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我應該愛鄰人如愛自己,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裡,誰是我的鄰人?我又可以是誰的好鄰人?」曾昭明在本期的首篇文章中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在最後指出:「在全球化的經濟中,沒有人不是我們的鄰人」,在資本主義宰制世界的此時,仍然有基督教信仰者努力將不同的價值觀帶入經濟活動領域,提倡「企業責任」、「責任投資」。關注經濟公義,將信仰帶入投資行為、促使企業更重視社會責任,普世教會已開始有這方面的事工,對台灣教會應該有所?示。
本期的標題可能會讓大家嚇一跳,牛糞和咖啡有什麼關係啊?這是兩篇主題文章,一篇介紹「公平貿易咖啡」──以合作社等模式生產對環境友善的咖啡、減少中間剝削、讓生產者獲得合理利潤;另一篇是談席娃博士如何提倡傳統有機農業、力抗以基因改造致富的大種子公司,曾有人贈送牛糞想侮辱她,她卻很高興說:「這是很好的有機肥!」
關於經濟公義的議題廣泛,本期的主題文章聚焦在農業的處境。不久前,苗栗縣政府破壞尚未收割的稻田,想迫使不願土地被徵收的竹南大埔農民屈服,反而激起眾怒。我們的社會仍存有對農作的敬意,在我們的文化中,毀壞莊稼就是毀壞生命。大埔事件再次讓人思考農業文化的價值,以及如何面對工商部門和農業部門的競合。「台灣農村陣線」的蔡培慧告訴我們:農業衰退會威脅國家安全,另一位社運工作者房怡諒則介紹菲律賓農民的悲慘處境。另外,我們邀請周勉(M.P.Joseph)教授從神學的角度探討傳統農業被邊緣化的現象,他是來自印度的學者,長期關注全球化議題,強力批判「新自由主義」。
另外,我們在「潮流脈動」邀請到洪財隆博士談ECFA。他認為ECFA基本上等同於WTO架構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但台灣和中國關係特殊,他擔心台灣對中國經貿單向的「不對稱依賴」可能導致政治不利,包括無法取得對等談判地位等,尤其是讓北京取得壓抑台灣主權的支點優勢。
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剛成立,台灣平信徒盧悅文當選執行副主席,她為本刊撰文介紹這個機構,亦呼籲台灣教會應主動關懷普世弱小肢體。
本期文章篇篇精彩。「教會人物檔案」介紹在精神醫學和平反二二八上極有貢獻的林宗義教授,「厝邊頭尾」報導致力保存巴宰族文化的鯉魚潭教會。「信仰生活」作家宋澤萊談他對因信稱義的認識,「母語葡萄園」王昭華勇敢談人生體驗與信仰抉擇,值得細細咀嚼。「大專世界」的幾篇營會心得,真摯可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