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93期 異鄉人在台灣 |
|
|
大專世界 |
意外的探險之旅 |
|
|
關鍵字: |
作者/闕仰潔
(在加拿大出生長大的第二代台裔,大學時主修生化。去年暑假來台,在高雄醫學大學讀學士後醫學系一年級,但因語言(中文)的困難,念完一學期後,決定選擇去英語系的國家繼續念醫學。)
|
|
|
|
出國留學? 以前從未想過或計畫過要來台灣求學,卻意外地經由申請、面試,在短時間內通過高雄醫學大學的入學許可。申請入學的過程進行得迅速又順利,最後反而是我要問自己:要把握這個機會到台灣讀醫學嗎?是否願意遠離我原本熟悉的一切,包括家人、朋友和居住地?是否要接受用尚未熟練的語言來讀書的挑戰?而我真能通過這些考驗嗎?
原本僅嘗試性地送出學校的申請函,但四個月後我得到了這個出國留學的絕佳機會。在最後需回覆的時間內,我花盡心思去思考並了解到我應該好好把握它。到台灣讀書,不只將來能讓我成為一名醫生,也提供我更認識這個我父母生長的國家和文化。最重要地,我知道這是上帝在動工,我不需要為了什麼憂心,因為他會與我同在,並引領我勇敢地面對在台灣將遭遇的任何阻礙和艱難。
中文的學習 2005年9月,我從加拿大來到台灣。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台灣,因為小時候也曾來過幾次,最長停留時間是我讀國一時在台北待了將近六個月。那一次,媽媽特意帶我和弟弟回台灣體驗、學習本地的文化和語言。雖然我和弟弟在加拿大出生成長,但父母在家使用台語,所以我們的台語還算流利,但華語就不行了。當時,我們到國小寄讀,坐在無法全然理解的班上,由於中文書寫有困難,我們只需做數學和國語作業。這段時間也建立了我中文的基本聽講能力。
那次之後,我又曾趁著大學的暑假期間,來台北和一些外國學生一起在師大語言中心讀了將近兩個月的華語。而這些斷斷續續的學習經驗也引發我想要對台灣有更多的認識。
對我來說,這是一段令人興奮的探險之旅,因為我可以趁機學好本地的語言,並融入與我成長環境非常不同的文化中。總之,這趟旅程和我過去來台灣的經驗完全不同。因為這次我是正式註冊在要求嚴格的醫學院課程裡,也會在台灣居住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當我開始適應高雄的嶄新環境,也發現這裡與加拿大一些不同的生活樣貌,其中有些很明顯,有些只是小地方,在此想與大家分享:
擁擠和便利 擁擠、量多,是這裡和我過去所居住環境極大的不同。人多、車多、商店多、餐廳多……,幾乎什麼都多,白天的任何一個時段,你會發現街上都不會只有你一個人。
我有跑學校操場的運動習慣。有趣的是,深夜十一點了,此地還有人在戶外運動,儘管比前一個小時減少了一些人。在加拿大,整個操場往往只有我一個人在慢跑,而我也以單獨跑步為樂,但相對地,這裡的運動人潮似乎提供了一個安全和激勵的氣氛。
街道上的車子總是川流不息。機車不斷地在汽車的夾縫中蛇行,實在令我驚奇。雖然我還不曾自行騎機車上路,但也漸漸習慣乘坐這種簡便的交通工具。而這種看似一團亂的交通環境,卻是本地人的生活常態。
在台灣,由於人口多而密集,衍生了各式各樣的商圈,以提供人民生活的便捷性;但在加拿大,住宅區和商業區明顯區隔,除非你住在一些大城市的市中心裡,否則要外出步行購物非常不容易,因為大多數的情況是,你得開車才能抵達你要去的餐廳或商店。
也因此,在加拿大要外出用餐時,得衡量一些情況,而商店又早早關門,太晚出門,根本沒有幾個地方可去。台灣就不一樣了,我宿舍的周遭有很多大小餐廳,完全不用煩惱沒地方外食。說真的,我很高興能享受這樣的便利性。 課業的學習 在高雄醫學大學的醫學課程,與我過去的求學生涯完全不同。雖然對醫學院課程的嚴格要求早有心裡準備,但我很快地感受到自己要承擔更大的壓力,因為課程普遍以中文而非英語授課。原先以為試卷可以用英文書寫,但是第一次考試後,才知道題目是中、英文參雜在一起。
來台灣之前,我就知道必須儘快增進自己的中文能力,但是在開始上課之後,我更有要趕快學好中文以便通過各種大小考的壓力。我們的醫學課程是去年秋末重新設計和修訂的,包括隔週一次的考試。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非常忙碌,每個人都讀個不停,以便準備考試並了解教過的課程,雖然辛苦,不過我認為這比以前只有期中和期末考的方式來得好。
在吸收極大量醫學知識的同時,中文字體也日夜伴隨著我。我自己寫的英文筆記、同學輪流記錄的中文上課內容、英文教科書、好幾本中英文對照的字典,加上我覺得很方便而常常查閱的電腦中英文對照網頁,相互交織在我的學習當中。無疑地,一步步地閱讀大量的中文素材,短時間內使我的中文進步神速。
為了增強我的中文書寫能力,我也開始每天以中文寫e-mail給我的父母。除了閱讀,他們還會在更正後回寄給我。這成了我每天必做的練習,無論學校的生活有多忙,我都會寫一些中文句子寄給我的父母。
