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4期 公民正ㄏㄤ?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由「私人」到「公眾」——從「公共性」看公民社會的形成
關鍵字:
作者/陳韻如 ()
  公民社會包含了文明素養、爭取公民權利、抵抗國家、抑止經濟邏輯影響人民生活等特色,其形成必須仰賴社會中的個人透過某種社會連結建立出集體力量。

  一月台灣立委選舉相關的新聞報導中,不分大、小黨,不論藍、綠,都一致認同公民社會的建立對於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例如,「推廣知識性的公民社會」、「壯大台灣的公民社會,是促進國家民主發展與族群和諧的重要基石」、「知識分子跳出來,是看到台灣公民社會的希望」。無論在政治人物、學者,還是在媒體的論述中,公民社會似乎成了民主的關鍵詞。

  何謂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又如何呈現?是電視Call in節目中的辯論與對談?是最近亞歷山大會員因應健身中心倒閉而組成的自救會?是大學生為了不讓樂生療養院拆遷而發起的街頭遊行?是環保組織近年來推行的生態工作假期?是醫院裡協助照顧病患的志工團體?報章雜誌上提及公民社會的文章非常多,有關公民社會的學術書籍也不少,但是要界定公民社會卻是一件難事。雖然與公民社會相關的輿論很多,但是即使是在學術界,公民社會並沒有一致的定義。

※ 界定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一詞翻譯自Civil Society。此詞最早出現在1767年,由蘇格蘭哲學家與歷史學家Adam Ferguson所出版的《文明社會史論》(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一書。雖然從十七世紀起,在西方政治哲學歷史中,即有不少哲學家提出與公民社會相關的討論,但是一直到1980年代後,才再度掀起探討公民社會的風潮。當時蘇聯解體,波蘭、捷克等東歐共產主義垮台,拉丁美洲國家軍權政府終結,這一波波的民主轉變,讓學者不得不問,什麼樣的力量可以推翻威權政府?這樣的提問,使得公民社會重新得到關注。

  雖然公民社會沒有一致公認的定義,但是從其所具有的特色,可以描繪出公民社會的輪廓。就英文Civil Society的中文翻譯:文明社會、民間社會、市民社會,以及最近所使用的公民社會,即可看出此概念的歷史轉變以及所包含的面向。這幾個概念不完全相同,但是卻代表著公民社會的不同層次。

  文明社會是相對於由自然法則主導,無法規契約的「野蠻」生活狀態。這裡指的是,人們為脫離毫無秩序的混亂情形,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學習禮儀規範以及道德觀念,透過共同規範以及法律的建立避免衝突的產生。文明社會的特色是人類道德素養的形成和規範的遵守。民間社會是相對於國家或國家機器的概念,其所代表的是非政府、反菁英的特色。除了由國家政府維持社會秩序,主導社會發展走向之外,社會大眾,草根團體應具有制衡國家權威的能力。民間社會的特色是批評、抵抗國家權力的不當擴張。市民社會所強調的是城市居民之自治權、公民權的爭取與維護,並且著重於商業自由的組織原則,以理性作為社會互動的基礎。市民社會的特色是在國家體制下捍衛公民權利。公民社會是最高層次,包含了前面所說的特色,由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宗教團體、獨立知識份子、大眾媒體等共同構成,其所追求的是透過不同社會組織、團體的對話,連結形成獨立於國家與經濟系統的社會力,抵抗國家與經濟力量的擴張。

  公民社會包含了文明素養、爭取公民權利、抵抗國家、抑止經濟邏輯影響人民生活等特色。但是公民社會的形成必須仰賴社會中的個人透過某種社會連結建立出集體力量。

※ 由私轉為公:公共領域與公民結社
  如何建立私人訴求的公共性?如何使個人權利爭取轉換成集體目標?尤其在一個多元社會中、個人價值、理念與利益考量都不盡相同時,個人意見如何會合成公眾意見,使其有正當性?公共領域與公民結社是兩個重要的機制。

(一)公共領域
  公共領域是公民社會的活動場域。公共領域的建立,可以讓民眾的意見會合,發揮公民社會的功能,影響國家政府以及經濟企業。

  古代希臘時期的城邦聚會是古典公共領域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形態的改變,人民活動聚集的空間也逐漸增加,俱樂部、咖啡、沙龍等成為人民面對面討論與溝通的場所。但是在目前組織複雜、分工精細的社會中,針對特定議題,能夠參與,面對面討論,進行溝通的人數有限的情況下,報紙、雜誌、大眾傳播媒體成為可以連結不同論壇、團體意見的新場域。大眾傳播媒體是現代社會中公民表達意見以及公民社會運作的核心場域,這也是為何大眾媒體的功能以及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傳播媒體是否開放、並且不受政府、財團或其他特定利益團體操縱,關係著不同立場、持有不同訴求的人或團體是否都擁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健全的媒體才能創造出意見交流、協商以及整合的公共領域。理想中,社會中的衝突可以在公共領域中,透過對話,瞭解而協調出新的解決方案,讓對立的意見可以匯合,同時也可以透過公眾輿論的力量來監督、影響國家政府的決策。除了媒體之外,公民共識會議的舉辦,電子報的發行,社區大學的設立等公共論壇的建立,都有助於公共領域的發展。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網路也將成為新的公共領域。

