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3期 異鄉人在台灣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耶穌不立文字,為什麼?——對台灣基督教文化的一些省思
關鍵字:
作者/花亦芬 (德國科隆大學藝術史博士,陽明大學副教授)

  風隨意吹動,你聽見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都是這樣。——〈約翰福音〉3章8節

  離雅典不遠的愛琴海上有座愛琴娜(Aegina)島,島上有兩座建築十分引人注目:一是古希臘Aphaia神殿(約完成於490 B.C.),二是在東岸愛琴娜港邊一間東正教小教堂(圖一)。Aphaia神殿建造時間略早於雅典衛城上最孚盛名的帕德嫩(Parthenon)神殿,但保存情況遠比帕德嫩神殿完整。尤其是Aphaia神殿建在高聳的山坡上,俯瞰愛琴海,古希臘時代的島民歡欣熱烈前來朝拜的盛況真是不難想像。東正教的小教堂則直接貼近Aegina島的東岸港邊,全白的教堂外觀素樸卻閃耀地映照著愛琴海特有的晶藍清澄與希臘天空的蔚藍,沿著港邊走,這間小教堂成了海港與大自然之美相應和最富靈性的地標。教堂門是開著,上船下船的人如果想進去祈禱,隨時都可進去。

  圖一:愛琴娜港邊的小教堂。(攝影.花亦芬)

  在雅典的古希臘市集(agora)也有一間十一世紀初所建的小小古教堂——聖使徒教堂(Church of Holy Apostles,圖二),獨自立在過去古雅典文化最繁忙熱鬧的市中心。這兒曾是蘇格拉底與人討論哲學與人生問題的地方,也是斯多噶(Stoic)學派的發源地;不遠處還有一座堂皇的海神殿;舉頭上望,衛城上幾座知名神殿巍峨聳立其上。使徒教堂就這麼安靜地立在希臘古典文化最精粹之地,小小的,素樸的,用一點都不喧囂、不拒斥的樣態沈穩安靜地與這些古希臘文明最珍貴的遺跡共存了一千年,見證了基督教在西方文明發源地堅實勤懇所踏下的足跡。
  
  圖二:雅典聖使徒教堂。(攝影.花亦芬)

  回到台灣,看看我們自己呢?基督教傳入台灣一百四十年,可曾在台灣藝術文化的建構與對話上,擔負起塑造共同文化記憶的責任?或者,我們可曾想過應該積極參與這樣的工作、扮演這樣的角色,而非一直停留在「破除偶像」、「批判偶像」,狹窄地將所有宗教人物造像都視為違反十誡第二誡的層次?相較起台灣藝術家、文學家、戲劇家、舞蹈家對佛教、道教藝術的投入與開拓,基督教除了小部分本土教堂音樂外,在台灣藝術文化史上所留下的足跡說實在並沒有太多值得書寫的地方。整體而論,台灣早就不貧窮了,如果台灣基督教會的自我定位還只停留在濟貧,而看不見藝術文化在宗教精神內涵開拓上的深遠意義,那我們真應反思我們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否理解得太狹隘了?宗教的美感與宗教的靈性是屬於直觀、直感的,如果一百四十年來,我們不曾找到一些可以與這塊土地的心靈互相映唱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不同的人信仰歷程裡經歷過的種種,一切只靠牧師「講道理」、信徒發揮幫助弱勢的愛心來含括,我們真該反思,如此只偏一執的信仰環境如何感動周遭其他尚未信主的人願意自發地前來親近這個宗教?

  改革宗大概會說改革宗之所以成為改革宗正在於回歸《聖經》,不尚虛浮的外在。然而,勤讀《聖經》歸根就底只是讓我們向文士與法利賽人那般偏執地擁抱文字嗎?上帝給我們完整的大腦,左腦管語言文字,右腦管視覺圖像,難道自宗教改革以後,歸向改革宗的教徒只敢使用上帝給我們的左腦?自從馬丁路德批判梵諦岡教廷大興土木,為了擁抱堂皇的藝術不惜販賣贖罪券欺騙信徒,視覺藝術裡深蘊的美感經驗、可以高度提升我們性靈的審美感知自此便與我們無緣了嗎?文字,文字,讓我們回歸文字,這樣真的就可以讓我們免除事奉偶像的過失?語言文字如果真的如此神聖無瑕,主耶穌基督為何不親自留下文字,讓我們免除千百年來多少神學爭議與教義爭執?他卻只曾在大家吵嚷著想用石頭打死那位行淫的婦人時,閉口不言,彎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寫了什麼。當大家還是不住地問是否應用石頭打死這位婦人時,他才回答:「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約8:7)接下來,又彎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卻沒有人在意他究竟寫的是什麼。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追求具有「公共化意義」的歷史記憶 (第 156 期)
耶穌不立文字,為什麼?——對台灣基督教文化的一些省思 (第 9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3 期 異鄉人在台灣 (42-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3期  2006年  4月 異鄉人在台灣 93
本期主題:異鄉人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6/4/10
編者的話
目錄s/
那時那地 此時此地
「經濟發展」下的犧牲——移駐勞工與本地勞工
台灣人,你的另一個名字是「以實瑪利」──關心台灣人口販運問題
輾轉埃崙——島上族群融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烏托邦嗎?
當外國人遇見「台灣」,有文化衝擊?
勞工的守護者──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帶著使命,好款待出外人
永遠的義工——伊利莎白.偉伯小傳
耶穌疼我,我知道!——我的國外義工生涯
耶穌不立文字,為什麼?——對台灣基督教文化的一些省思
學習者..........Mqbaq!
咱來去 Malawi!
我的夏日回憶——ILT in 2005
我的外籍太太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do your best!
意外的探險之旅
成長s/
變貌,在神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