,才爬到礦工旁邊,礦工們坐在石堆上,敲敲打打,檢視手上的石塊,若含有有價金屬的,裝進帆布袋,一般石頭就丟回原地,坑道裡一片黑壓壓,礦工就著頭上的頭燈,在混濁的空氣中敲打這些礦石。導遊跟兩位礦工交談,一邊轉述這兩位礦工的概況,他們年紀約二三十歲,但都已在礦坑裡工作十年餘,已有妻小。談天完畢,導遊指指我們頭頂上的石頭,果然可以看到閃閃亮樣的脈礦。
跟工作中的礦工道別,我們繼續走在坑道裡,導遊突然要我們往旁邊站,原來是有兩位礦工推著軌道車,轟隆隆地朝我們的方向來。走了一小段路,導遊又在某處停下,在地上尋找石塊,敲敲打打一番後,撿了一兩帶著閃亮的礦石,說要讓我們帶回去作紀念。又帶我們走往礦坑內供奉守護神之處,坐下來跟我們閒聊當地礦工的情況,里柯山一帶信仰的礦工守護神,是管理地底世界的礦坑大叔(El Tío),祂大多以山羊的形象呈現,頭上有兩隻角,礦工們會拿香菸、古柯葉和酒精飲品等東西獻給「礦坑大叔」,我們的導遊點了菸,隨即放入礦坑大叔的嘴裡,奉完菸,導遊跟我們解釋當地的礦坑大叔信仰,然後跟我們說明如何嚼食古柯葉,礦工們嚼食新鮮古柯葉以提神,吃掉葉子,拔出葉梗,嚼葉片並儲藏在臉頰,再吞食一點點某物混合之,嚼食一段時間後可吞下也可吐出,有點像台灣嚼食檳榔,但吐出的汁液仍是綠色的,一邊解說,一邊讓我們試吃。
在昏暗的燈光下,礦坑大叔的身邊,我們和導遊圍成一圈坐下,讓導遊跟我們敘說當地礦工的生活概況,據他的說詞,此地礦工十幾歲就在礦坑中工作,每天大約只能領到150—200玻幣,礦產的國際市場價錢高一些時,也許可以領到400玻幣。剛開始工作的前五年,只能是獨立工作者,所有的工具連同炸藥,都得要自行購買。工作五年之後才能加入工會,可以得到好一點的待遇及福利、保險,但是要繳稅,每個月在死於礦坑工作的人數約十幾人,大多是礦坑意外及肺部疾病,平均壽命約五十歲……,聽著導遊用簡單的英文,以淡然的神情,將當地礦工及人們困苦的生活娓娓道來,我們的心裡真是五味雜陳。
結束在礦坑內的行程,走往礦坑口,渾身髒兮兮的我們,站在夕陽下,在礦坑口鳥瞰整個波托西,光禿禿的山頭,分佈著紅色、棕色與橙色,呈現多層次暖色系的這塊土地,帶著蕭瑟的美。這豐富的脈礦,不僅不是個祝福,反倒為這個山頭和人民,帶來了災難,過去,舊殖民帝國,豪奪此地的白銀,現在,國際強權以自由貿易及投資等金融手段,巧取這個區域所剩無幾的資產,至今,波托西大多數的百姓仍生活在貧困中,著實讓人不勝唏噓。
延伸閱讀
Eduardo Galeano.2013.《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修訂版)》王玫、張小強、韓曉雁、張倉吉、吳國平譯,臺北市:南方家園。
Niall Ferguson.2009.《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杜默 譯,臺北市:麥田。第一章。
【玻利維亞小檔案】
國名:多民族玻利維亞(Plurinational State of Bolivia)
面積:約1098581平方公里,
人口:約1039萬,印第安人占54%,印歐混血占31%,白人占15%。
其他: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是拉巴斯。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但同時也信奉印第安傳統信仰的神祇。
【簡史及現況】
歐洲殖民之前,玻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屬於印加帝國。16世紀,西班牙征服該區,稱為「上秘魯」(Upper Peru)。1825年正式從西班牙獨立,政府由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後裔和印歐混血人組成,實行軍閥獨裁統治和寡頭政治,將人口佔多數的印第安原住民排除在政權之外。1984年,結束軍事獨裁,開始實施民主的文人政府。2005年,艾馬拉族的印第安原住民莫拉萊斯當選總統,成為該國首位美洲原住民總統,以緩進的社群社會主義(印第安社會主義)為基本理念治國至今。
玻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以及銀、鎢、錫、鉛、鋅、金、鋰等礦藏,也產有藜麥、馬鈴薯…等農產品,但殖民時代的餘毒,政局不穩及貪腐等因素,使得該國大多數人民仍生活在貧窮之中。
【玻利維亞自助旅遊小指南】
入境:目前無台灣直飛玻利維亞航線,需轉機,或先搭機至美洲其他國家,自陸路進入玻利維亞。
簽證:(一)落地簽,簽證費約需100美元。(二)大多數台灣旅行者,從秘魯普諾或庫斯科的玻國駐祕魯辦事處,或玻利維亞駐利馬大使館辦理簽證,需事先上網填報資料,親自攜帶指定資料至辦事處,繳30美金申辦,約1~3日可拿到簽證。
玻國目前只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旅客赴玻國申請簽證,國籍為 PEOPLES REP. OF CHINA INCLUDING TAIWAN。 簽證網站
主要觀光內容:印地安古文明及遺跡,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以及大自然戶外活動,如安地斯山脈一帶的登山健行及騎腳踏車,亞馬遜河流域探險…等。
主要景點:烏尤尼鹽沼(Uyuni)、蘇克雷(Sucre)、Potosi(波托西)、的的喀喀湖(Titikaka)、(拉巴斯) La paz、蒂瓦納科(Tiwanaku…)等。有不少當地旅行社可提供行程,價錢可議。
當地交通:跨城市巴士及大城市市內計程車還算方便,價錢可議。
當地語言:以西班牙語為主,有時以英文溝通甚是困難。
匯率:約1 美元= 6.9玻幣(2016年初)
治安:台灣外交部將玻國列為黃色警示—特別注意旅遊安全並檢討應否前往。主因為觀光區域及大城市治安不佳,偷竊及搶劫事件頻仍。
物價:較台灣低廉。
衛生狀況:較臺灣差。
其他注意事項:西部安地斯山和玻利維亞高原一帶,海拔高於三千公尺,多數人會有高山症狀產生不適,旅遊時需特別注意。若要前往東部亞馬遜河流域,需注射黃熱病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