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5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森林裡的教育——森林小學的旅遊教學
關鍵字:
作者/林青蘭 (森林小學主任)
  孩子們想問題、表達、再修正自己的想法,再試著表達,同時,聽得見別人的想法,這就是一個建立自己主體的過程。

  森小獨立辦學已經18年了,創校以來最重要的教學精神之一是:讓每個孩子都能發展自己的主體思考。這個主體思考能力的發展,除了思想的層面,還有體驗的層面。

  因此,除了在課堂上和孩子們討論知識,在生活裡和孩子們討論各種切身相關的事情,我們也希望孩子們對於自己所在的台灣有更多的認識。

  所以,旅遊教學就是每學期教學的重點課程。十八年來,森小全校師生,走過離島蘭嶼和澎湖、爬過雪霸、溯過基隆河、也到過宜蘭、花蓮、台東、嘉義、台南等各鄉鎮,還有,原住民族的許多部落。

※ 在大自然中實踐教育理念
  每一次的旅遊教學都是教師群合力完成的:尋找合適的地點、開拓當地的教學資源、安排各種行政事項,還要針對在當地活動五天的課程,準備各種教材,並討論教案設計。旅遊教學充份發揮了合科教學、自編教材的精神,而大自然更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實踐過程。

  以在屏東霧台鄉好茶村進行的旅遊教學為例,好茶,是原住民族魯凱人的重要部落之一,那一次,全校師生從新好茶爬山到舊好茶,這一趟山路預定要走一個白天——六個小時。

  那麼,還要進行什麼樣的教學活動?透過教師群的討論定下了幾個教學重點及內容:

  首先,我們希望孩子們能發展更好的體能狀態,登山,就是一個很自然的肢體協調、運動的過程,當然,這也包括讓孩子們負重行走,並且感受自己的體能狀況;還有,舊好茶的自然環境,和孩子們熟悉的物質文明環境,有極大的差異,我們也希望,透過在舊好茶的生活體驗,讓孩子們重新感受,物質文明和自己現在生活的關係;還有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以及部落的消長,魯凱文化中部落的組織、分工、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及政府政策對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影響,都是課程中和孩子們討論的重要話題。

  因此,從開學前的暑假教師進修開始,老師們就針對這個地點,討論、發展出許多課程,包括:開學週的預告活動,老師們以登山的裝扮和家長、孩子們重新認識;自然能源週的特別課程——「火、各種能源,和人類文明的關係」、野炊能力的學習、無電日的體驗,及孩子們的體能訓練計劃等。

  此外,也協助孩子們進入魯凱文化的想像及學習,這指的是,在當地活動時,孩子們的教學分組並不是依照年級分組,而是混齡教學,各組分別是:傳統食物組、野草生物組、小獵人組、部落史官組、石板屋組,以及營火組。

  以上的教學設想是要架構出兩個教學目的:一是孩子自然能力的發展,一是與人合作能力的學習。

  教材備好了,還要透過教案的設計、安排,讓教與學的互動更貼近原初的構想。所以,就一定要有行前課,行前課的教學目的是要幫孩子們建立一些先備知識及基礎能力,讓孩子們到教學現場時,更能參與、想像及思考。這一次的行前課,還包括方向測量及等高線地形圖,還有,要試著感覺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有哪些?當它要被裝到背包裡走六小時的山路時,它還那麼必需嗎?

※ 如何教導孩子「合作」
  至於教學方法,舉一個行前課來說明:
  在三年級的「生命的展現」課程中,(森小自第四學期開始,「生命的展現」、「人文地平線」,就取代了一般理解的生活與倫理、健康教育、歷史、地理課程)。任課老師設計其中兩堂課的教學主題為「合作」。

  這位老師先在黑板上寫下三行字,內容是: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然後,問孩子們:這三個和尚之間出了什麼問題?

  這是很熟悉的故事了,但對孩子還有一種新鮮,另外,取用這個故事主要是因為在舊好茶的四天,孩子們也要自己挑水、找水源。

  課堂上孩子們對於這個故事有隱約的印象。不過,不論孩子們的故事印象是什麼,這時,教師要能掌握教學的主軸,讓孩子們能接收到教師?出的問題。

  三年級孩子現場的回應很有意思,有人提出自己的疑問,也有人開始提供解決的辦法。例如,有孩子說,因為有和尚偷懶,沒有去提水,也有孩子說,是因為有人提的次數比較多,有人提的比較少,有了「比較」的心。

  而孩子們立即想到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有孩子開始用圖像畫出來:是三個和尚共同擔著一根扁擔。兩兩和尚中間垂掛著幾個水桶。

