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88期 一領一.新民防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台海論破!——《阿共打來怎麼辦》微導讀
台灣早就在面對來自中國的滲透與侵略,而且是以各式各樣不同形式呈現的「戰爭」。
關鍵字:
作者/李厚諭 (淡江大學日本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本刊編委)
作者/林書弘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學生,本刊編委)
由軍事知識部落客王立與資訊戰研究者沈柏洋合著的《阿共打來怎麼辦》,於去年(2022)初出版後隨即爆紅,引起台灣社會熱議。從這本書的副標題「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中,就清楚得知這本書的最核心精神是:嘗試用相對簡單但絕不失真的概念解釋複雜的軍事知識,並破解流傳於台灣民間大眾的軍事謠言,或電視談話性節目上所謂「軍武專家」提到的「迷思」以及沒提到的「常識」。
 
從悲觀與謠言切入

自去年烏克蘭與俄羅斯再次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局勢下,不免觸動台灣人民心裡長期以來的悲觀思維。面對大國鄰居,自身該如何應對似乎毫無頭緒;尤其在中共二十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立自己地位的延續後,所謂「2027 大限」的軍武侵台風聲更是廣為流傳。中國對台的軟、硬實力威脅從未停止,若真的武力進攻侵略台灣,那會發生什麼事?又該怎麼辦?這本書的出版恰巧回應了台灣當前的紛擾處境,以及日益高漲的不安氛圍。
 
《阿共打來怎麼辦》裡強調,我們看待台海情勢,不能僅被軍武資料介紹震懾住,必須更全面性地分析武器性能限制、解放軍發起侵略的可能手段或時機,並且以更為廣闊的戰略角度進行「兵推」。相對地,這些分析亦能使我們較為客觀理解台灣在先天地理環境、後天政經發展上的優缺點,並重新認知中華民國國軍對於軍事採購、部隊編制等相關政策及方向。
 
軍事戰、資訊戰及地緣戰

我們都覺得這本《阿共打來怎麼辦》像是一本「工具書」,因其針對近 30 年來常見的軍事流言一一進行破解,並實際分析解放軍可能進攻的戰術,以及簡單梳理台灣陸海空三軍回應這些攻擊的方式。作者王立提醒讀者,戰爭的進展某個程度上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只要任一環節未完成或未完全達到目標,作戰就極可能失敗。
 
因此,這些軍事謠言的最終目的,是要試圖透過忽略實際限制、混淆時空背景、相互抵觸條件或直線式推論等「語言的力量」,增加對自己有利的優勢,換言之謠言製造方並非勝券在握。而我們也必須警覺,另一種戰爭——「資訊戰」早已悄悄開打,台灣社會近年來開始意識到的「假消息」,不過是中國對台灣傳播及滲透的其中一環,我們必須努力克服「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傷害。
 
但台灣並非孤軍奮戰,各國當前的戰略構想同是《阿共打來怎麼辦》所要探討的軸線之一。從日、韓、南海諸國,再到紐、澳、印太,以及美、中之間的策略及行動,牽動著區域局勢的變化。我們必須試著從該國的角度去思考,並認知到國際關係亦非「永遠的朋友或敵人」,而是實力與利益的展現。
 
國防解禁.親近民防

回到台灣處境,書中提到台灣民間對於國軍相當陌生而產生誤解。這或許跟台灣戰後的歷史脈絡環境有關,使得對於軍隊的想像頗為封閉。提到「封閉」,不禁令人想起一些攝影同好分享過,數年前在非屬《要塞堡壘地帶法》規範的空軍基地附近拍攝戰機時,被警察或保防人員「抄證件」(檢查身分證),並被要求刪除照片的經驗。而有些「攝友」在體驗過歐、美、日等地的拍攝經驗後,也一致認同台灣的環境仍是相對保守的。
 
因此,「開放」的某個意義是突破現況,並在允許的範圍內做更創新的宣傳,更重要的是增加親近感。若聚焦於攝影合作面向上,各國空軍也會與專業航空攝影師合作,其目的乃是希望藉由影像進行形象宣傳。例如日本知名航空攝影師德永克彥,他會實際乘坐拍攝機,並透過手勢或無線電導引軍機進行攝影,且其腳蹤並不限於日本國內的自衛隊,更遍及美國、英國、瑞士等空軍。若親自看過攝影集,也會感受到他不僅經驗豐富、專業度嫻熟,更是一位對飛機充滿熱愛的攝影師。
 
據悉,目前中華民國空軍尚未有類似的民間攝影合作案例。若有機會邀請像德永克彥先生這樣的專業航空攝影師合作,除了透過專業攝影作品的視角觀看外,想必也是打破民間對於軍隊保守、戒備森嚴等既定印象的契機,並得以向民眾提供更詳實的宣傳及互動,使國家軍隊與公民社會拉近距離,一步步推廣增進大眾對全民國防相關議題的認知,更藉此爭取國內外對台海局勢的關注及能見度。
 
