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3期 世紀末的文化現象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發揚上帝國文化──鼓勵本土教會藝術創作
關鍵字:
作者/郭文雄 (現為教會藝術創作者。)
  外賓來台灣,往往藉著歷史文物或藝術來了解本地的文化。國人習慣地帶他們到故宮博物館參觀,其實那是「中華文化」,不是根源於台灣的本土文化。更令人難過的是,學術界似乎公認尋找「台灣文化」,必定要到三峽祖師廟、萬華龍山寺等寺廟。因那裡有較完整的神話、雕刻、建築、繪畫等。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這種處境裡,實在深感難堪,並為教會與本土文化的疏離而扼腕。因此,以一關懷基督教藝術文化發展的創作者,長久以來,我常思考要畫些什麼?如何讓國人認同台灣本地教會的繪畫藝術創作,發揚台灣上帝國的文化。

  台灣在解嚴後,本土意識的堀起,對台灣的歷史進行所謂的批判、反省和重整,迅速地從大中國意識轉向以台灣本土為中心的思考。新的文化如雨後春筍般的重新建構。面對如此重要的時刻,台灣教會應努力積極地發揮影響力,參與文化的更新、改造以及再創造的工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立足台灣一百三十多年,比日據時代及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更長久。一百多年前,上帝的靈感動、差遣許多宣教師,從當時科學先進的英、美來台灣,包括來自英國的馬雅各醫生、巴克禮牧師、甘為霖牧師、宋忠堅牧師、蘭大衛牧師等在南台灣服事,北部地區有來自加拿大的馬偕牧師、吳威廉牧師、孫雅各牧師等。這些宣教勇士為傳福音遠離家園,前仆後繼地為台灣人靈魂的得救工作而奮鬥,並把新的文明如醫療、衛生、教育、語文、農藝、建築等介紹給台灣鄉親,對台灣現代化的影響深遠,是台灣多元文化的先驅。台灣教會擁有這樣的傳承,早已深入台灣本土的歷史文化,是最能在教育、文化、建築、農業、醫療、道德等方面,積極地發揮創新、淨化、反思、修正、及重建的工作。

  近年來,承蒙台灣長老會總會羅榮光牧師、台灣神學院鄭仰恩教授、台灣教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吳文雄牧師等指導、啟發和推薦,我曾至台灣各教會拜訪、蒐集資料,深感各處文史資料很多,卻因缺乏妥善的管理和保存而失散,亟需有更多人才的投入,為教會文化做整理、統合、重新詮釋及重新定義的工作。

  台灣的媒體對早期宣教師的貢獻與教會的文史所知不多,報導就更少;相對地,對佛教的文物又有過多的渲染和傳播。社會各界沒有給台灣教會的貢獻應有的肯定。筆者以緬懷先賢情感,期望藉著繪畫藝術的形式,來表達對宣教師們信仰的實踐與甘心奉獻自己、扭轉台灣歷史的敬佩之意,謹以油彩作見證,宣告上帝是台灣歷史的主宰者、是「以馬內利」的上帝。

  繼1997「馬偕宣教史篇」系列畫曆後,承蒙各教會對宣教史教育傳播的重視和鼓勵,筆者謹以棉薄之力,整理了早期宣教師在台灣的佳美腳跡,繼續推出1998「基督在台灣」。描述被聖靈所差遣的先驅如何面對各樣的艱難,但仍能堅持其「大使命」,終其一生,委身、奉獻於台灣各地教會的建立,以及福音的宣揚。
同作者相關文章:
詩記巴克禮、甘為霖牧師 (第 46 期)
發揚上帝國文化──鼓勵本土教會藝術創作 (第 4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3 期 世紀末的文化現象 (35-3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3期  1997年  12月 世紀末的文化現象 43
本期主題:世紀末的文化現象
發行日期:1997/12/10
目錄s/
編者的話
世紀末導言
世紀末台灣宗教現象的省思
世紀末台灣經濟現象之探討
世紀末的台灣環保
「台灣新文化」的基礎 
台灣鄉土神學的開拓者王憲治牧師
刷卡 s
「平安卡」平安嗎?
孟德爾頌與聖詩──導論
發揚上帝國文化──鼓勵本土教會藝術創作
竹塘工作手札
什麼是「拯救」?
今生有約──談婚前輔導與教育
網路愛情文化
未婚懷孕的人可以在教堂舉行結婚禮拜嗎?
我的見證
福音站s
統一教的組織與文字、學生工作
資本主義化的教會的反思
一個值得你認識的對手──中國
七股環保之行
菲律賓宣教體驗營
新光教育生活體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