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93期 異鄉人在台灣 |
|
|
神學淺說 |
帶著使命,好款待出外人 |
|
|
關鍵字: |
作者/王進財
(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老人學博士,牧會學碩士)
|
|
|
|
好款待出外人是《聖經》的教導 論到款待出外人,在末日審判台前的情況,耶穌用比喻這樣說: 「王要對在他右邊的人說:『蒙我父親賜福的人哪,你們來吧!來承受從創世以來就為你們預備的國度。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那時候,那些義人要回答:『主啊,我們什麼時候看到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看到你流落異鄉而收留你?看到你赤身露體而給你穿?我們什麼時候看到你害病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王要回答:『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沒為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沒為我做。』這樣的人要受永遠的刑罰。至於那些義人,他們會得到永恆的生命。」(太25:34-46) 對出外人,包括出外移民、到外縣市找工作、出外讀書、出外做生意、出外旅遊,甚至台灣新出現的外籍勞工和外籍配偶等都是出外人。當他們在人生地不熟的他鄉遭遇來自或身、或心、或靈性的需要時,基督徒或基督的教會有責任提供適時的幫助。這是主耶穌基督的命令,也是身為基督徒和基督的教會責無旁貸的使命。耶穌說,義人或不義之人從此分辨;判得永生或受永刑依此認定。
出外人被善待,尤其在當事人陷入某種特別需要,卻又無親、無所依靠的情境下,若因陌生人的及時幫助,使問題能獲得圓滿解決,那種心裡的激動和感恩,就連信仰之父亞伯拉罕都無法隱藏。莎拉一百二十七歲死於迦南地的希伯崙,赫人善待剛剛移居迦南的亞伯拉罕,把亞伯拉罕屬意的一塊地賣給他,好埋葬他的妻子莎拉。亞伯拉罕為了感謝當地居民對他們一家的善意款待,竟感動得向當地人下拜。(創23:1-7)可見,在特別需要的情境下善待出外人,具有莫大的感動力。善待出外人,這是《聖經》早就對上帝子民的一致教導。
〈雅各書〉2章14-17節更單刀直入,刺破現代教會和基督徒的偽善面具。它說:「我的弟兄姊妹們,如果有人說他有信心,卻不能用他的行為證明出來,有什麼用處呢?那(沒有行為的)信心能救他嗎?你們當中有弟兄或姊妹沒得穿,沒得吃,你們卻對他說:「平安!平安!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而不供給他們所需要的,那有什麼用呢?同樣,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為此我們說,不管基督徒的個性是內向或外向、喜不喜歡接待客人,「用實際的行動去好款待出外人」,已經是每個時代自稱為基督門徒的人和教會,無法逃避的重要信仰課題。
「好款待出外人」是做僕人的表徵 主耶穌說:「你們尊我為師,為主,這是對的,因為我本來就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老師,我尚且替你們洗腳,你們也應該彼此洗腳。我為你們立了榜樣,是要你們照著我替你們做的去做。……既然明白這事,你們若能夠實行是多麼的有福啊!……我鄭重地告訴你們,凡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差遣我的那一位。」(約13:13-20)又說:「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可10:43-45)
只有僕人才會把服務人當作無法推諉的工作和職務。耶穌的教導,徹頭徹尾都要求跟隨他的門徒,務必要學他的榜樣,終身像僕人般地為人服務。謙卑服事人,在天國裡最高貴。一個用真實的心追隨基督生命的現代門徒,在他被命定的生活環境中,必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去「好款待出外人」。這是聖訓。
出外人分兩種:一種是主內的兄弟姊妹,一種是非基督徒。
奉主耶穌的名好好款待主內兄弟姊妹,這是為彰顯我們是「主內一家親」的信仰;而用良善的態度「好款待非基督徒的出外人」,正可彰顯上帝對世人的愛,以及基督徒愛人如己的美麗見證。
沒有人願意像僕人般地去服務陌生人,但是為了實踐「在基督裡我們都是一家人」的信仰呼召,有許多人就帶著使命,熱情款待同在主裡的兄弟姊妹。在世界各地的大城與小鎮裡,有相當多數的基督徒,藉由「疼愛出外的非基督徒」的方式,達到傳福音、引人歸主的目的。這些化身當愛的使者,服事出外人的兄姊,他們成了散居在世界各地被人懷念不已的天國英雄。多少靈魂的得救,都因受到這些天國無名英雄熱情的款待所結的福音果子呢!