(二)公民結社
  公民結社也是個人訴求得以轉化為集體目標的方式。人民透過組織方式可以整合意見、尋求共同經驗、溝通對話建立出公共領域的社會基礎。台灣全國性的社會團體從1988~1996從822個變成2335個,是公民社會基礎茁壯的表徵。但是並非所有由人民組成的團體都可以成為公民社會、國家與經濟制衡的動力。公民結社所強調的是人民團體的自主性,唯有自主的社會團體或民間組織才能建立公民社會。而社會團體的自主性包括兩個層面:相對於國家與相對於市場經濟的自主,即社會團體不受國家機器與市場經濟的干預或影響。

  在公民社會中,社會團體應發揮積極性的制衡國家權威的功能,並非只是協助國家管理,解決人民的問題,例如志工或義工團體等。社會團體若只是協助原本應由市公所或醫院負責的工作,則雖然服務了社會大眾,卻仍無法進行體制的改革,無法達到制衡國家權威的功能。國家經常會透過政府補助計畫、由政治人物成立的民間機構來介入公民結社,在這種情形下,民間組織若無法獨立思考其所進行工作的目的與影響,便可能成為政府控制社會的工具。此外,人民組織因為資源缺乏,開始接受市場邏輯,以企業經營方式來進行管理,這樣的作法是否會使人民組織失去創造新文化、新價值觀的能力?只能遵循著由財團企業主導的遊戲規則,無法針對資本主義對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反省。這裡要說明的是,並非社會團體與國家合作或是採取企業管理方式皆錯誤,因為公民社會若以影響國家與經濟系統為目標,透過這樣的方式或許可以達到間接的影響。但是要提醒的是,如何在這種情形下保持自主性,不失去公民社會應有的批判能力,是當前人民團體需要思考的。

※ 民主並非只是國家民主
  公民社會是民主的基礎,但是公民社會所追求的民主並非侷限在國家的民主,不只是政府與人民關係的民主,而是所有社會關係的全面性民主化。一般提及公共領域、公民社會中的「公」是指非私人。早期黑格爾認為公民社會是介於國家與家庭之間的社會,所以,公民社會概念並不包括家庭與私領域。但是這樣的公、私領域劃分的思考方式卻忽略了性別關係的不平等。公、私領域劃分造成女性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降低。當多數女性的生活重心被迫放在家庭上時,她們公共參與的機會也相對減少。因為女性的活動場域是私領域,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女性相對於男性較少受到加入公共討論,領導能力等參與公領域能力的培養。此外,因為公領域是由男性主導,所以女性較關心的議題都被視為無關緊要的私事。這是為何長期存在的家庭暴力問題,需要等待這麼多年才能成為國家應該介入,社會應該關心的公眾議題。由此可見,公民社會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國家權威、不只是經濟市場對於人民生活的操縱,而是讓所有不平權的社會關係民主化,包括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男女不平等的關係。

  公民社會是以西方社會歷史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概念,其中預設條件並非只是政治制度或是健全法律,而是背後的理性社會與生活文化。如何在台灣的社會、文化脈絡下建立出成熟、健全的公民社會,加強社會大眾的公共參與意願與能力,培養寬容、尊重的公民德行還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同作者相關文章:
由「私人」到「公眾」——從「公共性」看公民社會的形成 (第 10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4 期 公民正ㄏㄤ? (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4期  2008年  2月 公民正ㄏㄤ? 104
本期主題:公民正ㄏㄤ?
發行日期:2008/2/10
在總舉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再思公民社會的公共性
目錄s/
由「私人」到「公眾」——從「公共性」看公民社會的形成
擺脫謊言與恐懼,真正當家作主人
審議民主在社區實踐的幾點觀察
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從國家公民與上帝選民談起
公民基因改造工程
理性與狂熱的對話——社會運動者看公民社會
從基督徒社會運動觀點看公民社會
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李崑玉傳道師與李嘉嵩牧師--兩代傳道人早期的生活
才華洋溢的建築詩人王大閎
你Wii了嗎?
除了〈人權宣言〉,教會還要做甚麼?
禱告與念力有什麼不同?
我有一個夢
《駭人經文》——帶來生命的反省
走過失望—— 《女生向前走》觀後感
原來我們可以那麼接近!——2006年世界傳道會東亞區YOUTH WORK CAMP行後感
我能為你們做什麼?——2007菲律賓IYSM感想
聆聽山中的呼喚──2007年暑假教育營
祈求就得著 ──2007和平福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