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3期 異鄉人在台灣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永遠的義工——伊利莎白.偉伯小傳
關鍵字:
作者/黃和隆 (台南中洲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接觸異文化
  伊利莎白.偉伯(Elizabeth Weaver)小姐,1973年5月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庫柏鎮(Cooperstown),1995年暑假來台灣,打算擔任一年的義工,1996年3月2日在台南不幸發生車禍,3月6日被主接走。

  她的父親Gary是一位腸胃科醫師,母親Susan是一位護士,還有一位哥哥Chris,在伊利莎白發生意外時,行醫已經二十八年的父親尚未滿五十三歲,母親五十歲,已婚的二十五歲哥哥住在緬因州。

由於中學時就讀於紐約州特洛伊城一所私立女中,她開始接觸異文化的人,包括華人、日本人、阿拉伯人、非洲人、印度人,以及其他種族的學生,也因此養成她喜歡到各地旅行、露營、拍照的嗜好,除了加拿大、加勒比海以外,她到過東南亞、日本、中國旅遊。

  她很有語言天分,除了英語和小學時就學會的手語以外,她還會拉丁語(讀了三年)、西班牙語、中文、薩摩亞語(大學時曾到西薩摩亞一學期)。

  她也很會游泳,可以連續游一個鐘頭也不覺得疲倦,她更是足球選手,也愛滑雪。正因為身體很健壯,後腦雖因為車禍受重傷,流了一大堆的血,卻能再撐幾天,讓父親從美國趕來見她最後一面。

將義工當事業
  伊利莎白喜愛當義工,而且似乎將不賺錢的義工當事業般經營。就讀俄亥俄州的伍斯特學院(College of Wooster)時,她曾在當地擔任Habitat For Humanity的義工,不領任何薪水,專門替無住屋者蓋房子,也擔任過露營的輔導員,教小朋友拍照、手語。在她來台灣當義工的前一年夏天,她在新墨西哥州一個長老教會的會議中心當三個月的義工,也去過中國當義工,教五個禮拜的英文。

  1995年適逢筆者當時牧會的台南安順教會聖殿建造完成,教會附設的社區學院需要一名外國人教英語,以便成為和社區青年交流的媒介。筆者乃向自己長期投入服事的ICYE(International Cultural Youth Exchange,國際基督徒青年交流聯盟)申請交換青年。又由於她本身學的是特殊教育,適逢台南YMCA有為身心障礙者開的游泳課,在與教會服事的時間錯開下,她欣然前往協助,也促成YMCA第一次正式替失聰的青少年辦活動。

  這次來台灣當義工,她不只不領薪水,還要花一、二十萬元,自付機票費及醫療保險費,但沒有買意外險。ICYE每個月只給她不到一百美金當零用錢。但她相信,服務他人是基督徒實踐信仰最好的方法。而到世界各地有需要的角落當義工,一方面是服務他人,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容易接納別人,並贏得不同種族的終身友誼,對她而言是很有意義的。

贏得台灣人的友誼
  剛來台灣的幾個月,我們安排她住在教會新建禮拜堂建築裡的套房。在飲食上,她不挑剔,我們三餐吃什麼,她就吃什麼,而且還會練習拿筷子吃飯。每次餐後,她更會主動要求洗碗盤。另外,台灣的水果,例如:鳳梨、蕃茄、芭樂、楊桃、蓮霧、甘蔗等,都是她所喜愛的。以往筆者也曾經接待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ICYE交換青年,但是和伊利莎白相處,就覺得她很文靜、乖巧、有教養。她穿著保守,不袒胸露肚,也不抽煙,更不會在生活細節上嫌東嫌西。

  聊天時,她很健談,願意敞開胸懷與人溝通。1當時,筆者也安排教會青年教她中文,在中、英語的教學活動中,她和青年們互動良好,常會受邀到青年的家喝茶或外出遊玩。全教會會友也疼愛她,買衣服給她,請她吃飯,帶她去遊山玩水,甚至連一位來參加社區學院的非基督徒朋友,也常常全家帶她出去玩,並留她在他們家過夜。當他們聽到伊利莎白車禍的消息後,全家立刻趕到成大醫學中心,和我們手牽手一起為伊利莎白禱告,求上帝醫治。

