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37期 教會流行趨勢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談B. B. Call的流行
關鍵字:
作者/呂宗學 ()
  「我昨天call你,你怎麼不回?」

  「沒有啊,我如果收到一定回!」

  「奇怪,他怎麼還不回call,真是急死人了,不知道出了什麼事?」

  「請問你的call機幾號?」

  「我沒有call機。」
  
  「真是太遜了!」

  「這是我的call機號碼,你的電腦如果有任何問題,記得馬上call我,我一定馬上幫你解決!」

  「半夜也可以?」

  「對不起!您撥的號碼現在無法收到訊號。」

  「他的大哥大一定又沒充電了!」

  相信各位讀者多多少少都聽過以上這些對話。或者經驗過在餐廳吃飯時,突然聽到嗶—嗶—的響聲,每個人馬上低頭看看自己腰間繫著的B.B. Call。我們也常常在路上看到有人一手騎著摩托車;一手拿這大哥大講話。這些都是台灣近年來常見的現象,本文試圖解釋造成這些現象的可能原因及其所反映的台灣人心靈,最後再以基督教信仰的觀點提出一點點反省。

■社會結構的改變
  最初,call機主要用於醫院的外科醫師與婦產科醫師,當晚上下班後或假日期間有急診手術或指定大夫生產的情形就要使用call機,如此一來這些醫師就不一定要死守在家中等電話。由於有了call機,所以大哥大(行動電話)只有在找不到電話的情形下才有需要,因此早期的大哥大大多安置在汽車上。

  曾幾何時,B. B. Call在台灣幾乎成了全民運動,普及於各行各業及各種年齡層。筆者認為主要的背景因素有二:一是產業結構中服務業與自由業的比率提高;二是個人空間流動性提高。

  由於現今的許多產品都需要良好售後服務,雇主與顧客在產品交易後,還經常需要有聯絡。譬如公司買了台影印機或電腦,若出了問題,當然希望馬上有人來解決問題。買了車子後的定期保養、檢修或車禍糾紛,現在也大多由汽車經銷商的業務員一手包。你買了醫療保險,要辦理住院理賠時,當然馬上希望找到你的壽險顧問。這些時候大概都需要用到call機,隨call隨到,服務馬上到!

  由於這些業務員經常要在外面服務,call機對他們而言當然有相當的需要。可是我們看到許多學生與青少年也都帶著call機,這又是為什麼呢?

  以前的學生與青少年,不是在家就是在學校,頂多在補習班。可是現在年輕人的自主提高,供他們殺時間的場所與機會也增加,再加上交通的便利,空間上的流動性因此提高許多。朋友間互找或父母找子女,常常要藉由call機才找得到。很多青少年的call機是父母親買的,他們常常會收到「488」(是爸爸)的號碼,表示爸爸正在擔心,為什麼那麼晚了還不回家,這時得趕快打電話回家打聲招呼。

■Call機流行所反映的台灣人心靈
  其實任何一種流行的社會現象,都是該社會集體心靈的反映。從call機的流行也可看到許多現代台灣人的心理需求。

1.急迫沒耐心的心靈
  許多描寫台灣人心靈的文章都提到台灣人急功近利的特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速公路開車搶路肩的文化。其他如許多商業投資(投機)只求短期獲利或學術研究希望馬上揚
名等。

  Call機流行也反映了類似等不及的心理:我有話想對你說,等不及明天說,馬上就想call你;你若沒有馬上回,我心裡就很生氣。其實大多數的calls,都只是想發洩一下情緒反應,希望有個聽眾傾聽。很多時候也常常因為怒在心頭,話說得太快而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能夠拖一點時間再抱怨,可能會比較冷靜與清楚。

2.缺乏安全感的心靈
  有許多calls是太太不信任丈夫、女朋友不信任男朋友、主管不信任屬下、父母不信任子女,所以必須隨call隨回,心裡才會放心。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否認有很多calls是太太太關心丈夫、女朋友太關心男朋友、主管太關心屬下、父母太關心子女,所以希望隨call隨回,心裡才會放心。

  這兩種心靈都是某種程度的安全感缺乏及愛與被愛的需要。而許多台灣人大多停留在感官看得見、摸得到或聽得見的滿足,因此要拜摸得到的神、要信能顯像的靈。愛也要換算成貴重禮物,關心也要量化成我call你幾次來表示。

3.不能與別人不同的心靈
  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青少年最關心自己是不是被同儕所認同,最擔心自己與別人不同。所以同學聽麥可.傑克遜,我當然也要聽;別人的牛仔褲磨得破破的,我當然也要磨得破破的;別人帶了call機;我當然也要跟進。

  其實今天台灣社會每一年齡層,都還是有類似的心理。同事都買健康食品,我也要買;隔壁鄰居去問神,我當然也要去問一問;有頭有臉的人手中都握有一支大哥大,我當然也不能落人於後。

  這種需要別人認同、不敢與別人不同的心靈,也是缺乏安全感與缺乏自我肯定的表現。

■信仰上的反省
  業務員為了提高服務效率隨call隨回;有人有感而發馬上call給心中的他(她)一吐為快;有人缺乏安全感所以要常常call才放心;有人怕與別人不同趕快買call機。

  基督徒面對上帝呼召時,會不會隨call隨回?基督徒內心有感而發時,會不會馬上想call天父傾訴?基督徒內心有缺乏時,會不會常常call上帝求助?基督徒面對自己與上帝形象相差甚遠時,內心會很擔心嗎?

  面對台灣社會那麼多急迫又缺乏安全感的心靈,基督徒們是不是更該加油了呢?
同作者相關文章:
聽神研VS.做神研:參加神研班對我的影響 (第 73 期)
大學生請認真參與社團活動 (第 66 期)
各人自掃門前雪,還管他人屋上霜——談公共衛生的理念與信仰反省 (第 61 期)
給大一新鮮人 (第 38 期)
談B. B. Call的流行 (第 3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37 期 教會流行趨勢 (29-3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37期  1996年  12月 教會流行趨勢 37
本期主題:教會流行趨勢
發行日期:1996/12/10
目錄s/
編者的話
教會的流行名詞
台灣教會新興流行現象小史
教會流行現象的背後
小組教會簡介
小組教會
進入末後世代
靈恩運動的提醒
教會增長的異象──以「磐頂教會」為例
教會真實的裝飾
以生命服事台灣──唐納生
談B. B. Call的流行
概念看得見,封面更體面
何謂「異端」
愛梅的願望
"愛情"
禮拜天是「安息日」嗎?
敏姑的玉蘭花
從于楓談起
現代中文譯本聖經與講道
永續不斷的啟示──記使用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感想
「現代中文譯本」與「和合本」之比較:以撒母耳記為例
「多元」的鬼怪觀 VS.「一元」的驅魔術
激情過後──也談「網路發燒」
廣播事工之我見
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WSCF)亞太區S.E.T.研討會--人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