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5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李崑玉、李嘉嵩兩代傳道人與霧峰林家的信仰與交往
關鍵字:
作者/李弘祺 ()
※ 霧峰的林獻堂、林攀龍兩位先生
  先祖父到霧峰教會工作是1930年。我最近上網看霧峰教會的教會沿革,卻說1930年至1936年間,「無牧六年之久」。這個記載有些奇怪,所幸家父在《一百年來》(請問哪裡可找到?或許可提供出版相關資料,供讀者進一步閱讀),以及自己所寫的「家庭族譜」(未對外發行),以及近年來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出版的《灌園日記》(即林獻堂日記,註1)都有祖父活動的多種記載,可以補完這段事蹟,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在霧峰教會的網站會有這樣的記載。果然在2004年出版的《霧峰教會設教90週年紀念特刊》有清楚的紀錄,顯示出我的祖父在1930.4~1934.4的五年中在霧峰教會擔任傳道師。這本特刊也有謝仁芳先生寫的〈林獻堂先生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文,記錄了我祖父的種種事跡。

  謝先生認為林獻堂對基督教的興趣應歸功於三個人的影響。一個是高金聲牧師(就是高後明牧師的父親),一個是蔡培火先生(蔡先生一生努力推動白話文,貢獻良多,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研究他。比利時也有一個學者名叫Ann Heylen的,寫有關於他的文化啟蒙的文章),而第三人就是我祖父。這篇文章其實著墨最多的是我祖父,因為他是當時霧峰教會的傳道師。

  簡要地說,我祖父所以能與林獻堂先生有這麼親近的關係主要是因為他代表了當時比較進步的西方思想。林獻堂先生是台灣史上承先啟後的偉大人物,對於中國傳統學問本來就很有心得,詩文俱佳,但對西方的新思想也很關心,抱懷開放,甚至於??的心態。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林獻堂先生的日記是從1927年開始的。早在當時,他已經對宗教有相當的關心,這是他繼1915年捐地讓霧峰教會興建教堂便已經開始,但他的兒子林攀龍先生對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的祖父主要就藉由林攀龍先生而與林獻堂先生有了深刻的關係,而先父也因此得到兩位林先生的照護,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

  林獻堂先生的父親是清代的舉人,所以林先生自己的中國學問是有深厚基礎的,有一次他讀到郭沫若的《老子》大為憤怒,在日記上寫道「余讀其《老子》一篇,未嘗研究《道德經》,而便加以攻擊,就中所引的例,又皆曲解、誣,真是可恨。唉!中國有這種刻薄青年,真是中國的不幸」,可見他頗能追述中國的正統學術。在後面要提到的「一新會」活動中,他也曾親自導讀《史記》的〈本記〉部分,也大力支持當時台灣最大的詩社——櫟社。不愧是當時台灣一位有深厚漢學基礎的領袖。

  林攀龍先生從小就到日本讀書,所以他的中文和日文本來就很好,後來更到東京帝大讀書,在1925畢業。他憧憬西方文明,所以在畢業後就又去了歐洲,在歐洲,他在牛津大學,巴黎大學及慕尼黑大學讀書,對英、法、德文都都能閱讀,也對西方當代的哲學有所涉獵,閱讀的書廣及哲學的許多宗派。他回臺之後,開始了非常重要的鄉土啟蒙的活動,成立了「一新會」。一新會是台灣近代史上最有意義的「社區總體重建」的先驅。林先生是長子,所以林獻堂對他非常鍾愛,也因此能對父親有特別的影響。

  我的祖父和一新會的創建及活動有密切的關係。現在在霧峰明台中學的林家史料館展示的一新會照片中,就可以看到有三張照片有先祖父在裡頭。

  如上面所說,先祖父是在1930年到霧峰教會赴任的。事實上先一年(1929),他已奉派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由於彰化和霧峰距離很近,因此可能就與林獻堂先生有所接觸。在這之前,林獻堂先生與台灣基督教還沒有真正的來往,雖然他偶然會捐錢給長老會中學或一般教會的教育機構,但是他對嚴謹宗教性的活動,顯然沒有太多的興趣或同情。1929年的年末,他與林攀龍到教會去「觀視耶穌聖誕」,但卻提早離去,獨留攀龍在那裡,可見一斑。