  這是個很可愛的圖,老師一方面讚美孩子們很能想事情,另一方面也趕快拿起一個長棍,讓三個孩子模擬一下三個人能不能一起撐一根扁擔。

  三個人一排,長棍子一放,孩子們就發現了,這樣沒辦法好好走路的。

  所以,很快地,有另一個孩子想到別的方法。孩子說,就兩個兩個一組輪流去挑水嘛,就像只有兩個和尚那樣。對於這個方法,有人大表同意,也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孩子說的是「就是會搞混了啊,所以,和尚們才會沒有水喝」。

  另外一個孩子馬上想到,畫「輪值表」就可以了嘛,所以,他很快地上台,在黑板上畫了表格,在第一行表格標明:一號和尚、二號和尚,還有,三號和尚;在第二行表格寫上:今天、明天、後天。

  看黑板上出現了這個表格,另一個孩子反應很快,他用有點俏皮的語氣說,「慘了,每天都是一號和尚去提水了!」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文字上寫的是「今天、明天、後天」,那麼,每一天都是今天啊,那麼,果然,一號和尚就天天挑水了!

  畫表格的孩子聽到這個說法,也很快地調整了表格裡的記錄文字,改用1、2、3,來表示,同時,這孩子說,按照1、2、3,挑過水的就劃掉。

  還有一個孩子,從接收到老師說的「這三個和尚出了什麼問題?」就開始畫各種滑輪,先畫兩座山,在兩座山之間再畫出像空中纜車一樣的繩索等。

  在這一段課堂上,任課老師很忙,一邊回應不同孩子的回答,一邊留意孩子們畫下來的圖案,詢問個別孩子的想法,要很快地判斷可以提供大家共同討論的說法,再大聲地複述一次,而孩子們也都能就各個說法,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表格出現時,就有孩子覺得,是個好方法,但是,如果和尚忘了怎麼辦,因此,有孩子說,不然,自己挑自己要喝的水好了,就像只有一個和尚的時候;聽到這個答案,有孩子馬上說了,那就太累了啊,本來三個和尚可以輪流休息的。

  在語言的一來一往之間,有個孩子,突然就說了:「他們沒有合作!」

  這是這堂課原本設計的教學主題,但是,在孩子說出這兩個字之前,任課老師並沒有提到這兩個字。當孩子終於說出:「他們沒有合作!」,任課老師接著說,「對!好像就是這個問題」,同時,問全班的孩子,你們覺得呢?孩子們都點點頭。

  到這兒,孩子們想問題、表達、再修正自己的想法,再試著表達,同時,聽得見別人的想法,這就是一個建立自己主體的過程。

  接下來,再讓孩子們想想,是不是曾經有過「分工合作」、「分工不合作」,以及「不分工卻能合作」的經驗,孩子們都能舉出實例來,也同意合作的感覺很不錯。接下來,再向孩子們舉例說明,魯凱族人的部落文化裡,如何進行分工、合作,以及分享。

  最後,再請孩子們想像,在這次旅遊教學裡,有什麼樣的分工,以及有什麼事可以進行合作。

※ 讓孩子熟悉台灣的「土味」
  旅遊教學,創校以來就是森小很重要的教學形式,以台灣為版圖,是森小重要的台灣史課程系列的一環;讓孩子們親炙台灣的「土味」。當然,這個課程是指向未來的,希望孩子們透過真實的體驗,建立對台灣更多面向的認識。

  十八年來,我們看到因為有機會對土地上的人及人的活動有接觸、探詢、提問與思考,孩子們,真的滿愛台灣的!而他們也更能認識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只是,總是有個問題一直存在著:這樣的教學,為什麼會是「另類」的呢?
同作者相關文章:
森林裡的教育——森林小學的旅遊教學 (第 10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5 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11-1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5期  2008年  4月 另類教育在台灣 105
本期主題:另類教育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8/4/10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目錄s/
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在家教育
當五色鳥再來的時候——雅哥實驗小學.雅歌青少年管絃樂團
森林裡的教育——森林小學的旅遊教學
原住民的部落社區大學的現在與未來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
從解放知識到草根民主的嘗試——社區大學運動
孔夫子與弗雷勒的教育對話:結合儒家教育哲學與解放教育哲學之另類教育
從主日學發展史看基督教教育的推動
李崑玉、李嘉嵩兩代傳道人與霧峰林家的信仰與交往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在杜象的〈馬桶〉之後——我看現代藝術與現代舞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證照熱潮的省思
神愛世人.相約永恒——新莊教會的超教派社區宣教經驗
談「戀愛的迷思」
事過不境遷
同學群像—— 一群愛主並勒緊褲帶的藝術工作者
從陌生到期待
上帝用神研班改變我
從神研班看上帝的差遣
與上帝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