建構鄉土.黑潮思維

接續「開放」的討論,日本經濟史學家川勝平太在《文明的海洋史觀》一書中,亦強調「海洋史觀的開放」。他認為看待世界史的角度必須從陸地轉向海洋,將每個國家視為一座座島嶼,並藉由海洋相互聯繫與交流,形成「多島海式」思維。上述的海洋史觀,雖能給予我們一條嶄新的思路,但必須注意其論述乃奠基於日本自身的利益之上,對中國的態度相對寬容,而台灣有著獨特的歷史及政經脈絡,若全盤接受並不恰當。
 
因此,我們需要扎根於本地的理論框架予以補足。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老師所提出的「黑潮論」便相當值得參照:從歷史脈絡及地緣政治來看,台灣乃是作為東北亞「帝國的碎片」無法逃脫,但此弔詭卻也使台灣形成一多元、草根且堅韌的社會文化結構,並與黑潮流經之諸島共同面對夾縫命運,這是台灣得以對抗帝國、連繫海洋的基礎(註 1)。
 
長老教會神學家們所發展出的本土神學論述,強調台灣在歷史更迭、地緣政治紛雜的脈絡下,接納各方人群,並將苦難經驗轉化為帶有解放精神的共同體,這非狹義的台獨意識形態,而是「認同所有住民的神學」。在閱讀《阿共打來怎麼辦》增進台海軍事常識以先,我們必須重構並凝聚「台灣」作為一共同體的意涵與視角框架,才有助於確立自身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誰,能做些什麼,又該如何思考。
 
論破!阿共打來,人人皆須反侵略!

把「戰爭」一詞限縮於「軍事武器熱戰」,是不符現實且愚蠢至極的說法。台灣早就在面對來自中國的滲透與侵略,而且是以各式各樣不同形式呈現的「戰爭」,台灣人從來就沒有「避戰」的選項,因此也必須緊跟世界局勢脈動進行調整與應對。如同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老師接受《報導者》專訪時所言:「台灣是遭受威脅、可能被侵略的一方,是『反侵略』,不是反戰。我們要抵抗,這是天經地義的。」(註 2)
 
「抗中保台」是多面向的行動,不是服兵役才叫做保衛國家,我們有太多事情得奮力一搏;沒有人想要走向戰爭,但也不要天真到以為中華民國現時能高枕無憂。在此推薦這本國防素養必讀之書,《阿共打來怎麼辦》提供我們這些「軍武菜鳥」一條容易入門的路徑,建立料敵從寬的心態,避免失敗主義耳語擴散,得以加強認知戰力,進而反抗帝國侵略,此事人人有責。
 
附註:

1. 讀者可延伸閱讀吳叡人,《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衛城出版,2016。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海論破!——《阿共打來怎麼辦》微導讀 (第 188 期)
回應182期〈划向水深之處──鼓山教會於哈瑪星的深情百百款〉一文 (第 183 期)
在老建築裡遇見信仰 ——青年文史志工的日常與看見 (第 181 期)
MEJI 12參加心得 (第 164 期)
縫合傷痕台灣,基督徒責無旁貸——「2024 怎樣選?民主社會中的基督教會」座談會紀錄報導 (第 194 期)
台海論破!——《阿共打來怎麼辦》微導讀 (第 188 期)
疫情時代深夜神研podcast! (第 181 期)
吹響吧!教會民主!——一位PCT青年的田野筆記 (第 178 期)
長老教會青年參與普世的挫折與困境 (第 173 期)
突破,擁抱,行動!——寫於WSCF-AP年會後 (第 163 期)
再思 〈PCT人權宣言〉: (第 16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88 期 一領一.新民防 (33-3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88期  2023年  2月 一領一.新民防 188
本期主題:一領一.新民防
發行日期:2023/2/10
一領一.新民防
如果台海發生戰事,怎麼辦?
上帝國防、基督軍略
九合一地方選後的台海情勢 ——兼論南國猶大的啟示
戰火下的信仰見證
不怕洗腦,只怕自己不思考
從解放軍地圖製作到台海情勢之我見
公義行動教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海論破!——《阿共打來怎麼辦》微導讀
祈禱
從淡江長青團契四十週年反思近十年的信仰生活
留美學生看臺海
看得見的「紙」與看不見的「網」
當一個政治人物立場丕變的時候 ── 回應黃琬珺「德國總統在 WCC 敲響俄羅斯正教會的警鐘」
淺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視角下的李登輝
疼厝邊,拚國防
誰說牧師不是「演員」?
走訪鸞山,貼近布農,體驗相愛
生命的光
「可以若你要」第 19 屆總召心得
數算主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