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113期 聖神佇咱中間 |
|
|
文化.藝術 |
素筆深情畫台灣──陳義仁牧師的《寶島素描簿》 |
他完全以瞭解和同理,也帶著批判和反省的心情來作畫。其目的不在創作,而是在對話,是牧師本人的自我對話,也是牧師和牧養土地之間的對話 |
|
關鍵字: |
作者/蕭瓊瑞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
|
|
|
握著畫筆的牧者 作為牧養羊群的靈魂導師,以深情關懷的眼神,看待身旁上帝的子民,或是得救的,或是未得救的,陳義仁牧師和其他的牧師或許沒有兩樣;但他和其他牧師不一樣的,是陳牧師有一雙握著畫筆的手,隨時隨地以素描的方式,將這些身邊的人、事、物,一一入畫,賦予深情永恆的形象。
素描是藝術家心靈的明鏡,素描也是藝術家與被畫對象對話的忠實記錄。一度素描被視為正式創作前的準備,但現在大家都承認:素描是一種可以完全獨立,也和藝術家心靈更為貼近的藝術類型。
陳義仁牧師的素描,有他獨特鮮明的風格,尤其是以細筆綿密捕捉的類型,更讓人有一份親切、素樸,卻又深情、細膩的感受。在這種針筆作品之外,也有以鉛筆或炭筆、簽字筆畫成,乃至加上淡彩的作品。
與自我和土地的對話 不過欣賞陳義仁牧師的作品,重點恐怕還不在他這些富有個性的筆觸而已,而是他對身旁景物的觀察角度,乃至用文字去加以詮釋說明的內容,從這樣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一位身為基督教長老會的牧師,卻毫不被外在的規約所拘束,而能以一顆活潑、幽默的心靈,去深入瞭解、體認他所牧養的這塊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各種風土民情。因此他畫老屋,也畫廟,他既畫千里眼、順風耳,也會入廟隨手撕籤詩,……在許多強調「分別為聖」的基督教看來,陳牧師似乎有著些許可以被指責的行為;但從基督徒真正的精神觀,陳牧師的行止,讓人想起耶穌接待那些被鄙棄的妓女、稅吏的故事。
從台灣美術史的發展看,在清代中葉,台灣就有滿籍巡台御史六十七託畫工完成的大批〈番社采風圖〉,專門描畫台灣特有的物產、風俗,其目的是在呈報給大清皇帝觀看、瞭解之用;到了日治時期,也有日人立石鐵臣留下一批精采的《民俗台灣》,是從人類學的角度記錄台民生活的點滴。然而這些作品,儘管都有相當獨特的史料或藝術價值,到底都含帶著異地異鄉的色彩,是以外人觀看的眼睛來呈現;陳義仁牧師素描的可貴,正是陳牧師脫去了這層「他者」的色彩,完全以瞭解、同理、同情,也帶著批判、反省的心情,來留下這樣的圖文作品。其繪作的目的不在創作,而是在對話,是牧師本人的自我對話,也是牧師和牧養土地之間的對話,當然這樣的對話,也就特別值得其他牧者乃至主內兄姊的參考與學習。
彰顯台灣的特色 陳牧師在2004年12月,把這些素描結集成《陳義仁e寶島素描簿》一書發行(人光出版社),從整個順序上的安排,幾乎就是呈顯了陳牧師內心的關懷與期待,也是一個生、長在台灣的「牧者」,心靈成長的歷程和展望。素描簿中的第一篇,就是彰顯台灣特色的〈牛及白翎絲〉,那些身軀龐大的牛隻,靜默地站立在水塘之上,沒有任何一隻可以被清楚地看到牠們的臉,但每一隻的存在,都是那樣的具體、踏實;相對於牛的沈默龐大,輕靈的白翎絲或飛或立的分散在後方的草地上,形成一幅祥和安寧的畫面。陳牧師寫道:
「我生活佇台灣南部,近來時常閣會看著白翎絲,真歡喜。大部分是農業機械犁田的時,白翎絲飛來扱(khioh)吃。有時及牛做陣,歇牛的身軀頂。天頂飛的鳥仔,會當及地面行的牛鬥陣■?,有夠趣味。」
