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82期 好好生活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米真珠姑娘(Miss Margaret W. Beattie)
英國長老教會女宣教師,1933~1939年、1946~1949年9月止,在台灣擔任教育宣教師。
關鍵字:
作者/林美瑢 (社會工作者)
曾在女學(今長榮女中)工作的宣教師米姑娘,因為身體欠安,1949年9月從香港坐飛機回去英國,在父母的家調養身體,可惜身體漸漸虛弱,於1949年12月16日離開世間回天家,安息主懷。學校的校友、教員、學生以及認識她的朋友都很傷心。
 
心繫台灣

米姑娘在1933年初次來台灣,用兩年的時間學習語言後,在學校教學四年,1939年因學假回去英國。可是後來因為戰爭的關係,她有一段時間無法再回來台灣,那時她遂常常在英國的教會講述台灣的教會和學校的情形,讓英國教會的基督徒關心外國宣教的事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米姑娘聽見台灣歸「中國國民黨」統治,有信仰自由,有很好的傳教機會,隨即坐船到印度,在Calcutta(今加爾各答Kolkata、舊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等船兩個月,再坐船抵達鼓浪嶼。那時宣道會派她在廈門的教會工作,可是她的心意向台灣。所以經過好幾次的交涉,米姑娘終於得到母會英國長老教會的諒解,1946年再次回到台灣的女學工作三年,1949年9月回英國。
 
米姑娘在學校很會教學,用她的知識和判斷力計劃種種事業,建設新宿舍和修理學校的建築物。她有好的才能與愛心,比如聽見畢業生生病,就坐長途火車去探望學生;禮拜天常常去地方教會找畢業生,因為要她們與教會有聯絡。米姑娘不只為教會做許多工作,留下許多功績,她對我們的教會和青年會有很大的貢獻。
 
她回英國療養後,有時雖然在病床上很痛苦,但是常常寫信給她的朋友,這些信件讓我們知道她的心繫著台灣。雖然她在台灣的工作沒有多少年,從頭到尾,用犧牲的精神熱心做工,為了教會和學校盡忠服事到最後,實在讓我們非常感激。
 
對台灣女學有使命的宣教師

1957年吳瓅志姑娘在長榮女中70週年演講時說,米姑娘在英國一間最好的女學讀書,後來於劍橋大學格頓學院(Gir tonCollege, Cambridge)受教育,畢業於劍橋大學的數學科,然後又再研究教育學。她先在英國女學高等學校做老師,然後獻身於台灣的教會做教育的宣教師。她先在雪黎奧克(Selley Oak)的宣教師訓練學校(CareyHall)準備做宣教師,然後在1933年從鼓浪嶼坐船來台灣。當時吳瑪利(Margaret MellisGauld, 1867~1960吳威廉牧師娘)去基隆港迎接她時,她穿著青布衫;後來吳瓅志姑娘去嘉義火車站接她,一起坐火車到台南。
 
到台南後,她就馬上學台灣話,也快速地融入學校的環境,與眾職員以及學生熟識,想要知道學校的狀況。吳瓅志姑娘說:「她是非常有智識的人。她忍耐到徹底明白事情,然後就用明確的判斷來講出她的意見。她對學生教育很有使命,忠實準備學習課程,也盡所能的來教導學生。1936年我回去英國,那時米姑娘在東京學日語,她很會講日本話。雖然我須離開女學,可是很高興有一位比我優秀、也比我有能力的人來學校接我的職位,她也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她第一次離開台灣回去英國後,因為戰爭的原因使她無法回來台灣。她先在英國的一間高等學校教書,然後,受派做第一位婦人宗教的教師,照顧那些在軍隊工作的婦女。她為那些婦人開設聖經班,也帶領她們禮拜,受到尊敬。戰爭後她盡所能趕緊回來台灣的女學。我1947年再到台灣時,看著她所做的工作,真心感謝上帝。她是一位有才能又有良心的老師,非常賢明,真心疼惜長榮女中這間學校,做學校裡的重要顧問。
 
長榮女中劉主安前校長在1956年說:「女學校設立於台南的新樓內(現在長榮女子中學),有三位宣教師:朱約安姑娘(Miss JoanStuart)、文安姑娘(Miss Annie E. Butler)、萬真珠姑娘(Miss Margaret Barnett),她們認為基督教有教育女子的必要,女學校便在1887年2月14日開校。當時入學的資格與條件很簡單,解開纏足就可以入學。雖然如此,因為一般的人看輕女子的教育,很少人來讀書,開校那年,學生只有19名。南部大會有指定每年2月第二禮拜日做女學的特別記念日。1956年2月第二禮拜日是咱教會為著本校所設立的特別記念日,希望能得到許多兄姊的關心。今年度(1956年)的教會獻金用做建築米真珠紀念圖書館的費用。
 
