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8期 消逝的年代?──二二八之後的台灣
字級調整:

解惑之窗
理智與情感的橋樑——聚會中的音樂
關鍵字:
作者/劉信宏 (美國華盛頓大學音樂博士,台南神學院教會音樂系系主任)
  音樂,它介於理性與感情之間,充滿了亂數但卻又整齊,有時矛盾卻又自然,沒什麼了不起卻又影響力極強。

  前一陣子,有位朋友代教會的青少年問到一個看起來簡單,但又似很難回答的問題:「為何聚會或禮拜時要有詩歌(音樂)?沒有詩歌不可以嗎?」想想,從小到大,真的還沒碰過完全沒有音樂的聚會。若從日常生活來講,也很少見到沒有音樂(配樂)的電視節目、廣告或電影。因此,突然間覺得這問題好像不是很好回答,因為當音樂都已融入我們生活中,要如何來問Why?

  提筆之時,適逢聖誕佳節,這剛好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可以讓我們從基督教的信仰來找尋人類藝術文明發展的一些習慣或軌跡,進而從人類的生活與文明來探討「音樂」這個問題。不可否認的,耶穌的誕生改變了人類的藝術文明,更重要的是音樂的發展。在此,我們不講「藝術」(包含文學、繪畫、雕刻、戲劇、音樂等)這個大名詞,只提音樂與人的關係。

I.歷史的進展影響到人的生活習慣,習慣是可以改變的,但需要勇氣與毅力
  翻開任何一本音樂史,會發現原來所謂的西洋音樂史就是教會音樂史,但為何大多數在台灣學音樂的人都不知道原來西洋音樂就是由基督教音樂所延伸而來?例如,現今的學子都會上網,隨手從電腦下載音樂、影片,但真有幾個人知道電腦是誰發明的?網路是從哪個學校開始的?原來,我們每天所接觸的音樂已經融入生活太深了,所以早已忘記它的根?這就好像電腦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只如何使用,但不一定了解硬體和軟體是如何搭配的。對於古典、流行,甚至爵士音樂的認知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為了追求藝術而藝術,但並沒有仔細追溯到其後的思想哲學。當然,除了做學問的人之外,我們不一定得去了解所有物項的來龍去脈,只要東西好用、方便即可。由此觀之,人們也漸漸地忘記西洋古典音樂是從基督教文化而來。

A.從遠古的音樂記錄來看:從人類的歷史來看,《舊約聖經》已有音樂的記載,而東方的中國文化強調本身有五千年的歷史,但可惜的是找不到任何的音樂記譜稿。音樂,只是記錄於考古學之中。我們也發現,古人大都將樂器使用於集會中,例如宗教活動與婚葬喜慶慶典(這也與宗教活動相關)。
  
B.記譜法的產生延續音樂的生命力:目前人類五大文明(埃及、希臘、兩河流域、中國和印度)中唯一找到與音樂相關聯的譜例,是從早期的基督教修道院中的手抄本而來,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葛立果詩歌」,使用的是紐姆譜記譜法,有的只有三線、四線,甚至六線,簡單的譜例如下:

  看似簡單的記譜法,無法想像是經過人類好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在耶穌基督誕生後的幾百年才產生。由於早期基督徒記錄了「聚會」音樂讚美詩歌的方法,使得現代的流行歌曲才有方法記錄拍子、音符,甚至到MP3音樂格式的電腦記錄碼。

