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4期 公民正ㄏㄤ?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公民基因改造工程
關鍵字:
作者/吳英明 (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局長)
  對邁向成熟的公民社會而言,包括Virtue、Vote、Voice、Vision等四個公民基因改造的全方位倫理建構——(TEM ,Total Ethic Management)是非常重要的。

※ 公民社會的文化
  Civil Society這個詞有三層意涵:一、「民間社會」,是指相對於政府的社會力量;二、「市民社會」,由 city state的觀念而來,市民社會追求遠離政治的干預,卻又同時尋求政治的保障,此乃起源於中古時代的商人,在行商時希望擁有自主性,不希望受太多干預的背景;三、「公民社會」,它須具有的特質包括:(一)友善性——住在一起的人形成友善性的共同體。例如台灣是否為一公民社會取決於台灣2千3百萬人願不願意在一起友善地生活;(二)自主性(autonomy)——2千3百萬台灣人要學習自主,自主的人必須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不是毫無約束的放任;(三)自治(decentralize),即自發性。友善性、自主性與自發性(become a volunteer)是公民社會的重要特質,亦即公民社會要求每個公民必須成為一個有能力解決自己問題的人。

  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很多用語都與civil有關,例如公務員civil servant不是public servant(公僕),civil servant與public servant都必須聆聽人民的聲音,但是public servant很容易淪為聆聽選民的聲音,然而,civil servant雖然也聆聽人民的聲音,但卻被要求固守公共利益。因為”civil”之意為公民的、公共的、常民的、人文的,所以,公民社會的文化乃是指一群公民社會中的人,追求比較有氣質,不爭競,願意過比較平常(ordinary)的生活,公務員為什麼要過簡樸的生活便是由此而來。

※ 公民須具有四個V:Virtue、Vote、Voice、Vision
  認識公民社會的文化之後,我們便可以進一步談公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公民至少需要具備四個V:

  一、Virtue,即公民的品格。現在台灣社會很喜歡談公民的品格,因為我們的社會沒有公民品格的DNA。在華人文化中,我們不學習公民品格的概念,而是學習做好人的概念,這使得我們沒有身為公民所應具備的DNA。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可能會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哲學,但是他沒有辦法將這套人生哲學引入公共哲學。企業家們可能會說,我們現在談的是經濟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事實上,這是很愚蠢的,因為公民社會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喜歡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因為我們的人民比較懂這些話,但是卻不談科學與技術等現代化的文化,或是人的思維與價值觀的現代化,例如寬容、民主與人權等。相對於華人文化缺乏公民品格的概念,公民社會中民主、自由等概念與基督宗教文明緊密相關,透過歷史,我們知道民主社會的基本預設(fundamental assumption)是奠基在基督宗教的信念之上,即:(一)人的尊嚴(dignity),因為人是根據上帝的形象造的;(二)人的有限性,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自由、民主的思維便是從聖經這兩個概念而出的;(三)自由意志,在伊甸園裡,上帝對亞當、夏娃說,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你們可以自己做決定,由此可見,自由意志(free will)對自由民主價值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四)柔順(tender),崇尚自由民主的人,對愛、生命,和真理,會願意柔順地接受。因此,好公民的品格須包括具有尊嚴、承認自己的有限性、自由意志和謙卑柔順等四項特質,具備這些特質的公民自然會注重公共領域的公德。

  其次,要學習投票(vote)。

  第三,要學習有Voice,也就是參加公聽會、公民會議,讓自己能夠發聲。

  第四,要能夠開始做夢,也就是要有Vision(異象、願景)。什麼叫做Vision?基督教會喜歡談「異象」,公民社會的「願景」則是公共領域的豐富性,是一種類似宗教性的、對神聖的不滿足感,這種不滿足感會驅策我們為完成更大的豐富性來努力。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大部分的不滿足感都是不神聖的,亦即大部分的台灣人民都還欠缺這種追尋建構公共領域豐富性的願景,即使是教會和基督徒也是如此。台灣還沒有成為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因為我們的年輕人還不會做夢,連教會也沒有在做夢。有夢想的人,會表現出為夢想燃燒的神采與熱情。一個有夢想的人,眼簾不會是下垂的,一個有夢想的人,不會不願意像宣教士一樣,將自己奉獻給別人。試問,馬偕來台灣,難道還在加拿大留塊地給自己用嗎?馬雅各來台灣,難道還為回國養老用做準備嗎?沒有!我們的主難道不是這樣全然獻上嗎?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夢想!為台灣而夢想!沒有夢想的社會不會偉大! 你愛美嗎?公民社會的公民若愛美,他會認為街道的美麗很重要,他會想辦法讓街道也變美;你是否有閱讀的習慣?是否有擔任志工的習慣?公民社會的公民愈具有這些因素,社會就會愈好。對邁向成熟的公民社會而言,包括Virtue、Vote、Voice、Vision等四個公民基因改造的全方位倫理建構——(TEM ,Total Ethic Management)是非常重要的。