長榮女中的歷史

楊士養在《台灣基督教百年史》記載長榮女子中學的歷史如下(1965:184~187):英國宣教師李庥牧師是一位女子教育的開拓者,與夫人伊萊莎.庫克(Eliza C. Cooke,1828~1902年)於1867年年底抵達福爾摩沙後,就盡心於婦女工作,他們計畫要以私人積蓄建設一所女學校,可惜李庥牧師未達成目的,就在1879年與世長辭。伊萊莎繼續在台灣工作,繼承李庥牧師遺志創設女學;後因身體負病,於1884年回英國。朱約安姑娘(1851出生,1885年12月來台、在台28年)、文安姑娘(1885年12月來台、在台31年,1917年返英)學習台語完成後,一面在婦女間工作,一面策畫建設女學之事。最後女學在1887年2月14日開學,地點在台南新樓內西南角,校名台南長老教女學,校長朱約安姑娘,學生只有18名。女學之學生只繳納4 (日本,是男子中學學生每年交納食費、宿舍費、授業費8 的一半)。開設當初之入學資格,只要不纏足就可以,年齡、學歷不拘。萬真珠姑娘(1888年來台、在台45年,1933年去世)、盧仁愛(Miss JeanieA. Lloyd,1903年12月15日來台,1910~1927年擔任長榮女中校長,1933年5月18日去世)帶給長榮女中學生接受良好基督教育的機會,讓她們未來可為教會服務,或成為主日學老師,或成為傳道師夫人。吳瓅志接續在1927年至1936年擔任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吳瓅志學了台語後又往日本東京學日語,回台後做盧校長好助手,協助工作貢獻良多。1933年米真珠姑娘來校任教,使教師陣容更加強化,學校在1935年又建築了一棟教室及一座可兼用做講堂之體育館。吳瓅志校長請辭後,當局勸告聘日人為校長,日本基督教大會推薦植村環女史來擔任,她於1937年2月到任,恰逢學校創設50週年校慶。1939年女學獲得政府立案,即改名為長榮高等女學校,但是不得自由教授聖經,此乃最可惜之事。
 
學生眼中的恩人

李金里鋼琴老師(Chinli Lee)在2021年12月17日寫道:「米姑娘是栽培我進長榮女中讀書的恩人,而且讓我住在她家,也因此能學琴受教於Miss Ruth MacLeod劉路得姑娘。米姑娘在我尚未初中畢業前的1949年12月16日回天家。初中畢業時,劉主安校長建議我媽媽說,我的成績優秀不能上高中繼續學業很可惜,就讓我去考公費的師範學校,我才進入台南師範學校。當時師範教育很注重智、德、體、藝各項平衡,其中音樂我是學校中最突出的學生、聞名全校,這是在長榮女中打下的良好基礎。感恩米姑娘的栽培,否則現在的我不知是怎樣的人?我在米姑娘過世後隔一年畢業!應該是1950年畢業。因為沒錢,我連畢業紀念冊都沒買。
 
參考文獻:

 
 
 
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灣教會公報》,1965年,頁66、186、227、240、298、473。
 
5. Rev. William Campbell甘為霖,HANDBOOKOF THE SOUTH FORMOSA MISSION台南教士會議事錄,台南:教會公報社,2004,頁257~258。
 
同作者相關文章:
工業傳道的開路先鋒——杜佐志牧師(Rev. George Edward Todd, 1925~2019) (第 186 期)
米真珠姑娘(Miss Margaret W. Beattie) (第 182 期)
林百萬與白話字 (第 13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82 期 好好生活 (58-6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82期  2022年  2月 好好生活 182
本期主題:好好生活
發行日期:2022/2/10
我好嗎?
寫在「好好生活」之前
我對人生沒什麼盼望,為什麼要活這麼久?
好好與人相處
儀式的過程,都是再次認識自己的時候
我對健康營造的體驗
供應
上帝的宴席
好好生活
神研50回應
玫瑰與土壤
划向水深之處——鼓山教會於哈瑪星的深情百百款
閱讀《當我們同在一起》
好好仔生活
安歇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2)
牧養核心:信徒培育
《胡桃鉗與鼠王》的原著與芭蕾舞劇之介紹
米真珠姑娘(Miss Margaret W. Beattie)
每個禮拜四,我穿著一身黑服
青年關注時代,時代成就青年
政治、信仰與青年——國是論壇分享心得
文字宣教需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