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93期 異鄉人在台灣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關鍵字:
  當「學習英文」成為台灣社會的全民運動和顯學時,您是否注意到了周遭越來越多的「異鄉人」,他們給了您更多說外語的機會,而由黑到白漸層的膚色和種族,是否曾經引發您不同的聯想和對待?《聖經》教導我們要善待出外人,特別是要照顧人群中最微小的一位,本期《新使者》的主題「異鄉人在台灣」,即以當前台灣社會中數目不少但又相對弱勢的外籍移工和外籍配偶為討論的焦點,希望藉此來檢視我們在基督信仰上的實踐能量。

  外籍勞工、外勞、外籍移工、移駐勞工、移工、外移、菲傭、外籍新娘、外籍配偶、外配、新移民女性……這些是本期主題文稿的作者們的用詞,也顯現了台灣社會看待這群非我族類的「異鄉人」的詭異,當中隱含了「便宜」、「次一等」、「用完就丟」,甚至「不把人當人看」的鄙夷和歧視。本期首篇主題文稿由童貴珊姐寫〈那時那地 此時此地〉,她藉由自身從馬來西亞來台灣求學、工作、婚姻的經歷,道出了眾多「異鄉過客」的認命與悲愁。第二篇由吳靜如姐寫〈「經濟發展」下的犧牲——移駐勞工與本地勞工〉,她強調台灣政府和其他國家的政府一樣,都積極在「為發展而努力」,然而「服務投資、服務資本」的經濟發展政策,相對造成各國本地勞工勞動條件下降和失業問題。

  第三篇張盟宜姐以關心台灣的人口販運問題,論及台灣社會對「人」的普遍價值觀。「人原是以上帝形象被創造的,以脅迫、欺騙的手段壓榨他人的勞力和身體,不但違反人權,更違背上帝造人的用意。」第四篇黃嘉琳姐提醒我們,移工和新移民女性到台灣的過程,必須放在全球化跨國資本流動現象和台灣大環境的政治經濟文化脈絡中來理解。這些人背後細緻而複雜的故事,不應該被台灣媒體簡約成一個負面的集合名詞,而正視他們在台灣社會的艱難處境卻可引領我們邁向族群融合的新希望。第五篇詹秀音姐寫外國人在台灣所面對的文化衝擊。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以及台灣人對「人」的友善和親切,往往挪去許多異鄉人對陌生環境的惶恐。

  接續對本期主題的回應,尚有「厝邊頭尾」介紹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對原住民勞工和外籍移工的關懷和協助。「神學淺說」論及基督徒應帶著使命,「好款待出外人」。「台灣教會人物檔案」刊載來台灣當義工卻不幸車禍身亡的伊利莎白.偉伯小姐。「潮流.脈動」則為台灣青年到國外社福機構當義工的初體驗。另外尚有到馬拉威宣教、到奧地利的中學就讀,以及旅加台裔第二代青年來台灣留學等的生命分享。當中發生了許多的感人故事,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耶穌不立文字,為什麼?〉、〈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捨掉了當國中老師的職分,甘願走在台語的研究和書寫又是怎樣的心情轉折?本期內文將一一位您訴說。另外,本刊上一期的主題「幹嘛讀大學?」,一位仍在專業方面表現出色的長者看了後說:「對呀!為什麼要讀大學?我自己就沒有讀。」一位年輕的學子也很不以為然的說:「我不同意裡面的觀點,因為書寫者都是已念過大學的人。」親愛的讀者,至於您呢,有什麼樣不同的看見嗎?非常歡迎您針對每期的《新使者》內容做回應。
同作者相關文章: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3 期 異鄉人在台灣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3期  2006年  4月 異鄉人在台灣 93
本期主題:異鄉人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6/4/10
編者的話
目錄s/
那時那地 此時此地
「經濟發展」下的犧牲——移駐勞工與本地勞工
台灣人,你的另一個名字是「以實瑪利」──關心台灣人口販運問題
輾轉埃崙——島上族群融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烏托邦嗎?
當外國人遇見「台灣」,有文化衝擊?
勞工的守護者──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帶著使命,好款待出外人
永遠的義工——伊利莎白.偉伯小傳
耶穌疼我,我知道!——我的國外義工生涯
耶穌不立文字,為什麼?——對台灣基督教文化的一些省思
學習者..........Mqbaq!
咱來去 Malawi!
我的夏日回憶——ILT in 2005
我的外籍太太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do your best!
意外的探險之旅
成長s/
變貌,在神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