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51期 新眼光讀經運動與聖經神學 |
|
|
厝邊頭尾 |
讓教會在社區生根 |
|
|
關鍵字: |
作者/羅啟宗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中會德光教會牧師。)
|
|
|
|
今年8月16日教會與社會紀念主日,教會公報社社論有一篇「以社區運動為師改造教會體質」,其中一句話深深印在我心中,就是「當教會有意開始推動社區工作時,往往發現大多數教會會眾並未住在教會所在的社區裏。」這是教會與社區長期疏離所造成的結果,當教會全神貫注於自己的成長,等到左右世局的力量形成,卻不知不覺中已被社區孤立。為了不讓教會在社區中成了孤城,該教會在社區生根是教會保持生命力,落實本土化,最根本的途徑。
教會從事社區服務或社區發展大都是教會夠穩固或有餘力才從事,然而德光教會是一開始就有來自教會附近居民的壓力,因此教會一開始就積極與鄰居親睦,利用節期送禮物,舉辦講座,然後慢慢開辦定期社區教室,將每次不定對象變為定期、固定的對象,也漸漸由見面之交而有更深入的交通與了解。德光教會在與社區互動的過程中幾項經驗與大家分享:
※ 教會事工(節慶)社區化 德光教會目前主日學從幼稚班到國小五年級才三十幾位,然而每週透過社區教室在教會出入的小朋友將近六、七十人。每年母親節的前一個禮拜,教會都為這群社區教室的小朋友舉行母親社區慶祝活動,邀請社區教室兒童合唱團、木笛班、社區主日學表演,並邀請每家準備一道菜在教會愛餐。愛餐後馬上接著晚會。聖誕節也是提前舉行慶祝活動,並安排社區教室的兒童合唱團至醫院、老人安養中心等慰問。每一年的母親節和聖誕節,教會都擠滿了人潮,也充滿了歡笑。這種情境雖然只是短暫,但是教會與社區的關係,必須不斷的維持著。如果平常教會沒有透過社區教室與這些小朋友建立學習的關係,也沒有這麼多家庭願意到教會來一起為歡樂的日子而慶祝。因此教會要在社區生根,必須努力於使社區居民有機會進入教會,當然達成這個目的的方法有許多,德光教會一開始是選擇兒童事工,一方面國小學童可運用時間比較多,另一方面教會有音樂老師可配合。有了孩子,就有了關心孩子的家長和家庭。基於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大部分家長都會出席教會為小朋友所安排於母親節和聖誕節前夕的慶祝會、成果發表。關於聖誕節的醫院、老人安養中心的慰問更是教會提供小朋友在學習的成果中多一份關懷與愛的行動的學習,讓小朋友學到基督教信仰的精神。社區中的小朋友是教會與社區家庭建立關係的橋樑,更是教會向社區生根的好媒介,教會若能適度調整教會事工型態或節慶方式,多提供社區居民參與的機會,教會自然能在社區中保持廣大的接觸面,深耕於社區。
※ 參與社區共同關心事務 德光教會自今年七月份開始,與台南東區扶輪社、台南市婦女防火宣導大隊、崇學里等共同認養「崇學鄰里公園」參與公園打掃與更新工作。每個月25日起至月底由教會打掃,其餘時間由崇學里各鄰長與里民輪流打掃,教會打掃的日期內每日安排志願義工打掃,全教會並於每月最後主日禮拜後全體動員打掃該公園。這份工作對教會來說是邁入社區的另一個重要的開始,以往教會是提供活動請人到教會來參與,如今教會可以踏出圍牆參與社區共同關心事務,與社區居民一起行動。這種方式比開辦社區教室不易,因為必須與居民作參與意見的溝通,但是可以凝聚更多的人力與物力,並且藉由這塊社區共同關心的議題「公園」,教會與社區居民有更進一步的結合,對教會所在的土地多盡一份心力,教會在社區的根也更深更廣。
※ 人比錢重要,善用信徒的社會資源 教會從事社區工作一般教會會先考慮經費,而且是從教會內籌備,一開始就會遇到阻力,反而有什麼人辦什麼事會容易一點。德光教會的社區事工特別得到教會內優秀的音樂、主日學、書法、插花等老師的全力配合,教會創辦的愛心會與公園認養也都得到教會信徒提供其社會資源,熱心參與,在教會極少的經費下來進行,讓經濟不至成為事工成敗之前的阻力。
德光教會一直努力與社區互動中來建設教會,以最少的經費提供服務,並參與社區共同關心的事務,期望教會會在所在社區中保持被需要與期待。從事社區的耕耘不能立竿見影,但可以建立教會深且廣的生命力,在這種旺盛的生命力中,教會的成長、開花、結果與收成,將永不止息。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讓教會在社區生根 (第 51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