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40期 廣電媒體與宣教 |
|
|
本期主題 |
論理想的廣電媒體宣教 |
|
|
關鍵字: |
作者/董俊蘭
(現為台南神學院新約學副教授。)
|
|
|
|
「宣教」的對象是還沒有信耶穌的人,目的是要使他們「信」耶穌,以便「得救」進「上帝國」。
※ 傳什麼? 馬太七:21-23說,不是嘴裡說:「主啊,主啊,我們曾奉你的名傳上帝的信息,也曾奉你的名趕許多鬼,行許多奇蹟。」的人可以進天國,而是「實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至於那些「作惡的」,則會被踢出上帝國。
這就表示,雖然教會裡滿坑滿谷都是受過洗的「陪餐會員」,卻不見得每一個都「信」耶穌。那些沒有以實際的行為見證來回應信仰的人,不管他們有沒有受過洗,也不論他們在教會裡的地位是長老還是執事,甚至是牧師,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他們沒有「信」耶穌。同樣的道理,在教會外,也可能有人會「信」耶穌。只要他們照著耶穌的教導來生活,就算還沒有機會成為基督徒,將來在上帝面前,他們所領受的憐憫,應該不會比掛名的基督徒差。
所以,廣電媒體的宣教,應該以「讓人『信』耶穌」為第一個目標,讓人領洗成為基督徒作第二個目的。這也就是說,藉著廣電媒體的宣教,能夠讓聽眾和觀眾成為真正的基督徒,既受洗又遵行上帝的誡命,那是最好不過的事;但是實際上參與過大眾傳播福音事工的人都知道,要讓一個還沒有信耶穌的人,領洗加入教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應該以最重要的「讓人信耶穌」,也就是說服聽眾和觀眾遵行上帝的誡命,作為廣電媒體宣教的第一要務。
說服聽眾和觀眾「信耶穌」的目的,是希望他們能藉此「得救」,以便進入「上帝國」。「得救」是「被懲罰」的反面,人會被上帝打屁股,是因為上帝生氣了,而上帝會生氣,是因為人沒有遵行祂的旨意。因此,「得救」就是上帝不生氣了以後,所賜給人類的一個最美好的境界,這是藉著遵行上帝的誡命得到的。而一個人願意遵行上帝的誡命,接受上帝王權的統治,他就已經是在「上帝國」裡面了。
總而言之,廣電媒體宣教的最終目的,是要藉著傳播,來說服聽眾和觀眾「信」耶穌,好讓他們可以「得救」,並且進入「上帝國」。而這些目的,是要藉著「遵行上帝的旨意」達成的。因此,廣電媒體傳播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讓人「遵行上帝的誡命」。
※ 怎麼傳? 但是,說服聽眾和觀眾「遵行上帝的旨意」,這是我們的如意算盤,聽眾和觀眾會乖乖地就範嗎?如果我們把上帝的旨意「包裝」好,讓聽眾和觀眾認同這些誡命,或許還有放手一搏的可能!
