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3期 走過九二一的傷痛?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救難?傳教?--教會在災區的工作反省
關鍵字:
作者/高有智 (媒體工作者)
宗教團體的公關
  一般人對於宗教的印象,除了勸人為善,就是救苦救難。每每在重大災難中,宗教團體基於個別信仰,總有或多或少動員協助,雖然為善不欲人知,然而,在講究公關行銷時代,新聞聯絡成為宗教團體救災工作的重要環節。

  許多人對於公關,總存有錯誤印象,以為公關就等同於「化妝師」,盡做些華而不實與粉飾太平的工作,事實上,這樣的說法過於偏見,公關角色受陷於背後權力結構,當然必須站在金主立場發言,但是,公關往往也是建立與社會溝通的重要管道,不僅要會對外發言,也要掌握社會觀感,學習傾聽。

  由此觀點,宗教團體默默行善固然是好,但是,缺乏公關聯絡工作,不僅讓社會缺乏機會瞭解宗教團體背後的行善動機與信仰經驗,也失去價值推廣與影響社會的機會。

  其實國內較具規模的宗教團體,或多或少都有對外公關的窗口,只是窗口大小的差別。以慈濟、法鼓山、世界展望會等團體而言,不僅在國內災難發表新聞,甚至國外災難也趕上列車,定時發佈救災消息,姑且不論在媒體曝光效果如何,至少可以讓新聞界建立宗教團體關心地區,與救災重點的粗略印象,不是所有的新聞工作者都是教徒,也無從瞭解宗教團體的動機與用心,坦言之,在新聞競爭下,記者不但沒時間,也沒興趣去瞭解宗教團體的工作,尤其是陌生的基督教或回教等宗教更是如此。

宗教新聞的獨特性
  提及宗教團體在災難中的媒體策略前,必須先介紹宗教新聞的特性。宗教新聞本質當然還是新聞,既然是新聞,就遵守新聞價值與新聞產製的流程,只是新聞對象以宗教範圍為主。

  新聞價值決定了新聞與非新聞的區隔,決定電視台或報紙呈現的內容,只是這一條線越來越模糊。在學理上,新聞價值無非就是重要性、影響性、即時性、接近性、稀有性、衝突性與趣味性等。

  舉例言之,基督教界在總統大選後舉辦「和好祈禱會」,這條新聞具有新聞性,最主要是因為,基督教的禱告或許不能立竿見影影響選後政治情勢,但或多或少可以影響社會氛圍與民眾的認知,這是重要又有影響,同時,也具有時效性,不是老掉牙的事情,平時又罕見,此外,禱告會發生在國內,相較於國外教會界活動更有見報的價值。這條新聞符合重要性、影響性、即時性、接近性、稀有性等新聞價值,當然是宗教新聞。

  此外,宗教新聞除了傳統新聞價值應用在宗教事務範圍的特殊性外,筆者認為宗教新聞還有其獨特的新聞價值,包括公益性與生命性,公益性是指宗教新聞往往可以帶給社會公益價值,帶來人心安定與心靈平安,而生命性是指宗教人的故事,常常可以激勵人心,也是普遍的新聞題材。

適時提供新聞給媒體
  慈濟功德會作為國內最大的非營利組織,往往在救災工作也是最具組織力, 回顧二○○二年的五二五華航空難事件,當時,軍方與警方的指揮中心在澎湖成立,慈濟人幾乎同步就出現在現場,尤其是空難消息一出,當天就有許多家屬趕往澎湖,隔天進行海上打撈作業,軍營裡必須布置停屍間等設施,慈濟人也是徹夜排班留守協助。

  或許有人會說,慈濟的救災工作都是透過媒體包裝美化,然而,慈濟畢竟擁有龐大志工組織,無可諱言,慈濟公關善於發布媒體所需的角度與新聞,媒體也樂於與慈濟合作,因為慈濟讀者眾多,紫色的慈濟人幾乎成為宗教團體在救災中樣版,然而,慈濟確實有許多熱心志工,在急難救助中,扮演犧牲奉獻角色,姑且不論服務動機與服務深度,相較其他團體仍是較有組織。

  此時,就有人會問,媒體都只喜歡報導表面化,有些宗教團體在九二一災區默默行善多年,關心政策,爭取災民權益,卻沒有獲得相同的版面與曝光度。國內媒體確實有膚淺化的趨勢,新聞競爭激烈與工作環境不佳,未必給予新聞工作者同等尊重與新聞報導空間與時間,然而,更大問題也出現於,消息提供者未能將這樣的面向提供給新聞記者,讓社會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間,而非老是刻板的宗教形象或救災圖騰。

  舉例言之,如果長老教會認為,在九二一關懷工作站有許多重要的面向值得關心,必須適時發布新聞與消息,甚至懂得包裝。九二一的新聞經過多年,當然不可能像災變開始,得到顯著曝光,然而,如果有重要或特別的故事,或者是後續社會衝擊,包括災民如何胼手胝足打造家園、失業問題等,都是不錯的新聞題材,尤其是在週年時,可以把握時機提供給新聞媒體,因為記者不可能從頭到尾都關心災區或重建區問題。

  筆者曾經採訪大安溪流域部落的「部落廚房」工作,當地藉由勞委會的扶植重建區弱勢戶的就業方案,打造合作農場,期待恢復泰雅族傳統的共吃共做生活,這也是在九二一地震後五年的事,事過境遷,但是,仍不斷有新的故事發生。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神研50回應 (第 182 期)
原住民選舉的微觀察 (第 153 期)
記者這一行——我的記者生活筆記 (第 122 期)
誰來決定新聞晚餐? (第 99 期)
救難?傳教?--教會在災區的工作反省 (第 83 期)
光,照在生命轉彎處─李勝雄律師的卡桑 (第 78 期)
記曾經年少的日子 (第 73 期)
解讀?解毒?----當個耳聰目明閱聽人 (第 70 期)
重建之愛 (第 65 期)
鑽牛角尖 (第 51 期)
對話錄s (第 4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3 期 走過九二一的傷痛? (14-1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3期  2004年  8月 走過九二一的傷痛? 83
本期主題:走過九二一的傷痛?
發行日期:2004/8/10
編者的話
目錄s/
船過水無痕?——九二一重建回顧、省思和展望
上帝的恩典.人的數算——從九二一社區關懷事工談傳福音的果效
關懷使生命值得活下去
救難?傳教?--教會在災區的工作反省
等待長老教會九二一世代
五十年傳道生涯──李明意牧師小傳
愛滋病之現況與教會之回應
向日葵學園——中輟生的家
永遠的黑衣人——Johnny Cash
苦痛或祝福?
三人同行
基督徒能否進廟?
天搖地動的那一夜
明天過後,你會在哪裡?
爸爸的雙手
就地實踐信仰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訪翁居甲、翁林玉雪長老夫婦
非武裝防衛台灣
和諧的傷害與重建
羽球、恩賜、我
我是上帝的寶貝
上帝與你同在
明道管理學院方舟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