※ 後現代公民社會更需要責任與和好
  身處後現代社會的我們,在進行公民基因改造的過程中,除了上述公民所應具備的四個條件外,還應強調兩個不同於現代社會所強調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小姐(science)的精神,即「責任」(Miss Responsibility)與「和好」(Miss Reconciliation)兩位小姐。過去我們沒有媒體,沒有ICT(通訊科技產業),過去全世界的移動力沒有那麼快,所以破壞力的展現沒有那麼強,反觀現在每一個個人的破壞力遠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大,但是個人願意在這個社會堵住破口的意願,卻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低。所以,從公民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更學習承擔責任與推動和好。後現代社會以全球化為趨勢,是一種高衝突、高風險、高移動力的社會型態,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更需要的是責任與和好。教會作為公民社會中的一個社群,更須表現出責任感,並且一定要帶動和好。

  舉例來說,我在我所住的社區撿了很多年的垃圾,全民英檢(應撿)——「應該都撿」垃圾,一個簡單的動作會使社區更好,這就是本土實踐——公民社會再本土的實踐。當我們回到公民社會自由民主的想法時,就該了解沒有一個人的生命尊貴到不能撿垃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尊貴到不能為別人洗腳,沒有一個人的生命尊貴到不能為別人服務,包括院長、校長、局長、政務官都一樣,這就是公民社會的素養,公民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應該具備這種素養。後來,我指派了一個住高鐵沿線的學生來做同樣的事(撿垃圾),他又找了四、五個同學一起撿,而我會在家裡準備豐盛的早餐,和他們一起用餐,我認為這就是信仰的實踐,信仰在公民社會中的實踐。

  今日教會要成為社會的祝福,我們必須愈來愈有公民社會的概念,否則牧師永遠沈醉在做一個靈魂救恩式的牧者而已,我們對社會的影響與幫助是非常有限的。未來有一天甚至有可能,當社區要投票表決讓什麼組織離開時,那麼7-11、腳踏車修理店等會被留下,教會恐怕會成為大家投票希望離開的單位。其實,在全球化趨勢下的今日社會中,教會應該是社會的心靈生活館,全世界的人都需要耶穌、都需要安慰,教會有仙藥——耶穌,可以治療他們的憂鬱症;教會可以是社會的生態博物館,可以是創造美好記憶的地方,教會也可以是社區的心靈生活館,是人得到醫治的地方,這應該是教會在公民社會中所肩負的挑戰。
同作者相關文章:
公民基因改造工程 (第 104 期)
培養有感動力的影響力 (第 6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4 期 公民正ㄏㄤ? (20-2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4期  2008年  2月 公民正ㄏㄤ? 104
本期主題:公民正ㄏㄤ?
發行日期:2008/2/10
在總舉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再思公民社會的公共性
目錄s/
由「私人」到「公眾」——從「公共性」看公民社會的形成
擺脫謊言與恐懼,真正當家作主人
審議民主在社區實踐的幾點觀察
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從國家公民與上帝選民談起
公民基因改造工程
理性與狂熱的對話——社會運動者看公民社會
從基督徒社會運動觀點看公民社會
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李崑玉傳道師與李嘉嵩牧師--兩代傳道人早期的生活
才華洋溢的建築詩人王大閎
你Wii了嗎?
除了〈人權宣言〉,教會還要做甚麼?
禱告與念力有什麼不同?
我有一個夢
《駭人經文》——帶來生命的反省
走過失望—— 《女生向前走》觀後感
原來我們可以那麼接近!——2006年世界傳道會東亞區YOUTH WORK CAMP行後感
我能為你們做什麼?——2007菲律賓IYSM感想
聆聽山中的呼喚──2007年暑假教育營
祈求就得著 ──2007和平福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