「好款待出外人」是現代社會傳福音的最好策略 現代人幾乎都是名符其實離鄉背井的出外人。無論外出工作、讀書、甚至移民等,大家都「因故」「離開」了他們的「本鄉」。「無論是誰,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一定會得到獎賞。」(太10:42 )這個口渴需要水喝的人,百分之百是個出外人。簡單一個及時體貼人需要的動作,已經溫暖了出外人的心,實踐了主基督的命令,也作成了在上帝面前的得救盼望。
出外人的心靈最脆弱、也最孤獨;出外人的生命狀態,存在著最多心理內在與外在環境的雙重需要與危機;出外人頓失傳統的約束和家庭的依靠,是教會與福音直接切入的最好時機。主耶穌說:「既然明白這事,你們若能夠實行是多麼的有福啊!」(約13:17)
故事發生在2006年2月23日凌晨,桃園國際機場。我已打好了回台中的車票,還有大約二十分鐘車子才到。就在此時,左方有一外國人慌張地找機場服務人員,眼看著服務人員又忙又不能解決他的焦慮,我走了過去。原來是一個遠從印度來台做生意的人,他把台灣公司聯絡人的電話存在手機裡,手機出了問題,無法和對方聯絡。現在已經是半夜,他第一次來台不知何去何從,所以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因為一趟生意行程,中途發生了一些意外,台方公司已經在前一天在機場等了他一次,所以這一次要他到機場後再以電話告知,想不到手機卻出了狀況。我回台中的車子時間已經快到,便急著問他:對方公司在哪裡?他說,是在彰化鹿港。我便邀請他與我同行,跟我南下梧棲。梧棲和鹿港相差約三十分鐘,我再設法幫他。
果然,他同我南下。在車上兩人一路漫談,經簡單的彼此認識後,他就一直好奇地圍繞在「我們彼此不認識,你怎麼會這樣關心我?」的話題打轉。為此,我談到了「我是基督徒」,「耶穌怎樣交代門徒要疼愛需要者就像疼愛自己人一樣」的教導,我只是照著《聖經》的教導去行而已。他更對「在上帝的世界,我們都是一家人」、「不分種族和宗教,我們都應該像弟兄姊妹般地彼此相愛」的話,感到相當的驚奇。他問:「我是印度教徒,我們也是一家人嗎?」「在上帝面前,當然是。」我回答。
回到我家已是凌晨三點。他說肚子餓,而且過去兩天幾乎沒有睡覺,又說不知台灣的天氣這麼冷,他有了些微的感冒。他說,人生第一次出國,就讓他留下如此深刻的遭遇和記憶。
我準備了一點吃的東西,請他容許我做個禱告。我感謝上帝引導我們旅途平安,並我們在機場的這場奇遇。殊不知,我開口禱告,他竟跟著我一句接一句地禱告。禱告完,我開始吃,他竟大哭起來。一個三十幾歲的大男人,多次伸出他那雙跟我完全不一樣顏色的手,這樣說:「我是一個印度教徒,你竟然接待我像弟兄;我們彼此不相識,你竟接待我住進你的家。一生當中我未曾遇到過像你這樣的人,太不可思議了!你一定要到印度來,我要介紹全家跟你們認識,是的,我們要成為永遠的一家人。」
隔天早上,當鹿港公司的人來家裡接遠方客戶時,我們又有一段感人故事的延續。(補記:2月25日早上,當我在做本文的最後確定稿時,接到了電話,鹿港公司的代表和那位印度的朋友,已順利完成商業交易,他們雙方在告別之前,堅持一起到我家來致謝意。)
對陌生人每一次愛的接待,都奉主的名去服事那些需要的;每一次對陌生人的愛與服務,當然也都帶著某種程度的冒險。真愛具有冒險性,但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創造性。
教會需要站出來關心出外人 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位處加拿大最西邊靠太平洋的大城,每年從世界各地來觀光、旅遊、探親、遊學、考察、工作和做生意的台灣鄉親數量龐大。有的是跑遍天下的老手,有的則是第一次出國。有來此出車禍的,有車子被盜的,有遺失護照的,有意外死亡毫無家人在旁處理的,有無法適應留學生活的,有經濟發生困難或長期找不到工作的,有很單純的過路旅客,有很複雜的家庭變故等,無法磬書。為了服務各種突如其來海外鄉親的需要,教會本身設有:「耶和華以勒」的救助款項,以及在必要時可以做緊急安排的「休息站」(類似中途之家)。近幾年我們更凝聚了一群有志之士,成立了「愛加倍基金會」,幾年來,接受幫助的範圍就更大了,甚至擴及到本地神學院和其他種族的外出者的需要和救助上。尤其這十年來,我們教會也成為到溫哥華神學院進修的神學生和牧長的海外溫床呢!
深深期待,都市化的每一間基督教會,都能培養出一顆熱誠招待出外人的心靈。好讓因各種因素出門在外的遊子,在這個猜忌、冷漠、舉目無親的新社會,能夠在教會裡找到溫馨和依靠。更深盼處在都市化的基督教會,能設法把教會裡剩餘的「天國資金」,投資在照顧從各地移居在教會四周的學生、工人、上班族、電子新貴、單身貴族、外籍配偶和勞工等事工上。
福音就是給出外人的「好消息」。為這些人成立各種能吸引他們的團契,為這群離鄉背井新時代的出外人,提供一個服務與洗腳的機會。教會這舉動對他們而言是好消息,對教會而言是在傳福音。我要呼籲:凡是還具有傳福音精神的教會,應該帶著使命,踏出去!教會服務出外人,出外人就必帶著感恩的心,進入教會,認識基督和他的救恩!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帶著使命,好款待出外人 (第 93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