為了得到好成績,我發現同學們面對極大的讀書壓力;而上主卻賜給我內心的平安、祥和。另一方面,我對過去在加拿大遇見的留學生和移民也有了新的看見和讚賞。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加拿大社會中,我常常會碰到一些移民,他們努力地完成高中和大學課程,並在自己選擇的新國度裡就業。以前我常想那一定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而現在當我也以不太熟練的語言在台灣讀書時,我對那些堅毅的留學生和移民有了更大的敬意,包括對我的父母。 節期的差異性 除了要適應一個新的語言,不同國家注重的慶典也有很大的差異性。例如,感恩節是北美洲國家一個重要的節期,但台灣卻沒有慶祝這個節日。去年11月的感恩節,很高興受邀至一個來自加拿大的宣教師家裡,才有機會在台灣吃到感恩節火雞。
另一方面,我歡欣又好奇地看到校園裡的聖誕節佈置。聖誕樹、五彩燈、聖誕老公公和馴鹿等,在聖誕節前的一個禮拜被安裝,但很奇怪的是,竟然在12月25日前就被拆除了。果真如此,為何要費力地將校園佈置得那麼有聖誕節氣氛呢?我發現,其實有慶祝聖誕節的台灣人並不多。除了基督徒,我同學中只有少數人說他們的家庭有聖誕節活動。在台灣,聖誕節顯然是比較商業化的,因為商家會以象徵聖誕節的聖誕老公公、雪人、柺杖糖等廣告來推銷他們的各樣商品。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聖誕節的由來。
像我同寢室的室友,就都不知道聖誕節的由來。當我在12月初接到家人寄來的待降節月曆,就是從12月1日起每天可以打開一個小窗戶,一直到聖誕節。在每一個小窗戶裡面有一張和聖誕節有關的圖片,我就和我的室友分享。既然聖誕節已經成為本地的節期之一,或許台灣的基督徒可以把握各種機會述說耶穌基督的故事,至少讓人們知道聖誕節的由來與慶祝聖誕節的原因。 資源的浪費 和過去相比較,我目前的居住環境非常不一樣。這裡的人口密度遠比加拿大的城市多;大量製造的垃圾也超過我的想像。當路邊攤提供麵食、便當、宵夜、甜點的同時,免洗餐具的使用和隨意丟棄,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垃圾。
我來到高雄之後,就為自己買了一套塑膠筷子和湯匙。雖然偶而會忘記,但大部分的時間我都隨身攜帶。由於常有新聞報導指出免洗餐具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所以這套餐具很實用,不只在飲食方面比較安全衛生,也減輕了個人每天製造的垃圾量。想想看,假若一位離家的大學生每天外食兩次,一個禮拜七天,一年所使用的免洗筷子將超過七百雙。多麼驚人!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們似乎應該努力去減少垃圾的製造。
或許這和我從小在加拿大所受的教育有關,我對生活在台灣的周遭環境也清楚自己的責任。我相信盡己之力的實踐行動將會改變原來的生活面貌,身為一個基督徒,注重生態環保更是虔敬地表達對上帝創造的萬物的愛惜和珍視。
團契生活 來到新的學校,可想而知,當然會遇到許多新的朋友。很幸運地,無意中我很快就和班上幾位基督徒同學熟識起來。我相信那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好幾次,當我在教室裡尋找空的座位時,我隔壁坐的剛好就是基督徒。稍後我發現,和整個台灣的基督徒人口相比,班上的基督徒比率出奇得高。
不只認識班上的基督徒,我也很高興能在校園裡遇見一些基督徒朋友。每當我參與在高醫的基督徒團契時,我總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們彼此在生活上的照顧和關懷;他們也竭誠歡迎來到團契的新朋友,並敞開胸懷和一些非基督徒同學分享。
此外,在我難過時,也曾經歷到契友們的貼心和關懷。去年聖誕節時,團契準備了一些短劇表演和詩歌獻唱,包括以喜劇方式重新詮釋耶穌的誕生。當時我也被契友的見證所感動,不由自主地掉下眼淚,在我旁邊的幾位女契友一看到我在哭,就圍過來安慰我,和我一同禱告。這些主內的好姊妹,帶給我這位「陌生人」無法忘懷的溫柔和關愛。我很高興看到上帝使用她們作為他愛的器具。
難忘的旅程 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在這趟意外的探險之旅中,和父母出身的國家有了更多更深的連結,所思所學遠遠超過醫學大學裡的課業。來台灣的這幾個月,我也用鏡頭捕捉我去的每一個地方,讓我領受了台灣文化和自然環境的美,特別是人民的善良。也盼望在未來,我仍將繼續發掘台灣文化和風土民情的豐富內涵。願上帝祝福美麗的台灣!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意外的探險之旅 (第 93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