  1996年年初,為了專心擔任台南YMCA的義工,伊利莎白搬至YMCA對面托兒所小朋友的家,讓家長陳太太接待。除了每週定期到台南啟聰學校協助外,她仍然好幾次回到安順教會參加主日崇拜。由於當時台灣ICYE規定,交換青年出門不能騎機車,所以她騎腳踏車一趟要好幾十分鐘。

  而從1996年3月2日發生車禍到6日晚上,除了YMCA托兒所的老師、幹事、職員、教外語的本國和外國籍老師都去加護病房探望她之外,安順教會許多會友也去探望,並為她祈禱,甚至當醫師宣布她腦死的幾個鐘頭之後,都一直仍有教會青年守在她的身邊禱告,不願離開,直到被護士趕出加護病房,他們還一直希望有神蹟出現。

愛.包容.赦免
  她很會替別人著想,不然就不會遭遇車禍了。3月1日在YMCA托兒所教英文的柯老師邀請她去台南中洲的家中作客。隔天,柯老師的先生要開車載她回台南,但是伊利莎白卻很客氣地表示,她可以自行搭火車回去,因此柯老師就用機車載她去距離只有數百公尺遠的中洲火車站。想不到,途中坐在後座的伊利莎白被超速的貨車撞倒,傷勢嚴重,被緊急送往空軍醫院,再轉送成大醫學中心,ICYE也趕緊聯絡她美國的家人。

  當她的父親趕來台灣時已經是3月4日早上六點。在成大醫院裡,當偉伯醫師和主治醫師討論過後,知道自己滿身插管的女兒已經回天乏術時,平靜地接受上帝這樣的安排,並打電話回美國,徵求伊利莎白母親的同意後,立刻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希望將女兒的一切器官捐贈給需要的人。

  對於伊利莎白在台灣遭逢意外,台灣的友人都深感遺憾,也很想當面向她的父親致哀,說明當時車禍發生的情形。不過,偉伯醫師覺得那些並不重要,甚至3月6日在中洲派出所做完筆錄後,他走向那位撞死他女兒的司機,抱住他,啜泣地說:「我原諒你。我相信你一定不是故意的,請你以後開車要小心一點。」事後,雖然沒有見過那位肇事者前來致意,表達任何一絲絲的感謝,但是偉伯醫師的作為豈不像主耶穌要被釘十字架時所講的:「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路23:34)

  「在黑暗之地種下光明,在仇恨之處栽種仁愛。」許多人聽到伊利莎白發生車禍的消息後,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抓到肇事者?」他們都覺得這個撞死人的司機應該去坐牢或至少要賠錢。女兒在異鄉身亡,偉伯醫師有很多理由來埋怨、嘆息,然而他無條件地原諒這位肇事者,不僅不控告他,也不希望他因此被判刑或賠償,他不要以女兒的死來獲利。他用基督信仰、理智及勇氣種下一棵愛心的種子,並盼望這顆種子能在所有疼愛伊利莎白的人心中生根,使他們每次想到這場車禍時,心中不再有傷痛,反而生出更多的力量,讓許多與伊利莎白的家人相隔遙遠、未曾謀面的人得到福氣。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永遠的義工——伊利莎白.偉伯小傳 (第 9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3 期 異鄉人在台灣 (34-3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3期  2006年  4月 異鄉人在台灣 93
本期主題:異鄉人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6/4/10
編者的話
目錄s/
那時那地 此時此地
「經濟發展」下的犧牲——移駐勞工與本地勞工
台灣人,你的另一個名字是「以實瑪利」──關心台灣人口販運問題
輾轉埃崙——島上族群融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烏托邦嗎?
當外國人遇見「台灣」,有文化衝擊?
勞工的守護者──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帶著使命,好款待出外人
永遠的義工——伊利莎白.偉伯小傳
耶穌疼我,我知道!——我的國外義工生涯
耶穌不立文字,為什麼?——對台灣基督教文化的一些省思
學習者..........Mqbaq!
咱來去 Malawi!
我的夏日回憶——ILT in 2005
我的外籍太太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do your best!
意外的探險之旅
成長s/
變貌,在神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