我們一向習慣以教會所熟悉的術語,來傳講福音。例如:「悔改」、「罪」、「加利利」、「保羅」、「律法」、「上帝國」、「永生」等。這些術語,其實就是一件件的 「衣服」,是新約時代的宣教師們,為了在當時的社會中傳福音,從當時和當地的「文化」中,借用一些大家很熟悉的概念和名詞,用來作為傳達福音的工具。所以這些「衣服」非常「本色化」,都是建構在新約時代猶太人和羅馬人的文化上。
既然當初的宣教師,懂得在傳福音時,把福音「本色化」,也就是幫福音穿上他們文化的「衣服」;而且對我們來說,這些「衣服」非常猶太化和羅馬化。那麼,今天我們在台灣傳福音時,就要為福音「換衣服」。我們要先把福音的精髓提煉出來,然後把猶太化和羅馬化的「衣服」脫掉,再從我們的文化中,尋找出適當的「衣服」穿上;好讓這個本色化的福音,變得更容易瞭解,更容易親近,也更容易得到聽眾和觀眾的認同。
這個「換衣服」的工作不簡單。首先我們要先研究「福音」的本質,因為這個本質就是我們要傳播的內容;失去了這個內容,所有的傳播行為都會變得沒有意義。所以,所有的廣電媒體傳播同工都應該是「神學家」。「神學家」並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保育類動物,也不是非得進神學院才讀得到神學。「神學」是一種「信仰的反省」,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在每天的生活當中,認真靈修,並且思考如何把信仰活出來,這就是在「做神學」;而這些認真的信徒就是不折不扣的「神學家」。
其次,我們要瞭解台灣的文化,才找得到適合的「衣服」來給福音穿。這裡所說的「文化」,指的是「菜市場文化」,也就是聽眾和觀眾們每天耳濡目染的社會環境。要瞭解這些文化,就要先知道我們的聽眾和觀眾在哪裡?他們的背景是什麼?很多傳播媒體都很重視市場調查,目的就是要瞭解傳播對象,好設計出最適當的傳播方式。
運用媒體傳福音也是一樣,我們要先研究傳播對象,也要用心觀察台灣人的生態和心態。媒體的福音傳播同工,要經常閱讀報紙、雜誌和書籍,也要經常收看第四台,甚至「豬哥亮」的節目;也要抽時間到菜市場看看,到百貨公司逛一逛,有時也要坐在路旁觀察過路的人潮,以便抓住一般的台灣人,以及你的聽眾和觀眾的屬性、愛好、問題等資訊,這樣才有足夠的資料,好剪裁最適合的「衣服」給福音穿。
最後,要發揮「文以載道」的功夫,幫福音穿上台灣文化的衣服。譬如說:一般的台灣人喜歡「長壽」,我們可以考慮用「永生」,來解釋世界上最長的「壽」是什麼?幫福音剪裁合身的「衣服」,是每一位媒體的福音傳播同工每天要做的功課。這個功課不簡單,但是非常重要,是福音傳播成敗的關鍵。這種功夫,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嘗試和修改,才能累積經驗,知道怎麼剪裁最能適合某些聽眾和觀眾的需要。
為了累積和分享經驗,傳播同工之間,可以定期召開「玉山論劍大會」,大家聚在一起研究「武功秘笈」,看誰能夠破解「十字鏢」的絕技:用台灣文化來解釋「十字架的愛」,以及用聽眾和觀眾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說明「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八:34)解得開這些謎題的,總會可以頒給「諾貝爾神學獎」。
※ 誰來傳? 幫福音穿上台灣文化的外衣,運用台灣文化來傳播福音,要小心不能讓福音被台灣文化「淹沒」了,以至於變成台灣民間宗教的一個小派門而已。因此,廣電媒體的宣教,最後仍然要穿透文化的「外衣」,回到福音的本質來。我們仍然要讓聽眾和觀眾認識耶穌,而不只認識祂的教訓而已。因為真正的「信」耶穌,到頭來還是要跟耶穌「談戀愛」,和耶穌面對面建立「我與你」的親密關係。
所以,廣電媒體的宣教不能獨立進行,而必須和教會的宣教並肩作戰,一個打前鋒,一個打後衛。在這個多元的時代裡,單打獨鬥的英雄只能關在小說裡,唯有主打「總體戰」的,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
最理想的情況是,廣電的福音傳播打「前鋒」,以台灣文化的外衣,把福音的種子散播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輕輕鬆鬆地接觸到福音,熟悉福音的內容,樂於接受福音的教導。然後,教會要打「後衛」,信徒要做福音的「樣本」,要會射「十字飛鏢」,讓這些對福音有好感,也對福音有一些基本認識的人,在教會信徒身上可以看得到真正「十字架的愛」,也體驗得到信徒們正在背著十字架在跟從主耶穌。這樣的「總體宣教」,才能讓人看得到「牛肉」,買得到「牛肉」,也吃得到「牛肉」,最後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牛肉」的營養。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婚姻之約,約什麼? (第 94 期)
|
.情境化神學:有幾種情境? (第 76 期)
|
.基礎神學往前走 (第 74 期)
|
.靈語 s (第 61 期)
|
.從聖經的觀點看「工作」:「祝福」還是「詛咒」? (第 52 期)
|
.LKK讀經法 (第 51 期)
|
.論理想的廣電媒體宣教 (第 40 期)
|
.禮拜天是「安息日」嗎? (第 37 期)
|
.基督徒可以吃「血」嗎? (第 36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