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8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字級調整:

新點子
教會狂想曲
關鍵字:
作者/陳錦生 (現為東海大學生物系教授,本社社長。)
  《新使者》開闢了「新點子」專欄,也刊出了幾篇新點子的文章。這些文章幾乎都是各教會進行中而且成效顯著的例子。事實上,並不是成功的點子才是新點子,新點子不等於能夠實行,新點子不等於就是好點子,新點子也不表示過去就是錯的。但新點子代表一種態度,一種激發思考的動力。新點子也代表求新、突破困境的自然反應。

  有人覺得台灣的教會不夠活潑,大多數的教會缺乏創意,信徒缺乏生命的更新,信仰變成例行公事。我們常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福音雖然不變,但教會傳福音的方法卻一定要變,否則就是沒有反應,沒有生命的教會。因此,在遽變的時代傳不變的福音,就要有活潑的方法,而創意的教會就是活潑的教會。

  在教會裡面,新點子最大的阻力是所謂的正統、傳統,以及害怕嚐試的心態。但正統不等於保守,傳統也不等於絕對,害怕嚐試的心態更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反而使自己喪失適應的能力。因此,我們開闢「新點子」專欄,希望大家一起動動腦,不必太嚴肅,也不必怕犯錯。不管是水平思考、逆向思考或是突發奇想,只要是點子,就可以提出來,這是一個腦力激盪的園地。一個點子也許沒什麼用處,但許多的點子卻可以連成線,也可以變成面,更可以變成立體甚或無限空間。教會的路是無限寬廣的,就看你怎麼運用了。

  新點子怎麼產生的?很多時候要靠靈感,也就是俗話說的「我忽然想到」;有時候則是「假如……就好了」。為了拋磚引玉,筆者舉出幾個異想天開的例子,名曰「教會狂想曲」,供大家腦力激盪。

狂想曲之一:假如聖餐可以吃得飽
  每個教會都有聖餐的儀式,有的一季一次,有的一個月一次,也有的每個禮拜都有一次。因為是儀式,所以餅和酒(葡萄汁)也都是象徵性的。而有些教會在聚會後還有愛筵,讓會友可以彼此交誼。為什麼不乾脆把這兩個活動合而為一?讓聖餐在每個禮拜舉行,又同時享用愛筵,何樂而不為?筆者曾有一次到日本公出,順便應邀到當地一間新興的家庭教會參加主日禮拜。他們的聚會方式很活潑,最後聖餐的時候,牧師祝禱了以後,每個人分到一個大菠蘿麵包和一大杯葡萄汁,中餐就這麼解決了。簡單明瞭,不但大家可以同享聖餐,互相交誼,又節省了許多人力物力。不知道我們的教會能不能這樣作?當然,如果用饅頭和烏龍茶就更本色化了。

狂想曲之二:假如奉獻可以轉帳
  到郵局去辦電話費自動轉帳手續時,忽然想到,如果教會的十一奉獻也可以用金融機構的轉帳方式,那麼教會的出納也不必那麼辛苦的數鈔票,會計的帳也比較不會出錯。會友不必擔心忘了十一奉獻,教會編列年度預算時也較能掌握。當然,奉獻的方式也可以有多樣化,用支票或信用卡應該也不違背聖經的原則。只要在週報中夾一張刷卡單,填上卡號,簽個名就大功告成了。聽說台北某教會已經用點鈔機在數鈔票了,如果用轉帳、用刷卡就不必那麼麻煩了。

狂想曲之三:假如傳福音像傳染病
  最近腸病毒在台灣流行,登革熱來勢凶凶,加上去年豬隻口啼疫的流行,使我們談到傳染病就色變。傳染病之能夠流行,必須有病原(如病毒或細菌),病媒(如蚊子),以及宿主(如人或豬),在一定的環境下才能流行。事實上傳福音和傳染病倒有異曲同功之妙,福音好像病毒(不曉得這樣說有沒有褻瀆聖靈?),基督徒像病媒,世人就是宿主。我們傳福音是要願意的人來跟從耶穌,而傳染病卻不管你願不願意,被「揀選」到的就倒楣了。關於傳染病的流行,流行病學家研究了很多,對疾病蔓延的機制及原因都有一套分析的方法。也許以後神學院或傳道人可以請這些專家們來授課,說不定會找到什麼宣教的妙招?!

狂想曲之四:假如教堂沒有聖經
  許多教堂都有聖經,供作禮拜時使用;許多信徒作禮拜時也自己帶聖經到教堂,事實上牧師也常鼓勵信徒這樣做。但這些聖經的使用率卻很低,通常整個禮拜中讀一兩處經文,頂多講道時再看幾處經文(有時來不及翻就唸完了)。其實現在很多教堂有投影機的設備,何不好好利用,把當天的經文打在投影片上,字又大,又有效率,禮拜的進行也會更順暢。不論是國語、羅馬字、漢羅都可以同時使用,也不會翻不到或來不及。教會其實只要準備幾張投影片而已,卻可以省掉翻聖經、收聖經的時間和人力。許多教會用投影片的方式帶領會眾唱短歌,為什麼不能也用在讀經?
同作者相關文章:
《新使者》150期的省思 (第 150 期)
教會的變與不變 (第 146 期)
大學教育與就業準備 (第 129 期)
教育者耶穌看台灣的大學教育 (第 92 期)
教育者耶穌看台灣的大學教育 (第 92 期)
幸福,一種靈性生活 (第 89 期)
論「大補帖」 (第 52 期)
教會狂想曲 (第 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8 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62-6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8期  1998年  10月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48
本期主題: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發行日期:1998/10/10
目錄s/
耶和華賞賜也收回
探究悲情民族的焦慮不安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心靈寄託中的人際網絡
消費流行文化之認同及其反省
浸身於有意義的工作
台灣人的宗教心靈如何寄託?——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介紹
當紀念「她」的腳蹤─Truku族的信仰英「雌」Kumu-Lowsing(周玉葉)
遊學人生‧人生遊學
雅歌——婚禮實用篇
畫在東西交錯的時空裡
何謂獻身?
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網路上的致命吸引力
先知之謎
乘著音樂的翅膀傳福音──李瑞雄長老
主恩說不盡
教會狂想曲
教會與大專青年——過去、現在、未來
大專事工的定位與功能
大專生所期待的教會 
木笛、信仰、分享生命
似曾相識的愛情——回應「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一文
0與1之間
走訪瑟基克部落──1998原住民文化見習營札記
從福爾摩沙到惡魔島——看戰後台灣的環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