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8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字級調整:

讀者來函
似曾相識的愛情——回應「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一文
關鍵字:
作者/楊俊人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畢業,現為新竹科學園區電子工程師。 )
  還沒有看完就已經在流淚了。為的不是這個故事本身,而是那似曾相識的情節。為何所有的愛情故事,都以同樣的模式發展?

  一對情侶因為某種原因分開,其中之一被描述成受害者,遭受失去所愛、被遺棄的極大痛苦;另一個彷彿是加害者,狠心踐踏誓言,割捨多年滋生的感情(或者說作者以其中一方的立場來解釋這件事,畢竟是說故事的人才有解釋歷史的權力;在這片面之詞的陳述裡頭,沒有發言權的一方,只能啞然無言)。

  在兩個人終於復合之前,總要譜出一小段插曲。如該文所述,出現一個不起眼的配角安慰被害人,暫時填補感情的空隙(以加害人的立場來說,這個人就是不懷好意、想乘虛而入的第三者)。無論當時的受害者是主動還是被動,有無真正接受第三者的感情,但兩人互取所需,在愛情的空檔上你來我往倒是事實。

  對主角而言,故事圓滿收場的時候,配角只好黯然離開,或是突然消失在故事裡。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人都不會去注意配角。然而,真實生活是沒有配角的,他(她)是不會突然消失的,只是在某一不為人知的角落。沒有人在意的配角又該如何呢?我為他流淚。

  暫且不論配角的問題。故事中,也許男主角的內心從來就不曾離開女主角,但現實裡,他處於家人的反對和自己愛情之間的兩難,因為不知所措而選擇逃開問題。其實,他可以瞞著家人,繼續與女友交往,直到終於要面對現實;當然,他也可以想說長痛不如短痛,早日割捨這段不被看好的愛情,因而傷透對方的心。

  第三種方式,是在這兩種可能的模糊交界,來回搖擺。由於空間上的距離,讓他有了喘息的機會。在沒有強而有力的誘因下,加上女主角寧願自己委屈受苦,更使他迴避抉擇,也更加令人捉摸不定。

  女主角呢?在對方一直沒有回應的情況下,以沉默代替行動,於自己的內心,建構出兩人的分與合。就他們彼此相互無法割捨的牽掛,其實他們並沒有真正地分開;就家人的反對仍然存在著,他們愛情的陰影也尚未消除,所以他們也沒有真正地復合。

  整體而言,我無法接受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這故事就像灰姑娘童話一般虛幻:「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無論是對男、女主角或配角——所謂的第三者,甚或認識、不認識他們的聽聞者,這樣的發展是結局嗎?還是另一個成長的開始?
同作者相關文章:
似曾相識的愛情——回應「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一文 (第 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8 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73-7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8期  1998年  10月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48
本期主題: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發行日期:1998/10/10
目錄s/
耶和華賞賜也收回
探究悲情民族的焦慮不安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心靈寄託中的人際網絡
消費流行文化之認同及其反省
浸身於有意義的工作
台灣人的宗教心靈如何寄託?——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介紹
當紀念「她」的腳蹤─Truku族的信仰英「雌」Kumu-Lowsing(周玉葉)
遊學人生‧人生遊學
雅歌——婚禮實用篇
畫在東西交錯的時空裡
何謂獻身?
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網路上的致命吸引力
先知之謎
乘著音樂的翅膀傳福音──李瑞雄長老
主恩說不盡
教會狂想曲
教會與大專青年——過去、現在、未來
大專事工的定位與功能
大專生所期待的教會 
木笛、信仰、分享生命
似曾相識的愛情——回應「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一文
0與1之間
走訪瑟基克部落──1998原住民文化見習營札記
從福爾摩沙到惡魔島——看戰後台灣的環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