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5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在家教育
全人教育、因材施教和生活訓練則是在家教育的三個核心價值。
關鍵字:
作者/黃夏成 (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理事長)

  當行政凌駕教育內涵時,怎麼辨?
  當教改淪為政治籌碼時,怎麼辨?
  當教育還停留在考試與分數時,怎麼辨?
  當教育的內容只有人本主義和進化論時,基督徒該怎麼辨?
  當我們可以行使教育選擇權時,基督徒可以怎麼看教育?

  學齡前到研究所畢業,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是從人本主義、進化論及物質主義的價值觀延生而來,經過了二十年的浸泡,這些思想已經深深融入一個人的心智了。一個在教會長大的孩子,恐怕也沒有足夠的明辨能力,去分辨真理和世俗的差異;以及夠自覺和堅定的心志,去堅守真道。

  想想看,一天八小時、一週五天的學校教育,跟一週一次兩小時的教會生活,歷經十幾年後,誰的影響力較大?

  「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的夥伴們,是從這些思考去面對在家教育,在經過各種掙扎和尋求後才做出決定。

※ 行使教育選擇權
  欣如媽媽的大兒子小四的年齡,是一個看起來動作略為緩慢的孩子,上課時常常盯著課本發呆,回應也漫不經心,最讓老師頭痛的是,他老是問一些跟課本無關的問題。

  明華爸爸的獨子,小一時在學校總愛見義勇為,教訓那些較頑皮擾蛋的同學,甚至會糾正老師在責備同學時使用負面話語。

  小玲是音樂資優班的小五生,對一般流行文化不感興趣,因此班上較有勢力的小圈圈對她特別不友善,最後影響所及,連老師對她也有微詞。

  上述是這八年來,協會所遇到一百多個例子中的樣本,大部份的家長只能默然承受,一部份則辛苦的多次轉學,只有少部份的家長毅然決然地選擇在家教育。

  這就是「在家教育」相關法案立法的基本精神:在民主進程中,將教育選擇權還給人民。

  民主社會最大的特色是人民有權,政府有能。

  在十年教改下,政府也將教育選擇權還給父母,讓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條件及計劃,為子女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就好比私有財產權、言論自由及投票權一樣,人民有權照顧國家的「頭家」。

  在這個選項的實踐過程中,許多父母也會返校上某些課,藉以成為他們可以運用的資源運用,其他時段就進行個別的在家教育活動。

※ 三個核心價值
  不同的教育價值觀,是最多家長走上在家教育的驅動力。

  教改後的台灣教育更是一片混亂,從行政凌駕教育內涵、版本戰、師資素資不齊,到考試主義和分數掛帥的老問題,越來越多父母希望可以實際參與子女的教養和教育。

  其中,有三個核心價值是在家教育父母渴望實踐的:

(一)全人教育
  耶穌的成長就是最好的寫照。「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路加福音2:52)

  耶穌在智能、體能、靈性(上帝喜愛他)及情感、品格上(人喜愛他),都得到完整的成長。然而,現代教育只教導我們的孩子擁有知識與學歷,長大卻不成熟。

  在家教育透過聖經的教導及信仰的榜樣,彌補學校教育在這方面嚴重的不足。

(二)因材施教
  「教導兒童走正路,他自幼到老終生不忘。」(箴言22:6)

  這裡所提到的「正路」,是指明神為每個孩子所計劃的人生藍圖有所不同,因此乃是按其被造的本意去成長,而不是按照國家或世界的潮流來教養子女,好讓他一生可以走在合神心意的路徑上,不需要反覆改變人生道路。

  在家教育父母可以近距離陪伴和觀察,讓神的生命計劃所產生的驅策力能釋放出來。

(三)生活訓練
  「今天我向你們頒佈的誡命,你們要放在心裏,殷勤教導你們的兒女。無論在家或出外,休息或工作,都要不斷地溫習這誡命。你們要把這誡命繫在手上,戴在額上,寫在家裏的門框和大門上。」(申命記6:6~9)

  現代教育哲學權威杜威博士十分強調的「生活即教育」,其實與〈申命記〉的提醒是一致的。生活場景和素材是有機的教育內涵,唯有藉此才能自然有效地學以致用,不論是生命教育還是知識教育,都以此為依歸。

  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也才能學習並運用以上兩項價值觀,然而,在學校虛擬且封閉的時空中,卻只剩下「記憶」和扁平的「理解」,在經過各種考試後,就安心地忘記了。

  唯有身歷其境才會印象深刻,且久久無法忘懷。

  使用出來的學問才是活知識,對自己和別人都有益處。

※ 如何開始在家教育
  如何邁出正確的步伐?

(一)收集資訊
  收集與你的教育價值觀及目標一致的資訊,以及從事在家教育家庭的心路歷程,參考有效方法,以避免失敗的教訓。

(二)重建家庭關係
  夫妻必須在認知和價值觀上有共識,才不會在目標、內容、教材及進度上搖擺不定,否則孩子會有不必要的挫折感。

(三)整理教學工具
  按照你的教育目標整理相關的教學工具,包含書面教材、網路工具及社會資源,這些工具是讓父母和孩子安心的具體事物。

(四)擬定教學計劃
  運用上述資源,按各縣市的基本規定來撰寫教學計劃書,這是申請在家教育的唯一文件,形式上沒有嚴格的定規,只要真實呈現你的計劃。

(五)建立教學資源及夥伴
  在家教育是離開校園的限制之外,世界都是教室和教材,因此,不是資源不足,反而是選項太多造成目標分散或無所適從。先確認「必修課」,其他千百樣都列為「選修課」。

(六)依循地方法令
  合法才會走得長久和心安。全國所有縣市的法令都大同小異,鬆緊的程度不同並非起因於法令本身,而是學校及審議委員個別解讀和執行的差異所造成。用堅定的心志、具體的計劃及溫和的態度,將無往不利。

(七)視需要而調整
  在家教育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項,不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生命的養成沒有捷徑,不論在校或在家,都有各自要面對的功課,就像工作、理財、健康及人際關係等。不能避免地,一定會碰到困難,但是可以調整觀念、節奏和方法,在堅持基本價值的原則下,靈活地彈性應變。

  在家教育是一條需要付代價的路,是一場持守價值的生活革新運動,我們相信:「含淚撒種的人必歡呼收割!」

同作者相關文章:
當五色鳥再來的時候——雅哥實驗小學.雅歌青少年管絃樂團 (第 105 期)
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在家教育 (第 10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5 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4-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5期  2008年  4月 另類教育在台灣 105
本期主題:另類教育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8/4/10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目錄s/
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在家教育
當五色鳥再來的時候——雅哥實驗小學.雅歌青少年管絃樂團
森林裡的教育——森林小學的旅遊教學
原住民的部落社區大學的現在與未來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
從解放知識到草根民主的嘗試——社區大學運動
孔夫子與弗雷勒的教育對話:結合儒家教育哲學與解放教育哲學之另類教育
從主日學發展史看基督教教育的推動
李崑玉、李嘉嵩兩代傳道人與霧峰林家的信仰與交往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在杜象的〈馬桶〉之後——我看現代藝術與現代舞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證照熱潮的省思
神愛世人.相約永恒——新莊教會的超教派社區宣教經驗
談「戀愛的迷思」
事過不境遷
同學群像—— 一群愛主並勒緊褲帶的藝術工作者
從陌生到期待
上帝用神研班改變我
從神研班看上帝的差遣
與上帝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