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54期 面對青貧時代
字級調整:

成長部落格
開一家咖啡館
那股傻勁得來不易,相信必定有祂美好的旨意在裡面。親愛的天父上帝,感謝祢一路上的帶領。
關鍵字:
作者/王仁哲 (淡江長青畢契)

每個創業的人,都是對人生該怎麼活該怎麼過有一些想法的人,我也是。在科技業工作了八年,心中一直有一個咖啡夢的我,終於如願在2011的最後一天,在淡水開了我自己的店。

※WHY COFFEE SHOP?

這個咖啡夢是怎麼來的?我大學唸的科系是資訊管理學系,簡稱資管系。唸資管就是要寫程式,要寫程式就要看一大堆很大本的電腦書。當我們要學一種程式語言時(比如說C或JAVA),通常會買三到四本介紹該程式語言的書來看,這樣在學習上才比較不會有問題,因為有時候書可能會寫錯或是過時,或是有的書比較像字典有的書比較像課本。總之就是一堆書。大四下學期因為學分都差不多修完了,很閒,所以有滿多的時間我都在自修JAVA。我曾經寫過一套JAVA的即時通訊軟體,讓會員只要登入網站就可以互相傳遞文字訊息聊天。這在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在當時是連MSN跟FB都還沒有的時代,人們要聊天只能在BBS,還沒有人可以在網站上互相傳訊呢。在寫這些程式之前一定要先看書,不只是看程式要怎麼寫、還要構思程式該怎麼寫。而我都在哪裡看這些書呢?其實就是咖啡館。

※閱讀─在咖啡館

在我那個年代,一台筆記型電腦還要10萬左右,昂貴的價格讓我望之卻步。想用電腦還是乖乖在家裡用吧,想在咖啡館裡用電腦實在是太奢侈了,但其實心中也默默期待著自己有一天能夠如此。不能用電腦那在咖啡館要幹嘛,就看書吧。在咖啡館看書的效率真的很不錯,尤其是電腦書。我通常都會準備一張紙一支筆,看到一半想到什麼就會先寫起來,越寫越多的話就會想要趕快回家把那些想法變成電腦程式。所以其實這有點像一個循環:[閱讀->思考發想->實作]。而前兩個過程,閱讀和思考發想,其實有不少部份都是在咖啡館裡完成的。這也造就了我對咖啡館的美好印象,因為我在那裡總是能有好的閱讀和能想到好的程式作法或邏輯。

※工作的苦悶與逃避

當完兵進入職場,每天都過著與電腦程式生活的日子。一開始其實很開心,但後來因為公司變動等等的原因,我對寫程式的熱情開始漸漸消退,也漸漸開始懷念以前在咖啡店裡的那些美好時光。於是有一陣子和朋友的閒聊中就會提到我想要開咖啡店的這件事,但其實也只是說說而已。後來回過頭去想,那時的空談其實只是一種想要逃避現實的行為而已。好像一定要有個夢想或目標才不會那麼膚淺、才能夠過得開心一點,但其實有時候夢作一作就好也不錯,夢一旦實現就是地獄的開始了哈哈哈哈。

※看不見的未來

在察覺自己的不切實際和其實只是碎碎唸著要開店但卻沒有任何行動後,隨著工作的越來越忙,開咖啡店的夢想也就被慢慢淡忘了。科技業的工作雖然辛苦(說實在現在哪一行不辛苦),但其實也有他有趣的一面。因著工作的緣故,有機會出差去中國深圳、蘇州、上海、捷克和美國,也都有一點機會和不同國家的人聊一聊彼此的生活細節和夢想,那些閒聊其實影響我很多。比如說有一個英國的年輕業務,他說他的夢想是親手蓋一間自己的房子,一層或兩層的就好,還說滿多人都這樣做的。聽到這個我覺得很棒,但不是佩服他想這麼做,而是佩服英國的都市規劃不會把大部份的人都集中在都市,而是讓大部份的人散居在都市週圍。人們不會在太過擁擠的地方生存,擁有自己的土地並且蓋自己的房子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反而是大部份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反觀台灣就不用多說了,我們的確需要更好的都市規劃和更明確的目標人口總數。還有一位是捷克工廠的PE(產品工程師)。我和他聊到捷克的歷史,他說二戰時他們的策略的確就是投降策略,他說We don't fight。之後對於被蘇聯佔領過,他說起碼那時大家都有工作,不像現在許多人失業。但他也感慨地說他覺得他們失去了驕傲(We lose our pride.)。想想也是,捷克是歐洲的中樞、布拉格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也是工業重鎮,但在接近四十年共產統治所帶來的效率不彰、封閉和人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讓他們在面對現在高度全球化的競爭時備感吃力。在自己國家悠長榮耀歷史前抬不起頭,也難怪他會有那句We lose our pride。但聽到這句話的我同樣震驚害怕,因為當下(2011)的自己也站在台灣科技業光環漸褪、實質薪資緩降的狀況裡,看不到自己十年後會在哪裡的我,也一直在害怕中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重燃咖啡夢