  1930年的三月,先祖父到了霧峰,即刻去拜候林獻堂先生,這時林攀龍已經離開了台灣,前去歐洲。隨後一年中,我祖父偶然會帶教界的牧長去看林先生。由於教會畢竟是代表著當時先進的社會機構,所以林家在霧峰辦的一些比較大型的活動,我祖父也會被邀請參加。

  那年十月五日,林獻堂的日記出現了這麼一條記載:
  午後李崑玉來問攀龍之住所,與之談論宗教一時餘。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轉折。從此林獻堂開始對基督教(或一般宗教)有了興趣。也因此到了十一月,我祖父要推動禁酒的活動,邀請蘭連瑪玉(Marjorie Learner Landsborough;俗稱蘭醫生娘)來參加,他便帶了蘭夫人來看林先生並接受招待。據林先生的日記所載,由地方士紳來領導這種「非政府組織」的社會活動,竟然會有那麼多人參加,十分受感動。我祖父推動的「禁酒」活動一直持續,一直到1935年的9月才因為身體的關係,而交給其他人代理。

  以後我祖父就更加積極透過林先生來推動宗教及改善社會風俗的工作,而林獻堂也漸漸跟西洋傳教士及具西方先進思想的教會人士有所接觸。那一年聖誕節,林先生由我祖父和蔡培火先生陪同,第二次出席聖誕節的慶祝會,便全程留在那裏,直到完了?止。

  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之後,不只蘭醫師夫婦從此常來霧峰,其他的傳教士和教會的人也由此常有往來。

※ 一新會
  1932年的二月二日,林攀龍從歐洲回來,次日回到霧峰。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後就開始推動鄉里的啟蒙工作。攀龍先生為人謙遜,充滿理想主義的色彩。以犧牲自己提升社會的文化及理性作為他的職志。這樣的人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使人傷感而神往不已。

  他一回到故鄉,就與教會聯絡,因為教會代表的是現代的,以理性為基礎的啟蒙價值。從此我祖父就頻繁出入林家,首先是到林家去教「白話學」(或稱「羅馬字」)。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一新會」的活動。林先生在二月廿四日正式發起這個目的在「促進霧峰庄內之文化而廣布清新之氣於外,使漸及自治之精神,以期許新台灣文化之建設」的民間團體。我祖父就是林先生邀請的召集人之一。


<未完待續.....>
附註
1. 以下主要是根據林先生的《灌園日記》。《灌園日記》由許雪姬等人共同編撰及加註,大約每年一本由中央研究院出版(2000年第一卷出版,現已出到1940年,仍在出版中)。
同作者相關文章:
關於歷史課綱問題的幾點觀察 (第 142 期)
教養、宗教與基督:從《矢内原忠雄傳》想到的 (第 136 期)
李崑玉、李嘉嵩兩代傳道人與霧峰林家的信仰與交往 (第 105 期)
李崑玉傳道師與李嘉嵩牧師--兩代傳道人早期的生活 (第 104 期)
李嘉嵩牧師和岡仔林的早期教會和信仰 (第 103 期)
一封誠懇的邀請信-請參加基督徒人文活動 (第 70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5 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37-4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5期  2008年  4月 另類教育在台灣 105
本期主題:另類教育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8/4/10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目錄s/
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在家教育
當五色鳥再來的時候——雅哥實驗小學.雅歌青少年管絃樂團
森林裡的教育——森林小學的旅遊教學
原住民的部落社區大學的現在與未來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
從解放知識到草根民主的嘗試——社區大學運動
孔夫子與弗雷勒的教育對話:結合儒家教育哲學與解放教育哲學之另類教育
從主日學發展史看基督教教育的推動
李崑玉、李嘉嵩兩代傳道人與霧峰林家的信仰與交往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在杜象的〈馬桶〉之後——我看現代藝術與現代舞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證照熱潮的省思
神愛世人.相約永恒——新莊教會的超教派社區宣教經驗
談「戀愛的迷思」
事過不境遷
同學群像—— 一群愛主並勒緊褲帶的藝術工作者
從陌生到期待
上帝用神研班改變我
從神研班看上帝的差遣
與上帝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