C.宗教改革造成音樂藝術的大爆發:宗教改革不只是對教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也直接改變了天主教與新教(基督教)的音樂發展與宣教模式。宗教改革有好幾條路線進行著,最重要的就是馬丁路德於1517年10月31日,在德國的Wittenburg大教堂貼上九十五條宣言,此舉雖然開啟了宗教改革的浪潮,但也讓當時的天主教教廷極度不開心。結果天主教指派了一位神父音樂家——帕勒斯替納(Palestrina)與新教相抗衡,奠定了現代音樂的拍子、調性等的基礎。而馬丁路德所屬的路德會及後續的改革運動中,則使音樂更加融入會眾聚會之中,也因此建立了西洋古典音樂(巴洛克、古典、浪漫樂派)的基礎。簡單來講:當時的音樂是為了崇拜聚會而作。又因中古時期的印刷術尚未普及,擔任伴奏的教堂音樂家就必須特別「超人」,其工作必須集創作樂曲、指揮詩班等多項音樂工作職務,更必須練就彈奏「即興演奏」的技巧,知道如何使用會眾所熟悉的聖詠(聖詩)來彈奏前後奏、間奏,並幫助手上無樂譜的會眾在禮拜進行中唱詩歌時增加對詩歌的印象,因此產生了「西洋古典音樂」中的聖詠前奏曲、觸技曲、變奏曲等格式。其中巴洛克時期(1600-1750)(宗教改革之後;以台灣歷史來比較:台南赤崁樓興建於1653年,鄭成功1661年進入台南)最有名的三位作曲家是寫〈四季〉的維瓦第、〈彌賽亞〉的韓德爾,以及有音樂之父之稱的巴哈。

  基本上,巴哈在所寫的曲子上都會用德文提上「主啊!求你幫助我」及「將一切榮耀歸於他」。由此可見,當時的音樂家都把信仰放在第一位,其後才是音樂,而他們也非常努力想做好「音樂家」角色,因為這是非常榮耀的事。而也因為他們的努力,「西洋古典音樂」才能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上佔領導地位。這些教會音樂家在藝術上奠定的現代古典音樂基礎,使得日後的古典、浪漫樂派到爵士、敬拜讚美音樂得以延續,當然,這些我們所熟悉的教會音樂也將現代人類所能接受的「聲音」審美與「音樂」欣賞定格、定型而至今。

II.音樂是有系統的「亂數」組織,具無形中的色彩,可影響人的意念與情感
當我們在夜晚舉頭望「眾星」時,也知道天文學家能計算出某個星星的軌道,甚至知道生活於中古時期的人類已能算出天文與農作物的耕期表。但在這井然有序的星座系統中,我們找到最遠的星球了嗎?答案是NO。最近有一部電影〈時空線索〉上映,原文是Deja vu(原意其實是「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管電影的情節內容,影片中提到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理論之一「光線與時間的問題」,藉由光線的折射,人們可以看到過去。光線的折射與天文星星理論就是數學上所稱的「亂數」:看似井然有序,但又深不可測。音樂也是如此,小小的五線譜,區區的幾個音,我們只知大概是如何,但卻又找不出最後的答案。也就是說,從Do到Si這幾個音符中,音樂的創作是永無止境的。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理智與情感的橋樑——聚會中的音樂 (第 9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8 期 消逝的年代?──二二八之後的台灣 (61-6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8期  2007年  2月 消逝的年代?──二二八之後的台灣 98
本期主題:消逝的年代?──二二八之後的台灣
發行日期:2007/2/10
六十年!二二八結束了嗎?
目錄s/
二二八後的台灣
二二八事件之後社會關懷的興起
二二八之後原住民與漢人之間關係的變化
長老教會與二二八──記二二八六十週年
在一個新時代耕耘台灣文學——一個創作者的看法
喚醒土地的古老智慧
新興教會的創設者——廖得牧師
秀才網路前,能買天下物
遇見〈彌賽亞〉
從黃牧師到乎乎姆牧師
十字鹽燈、基督信仰與企業經營
我的雙核心信仰
如果我有一支萬能遙控器——電影〈命運好好玩〉觀後感
〈奇妙的禮物〉前傳
歷史,認同與願景──從以色列人談起
理智與情感的橋樑——聚會中的音樂
憑什麼愛上你?!
WTO有多遠?
讓愛走出去
神研班的故事
東瀛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