面對科技業不確定的未來,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在這樣的思考中我了解了科技業的本質。科技業所販賣的產品,從無線電、BBCALL、電腦、手機、網路、電視、智慧型手機、各式服務等,這些產品的本質,也就是他們被設計出來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這兩件事:協助人們傳遞訊息、流通各式內容和資訊。科技產品,說實話也就只是載具而已,那些被載的內容才是這些載具存在的原因,內容才是王道!雖然那些內容可能只是一般的聊天和貼圖而已。想到這裡就覺得好煩喔,難道要去做一個可以協助人們傳遞訊息、流通各式內容和資訊然後還可以自己產生內容的科技產品嗎?真的有這種東西嗎?有的話真的做得出來嗎?做出來又可以做幾代或幾年呢?啊啊啊啊,還是去開咖啡館好了啦。等等,等一下,咖啡館!咖啡館不就是這一切問題的解答嗎?咖啡館不就是一個可以讓人們互相交流資訊和情感、本身暨是故事又是故事載體的一個地方嗎?而且只要能好好經營個幾年,成為在地人們記憶的一部份,不是就比那些需要不斷更新才能使用、或用完就丟甚至沒有壞也要被丟的科技產品更有價值了嗎?想通了這些之後,開咖啡館對我而言,不再是一個因為逃避而生的想法,反而變成一個想要實踐一些理想的可行之道。

※開幕

既然決定要開咖啡店了,那到底要開怎麼樣的咖啡店才好?當時自家烘焙的咖啡風潮正方興未艾,要開店選自家烘焙咖啡館就對了。但那時的我連沖咖啡都還不太會,別說還要烘咖啡了。還好經由老婆的士林長青智凱學長介紹,認識了在士林開店約三十年之久的黑豆坊咖啡鄭老闆。之後花了四個禮拜六的早上跟鄭老闆學習如何煮咖啡,教學內容為虹吸壼(SYPHON)、摩卡壼、手沖咖啡和義式咖啡機操作各一堂。每一種咖啡器具學一個早上,其實只夠大約知道器具怎麼操作而已。從會操作到好喝,其實還有很長的距離。光沖煮咖啡就這麼難了,更別說烘豆。咖啡豆的烘焙跟沖煮其實是互需互補,要有穩定風味的咖啡豆才能沖出味道穩定的咖啡,而有穩定的沖煮方法才能驗證每次的烘焙風味是否一致。跟鄭老闆學做咖啡,是學如何做一杯咖啡。但如何快速且正確地做一杯、兩杯到十杯,那都是自己的事。咖啡烘焙也是一樣,廠商只教你如何使用機器,但烘出來的咖啡要從不能喝到能喝、再到自己覺得好喝而且別人也覺得好喝,這過程何等漫長、當中的辛苦很難詳述,只能以點滴在心頭來形容。這一切我在開店前都還沒有準備好,真的都是邊做邊學的,壓力是最好的老師,撐得過去就是你的。

※初衷

2011下半年除了開店這件事,另一件大事就是女兒雨馡的出生。在這個時間開店創業,妻子的辛苦可想而知。但也就是因為有了這個新生命的誕生,給了我更多的勇氣,有時沮喪想放棄,只要抱一抱女兒就覺得可以繼續走下去。人家說創業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我到那時才體會到這句話的真切。開店到現在已經邁入第五個年頭,想當初憑著一股傻勁就勇往直前把店開了,現在只覺得暨好笑但又感謝當初的自己。但仔細想想那股傻勁其實也是得來不易,大環境的不振、天生的個性、長青精神的實踐等等,相信這一切必定不是偶然,必定有祂美好的旨意在裡面。親愛的天父上帝,感謝祢一路上的帶領。

同作者相關文章:
開一家咖啡館 (第 15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4 期 面對青貧時代 (44-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4期  2016年  6月 面對青貧時代 154
本期主題:面對青貧時代
發行日期:2016/6/10
面對青貧時代
教會要和受苦的年輕人站在一起
掌握現況邏輯、找到突破點
航向未知的未來
勞工要團結
教會是青年避風港?
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跟使命感
贏過低薪魔咒的信仰行動法則
正視「學用落差」解決台灣低薪問題
青年就業的困境與青年貧窮問題
澳洲打工的光明與黑暗
斯普利特遊記
開一家咖啡館
奇異恩典:不只賣藥的藥局
替台灣教會打開世界之窗的郭大衛牧師
在《過勞之島》安慰拉結
處境化聖經研究:與南非工人探討經濟問題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憶往
一個台灣基督徒在中國(之一) : 衝擊
新聞是跟平庸之惡的搏鬥 --評論電影 驚爆焦點
門閂無柄
是粉絲還是追隨者?─《我不是耶穌的粉絲》觀後感
與主之間的連結
歡迎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