接著,陳牧師又寫道: 「將牛象徵台灣人骨力拍拼的精神,有意思!無像彼號「梅花梅花滿天下」的所謂國花,竟然佇咱生活中無影無跡。另外,大作家林雙不先生時常通過文章、講演強調,用白翎絲來象徵台灣人的純潔高尚。有外多人認同?呣知。我真佩服李喬寫《台灣人的醜陋面》,k?台灣人挖心剝骨。我懷疑:『台灣人純潔嘛?高尚嘛?』但是,林雙不兄提醒我思考,我台灣人的『醜陋』,按怎造成的?……所以伊講:『卡少批leh,互台灣人卡多鼓勵leh。』咱來做牛,也做純潔高尚的白翎絲。」
反映族群的面相 在彰顯土地的特色與精神之後,《寶島素描簿》中是連續七篇有關台灣人與台灣族群的臉(面)。這是陳牧師對牧養子民的反思,他以一種忠實、幾近人類學調查式的細筆,畫出這些人的面容和精神,包括高山族、平埔族、外省人、福佬和客家,乃至外籍新婦這些大族群。但是真正的「台灣人」呢?陳牧師說:
「老實招認,我無能力描寫台灣人面型的多樣化。不過,小可(khoa)知影台灣歷史了後,就會瞭解台灣人的面按怎會生做按呢。平埔各族、原住民各、福佬、客家、中國各省、日本,以及極小數極小數西洋人等等的大雜濫(l?m)。
雖然是偏隘的觀念,我猶原真愛看鳳眼。但是此碼(chit-ma),我跳出迷信,好膽去愛、去畫台灣人多樣化的面。不管此個面互我聯想著日本人、平埔族、原住民、『外省人』,抑是西洋人。台灣人真正?(sui)。我但願有能力去畫。
咱知影台灣人近年來閣濫著真多外籍新娘。我甚至有一個好笑的想法 :『台灣人娶經濟上相對落後國家的查某囝仔,攏會娶著卡?的。所以,台灣人的後代會愈來愈?。』按呢講,呣知會通 ?」
關懷人民的活動 畫了土地,畫了人的臉,更重要的,是畫人的生活。因此,《寶島素描簿》最大部分是台灣子民的生活。較有趣的是,在陳牧師眼中,台灣人生活排在最前面的,不是什麼偉大的事情,而是「產品介紹會」,而且一連三篇。看來在許多台灣城鄉社會中,「產品介紹會」對一般民眾來講,比上教堂或到廟裡拜拜更重要,至少是有趣、有用得多。前來參加介紹會的都是老人家,而且都不帶錢來,以免被說動破財,而目的是聽完後,會有贈品帶回家,包括麵條、洗碗精、面桶等。這樣的現象,也讓人想起早期教會的傳道,看在陳牧師的眼中,顯然特別有意思。
陳牧師對台灣人生活的觀察,是超越信仰、階層的,他會畫〈慶祝聖誕〉,但也會畫〈我的刻佛仔厝邊〉;他會畫〈先輩牧師的印象〉,但也會畫〈檳榔西施 檳榔擔〉。不過在政治立場上,陳牧師顯然是堅實的本土派;他對台灣前途、教育充滿憂心,對受難的政治人物充滿同情,《寶島素描簿》的最後一則,就是以〈手護台灣的心〉來作結束,描繪那「牽手護台灣」的場景。
陳牧師畫素描,就是用素描來寫日記、記心得,經常畫,也就經常想、經常反省,靈命也因此增長、不斷精進。畫的人如此,看的人也是如此。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穹蒼之美.造物之妙──鄭文清的信仰體驗 (第 115 期)
|
.素筆深情畫台灣──陳義仁牧師的《寶島素描簿》 (第 113 期)
|
.生活中見信仰──呂秉衡的油畫創作 (第 111 期)
|
.平安‧以色列——陳惠婷鏡頭下的猶太人 (第 110 期)
|
.有畫要說 (第 109 期)
|
.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再你家裡 (第 108 期)
|
.上帝身邊最美麗的彩虹──基督徒藝術家廖繼春 (第 100 期)
|
.教會與藝術 (第 92 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