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8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主恩說不盡
關鍵字:
作者/白玉滿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女宣雜誌執行編輯。)
 
 
當我小學三年級時,適逢附近教會牧師來我家購買風琴,當時牧師隨口丟下一句話:「有空到教會來玩。」這句話變成了福音的種子--帶領家妹進入教會,家妹後來又帶領我進入教會。至今回首過去,強烈的感恩之心依舊充塞心頭,因為上帝的恩臨到我們身上,使我們摒棄過去偶像的崇拜,皈依耶穌基督。
 
從小父母的信仰是傳統的民間宗教,因此自小就教導孩子無論到哪兒,只要見到廟,就要停下步伐,誠心誠意地對著「神明」膜拜,才可繼續我們的腳程,而孩子們也都一直謹守父母的這項教導。直到小學三年級,因為妹妹(白春銀牧師)的引領,我終於進入教會,而且非常迫切地追求,每主日一定六、七點就到教會門口去等教會開門。上完主日學,繼續參加大人崇拜,稍大即加入聖歌隊、查經班,只要家人有空暇,一定「拉」他們到教會聽道理。居住在家附近的同學,也成了我邀請的對象。暑假期間參加探訪隊,每天頂著大太陽,徒步探訪會友,一點也不覺得疲倦,反而覺得精神抖擻,喜樂無比。
 
我與妹妹如此熱心於教會事工,終於被母親知道了,沒想到她不但沒加以勸阻,反倒非常鼓勵我們去教會信上帝。不但如此,每當家中祭拜時,她一定先將我們的那一份食物留著,因為她知道我們不吃拜過偶像的東西。小學五年級時,我詢問母親為何允許我們到教會,她回答說:「妳自小脾氣就非常暴躁,很倔強,很有自己的意見,父母的教導不是常常聽不進去,就是唱反調,我甚至在妳八歲時還不敢讓妳上學,怕妳欺負別人,不過不讀書也不行,我發現:自從妳去教會後,這些現象都消失了,而且變得非常溫和乖巧。」聽完母親一席話,我仍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因為我不知道我已經改變,而且變得這麼多。雖然如此,我還是非常高興,自己的信仰得到肯定。母親肯讓我去教會,其實她的內心承受著無比的壓力與煎熬,因為當時許多拜偶像的人告訴她:耶穌最喜歡吃人的心,特別是喜歡吃孩童的心,叫我的母親要小心,他們說:常聽教會的人唱:「進入我心,進入我心……。」以及「耶穌喜愛世上小孩,世上所有的小孩……。」因此,當我六年級要參加教會舉辦四天三夜的靈修會,必須跟著教會牧師、輔導以及其他成員住在關渡拿撒勒神學院時,在靈修會的第一天,母親非常堅持地要跟我們去,我告訴她,那個活動只准兒童參加,大人不能參加。她回答一句我以為是在開玩笑,事實上她內心非常認真又覺恐懼,她說:「我去看看妳們是去哪裡,住哪裡,萬一妳們不見了,我也好有個地方可以去收屍。」這句話我當時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一句開玩笑的話,後來才知道母親實在太偉大了,她自己承受如此大的恐懼與壓力,讓我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信仰,我到現在還是非常感謝她,也懷念她。
 
有一天晚上,我邀母親參加教會舉辦的佈道會,佈道會結束時,牧師隨即作呼召,當牧師呼召到:是否有人願意奉獻自己作全時間的傳道人時,我的手突然被人抓起而舉高,我嚇了一跳,抬頭赫然發現是母親抓著我的手,當時,我感到一陣鼻酸,感動莫名,母親知道自己年紀一大把,不適合再讀神學院,而她希望我去為她完成,母親對上帝這種赤子之心,願一生事奉選擇祂為救主,這只有上帝白白的恩典,才能讓母親有如此的感動與奉獻的心。
 
當我高中畢業後,繼續留在母校任總務處財務暨財產保管人員,兩年後,在某一晚上參加唐崇榮佈道大會,當晚,我自己舉手決志奉獻自己的一生成為傳道人,當時便與妹妹毅然決然地報考台灣神學院神學系,考上後我們便辭去工作,至神學院住校、就讀。回首這一路都是上帝的帶領與恩典,我只有感恩再感恩,因為我從一個拜偶像的家庭被揀選,而這白白的恩典臨到我的家,這豈不叫人歡欣鼓舞呢!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恩說不盡 (第 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8 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59-6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8期  1998年  10月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48
本期主題: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發行日期:1998/10/10
目錄s/
耶和華賞賜也收回
探究悲情民族的焦慮不安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心靈寄託中的人際網絡
消費流行文化之認同及其反省
浸身於有意義的工作
台灣人的宗教心靈如何寄託?——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介紹
當紀念「她」的腳蹤─Truku族的信仰英「雌」Kumu-Lowsing(周玉葉)
遊學人生‧人生遊學
雅歌——婚禮實用篇
畫在東西交錯的時空裡
何謂獻身?
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網路上的致命吸引力
先知之謎
乘著音樂的翅膀傳福音──李瑞雄長老
主恩說不盡
教會狂想曲
教會與大專青年——過去、現在、未來
大專事工的定位與功能
大專生所期待的教會 
木笛、信仰、分享生命
似曾相識的愛情——回應「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一文
0與1之間
走訪瑟基克部落──1998原住民文化見習營札記
從福爾摩沙到惡魔島——看戰後台灣的環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