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6期 基督教美學
字級調整:

家書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關鍵字:
作者/江淑文 (新使者雜誌創意及推廣總監)

從2012年9月開始,進行新使者叢書9《信仰的記憶與傳承—教會人物檔案2》的編輯作業,一直到今年5月底,終於付印、出書。這本書是集結〈台灣教會人物檔案〉中的檔案,重新整理、查證、編輯,彙集成書;第一本於2001年出版,事隔十餘年,在眾人期待下,推出第二冊。 

如夏文學牧師所言,〈台灣教會人物檔案〉是《新使者雜誌》多年來頗受歡迎的長壽招牌專題,歷屆總編輯、主編非常用心,好幾次,就算在送印前最後一刻,也要將這個專欄文稿補上,不曾遺漏過一期。

在編輯叢書的過程中,再一次的細讀每篇文章,重新經歷信仰前輩──在台灣的外籍宣教師、本地牧師和平信徒的信仰見證,感染到他們的熱情,會有一股暖流從內心流竄全身。更甚者,有時一瞬間引爆的感動,我僅可以用「會起雞皮疙瘩」來做形容。冷熱交替的激盪,心情的起伏,只能暫時放下工作,在禱告中用感謝的心來回應上主對我們台灣的憐憫,差派這些信仰的先行者。 

編輯的過程,因為內文的確認與照片的整理,必須和原作者或是文章中介紹人物的後代聯繫。幾位原作者認真協助我們,再次考證其作品,以求真實、無誤的呈現先人信仰的見證。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一位人物的後代幫我們補齊欠缺的照片,並一再的感謝新使者,讓他們有機會想念家人,再度經歷前人的腳蹤,提醒自己信仰上的傳承。 

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不只記錄了過去發生過的事,呈現了信仰見證,實實在在的提醒後代的人:「你當要如此行!」

同作者相關文章:
紀念一位無私的給予者:林宗要牧師 (第 198 期)
在安靜中呈現生命力的歐保羅 (第 180 期)
謝謝你們約我 (第 145 期)
無價的肯定 (第 140 期)
你們一領一 我們一領三 (第 139 期)
最好有這樣一百個你 (第 138 期)
教會是婦女的 (第 137 期)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第 136 期)
畢契力量大 (第 135 期)
歡迎使用 (第 134 期)
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第 133 期)
繼續發光 (第 132 期)
這是保護色 (第 131 期)
我也想放一本 (第 130 期)
隨風撒種 (第 129 期)
一年接一年 (第 128 期)
12歲以後的耶穌可以去哪裡?從長老教會的組織體系探討青少年事工的定位 (第 126 期)
請跟我一起讀聖經——盧俊義牧師的牧會異象 (第 122 期)
十九歲的選擇 (第 117 期)
因為一生才這麼一次 (第 94 期)
在網路中築夢-從心理需求看網路交友 (第 74 期)
累了,分了 (第 66 期)
宿舍關門後的話題 (第 64 期)
別人的東西永遠比我們好 (第 59 期)
雅各的夢,不是我的夢! (第 57 期)
這下補過頭了——論研究所補習班 (第 55 期)
我的新鮮人戀愛學分 (第 53 期)
週休二日的分享:在台老外篇:台灣逍遙遊 (第 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6 期 基督教美學 (78-7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6期  2013年  6月 基督教美學 136
本期主題:基督教美學
發行日期:2013/6/10
基督教美學
基督宗教的美學—在神學與靈修當中遇見「美」
藝術與信仰:從美感認識信仰、從信仰中體會美
教堂裡的現代藝術——衝突與接納
有意義的教堂美學
從《公東的教堂》探索教堂美學與信仰
我的亞洲基督教藝術經驗
學習聽聞大地的聲音
在工作、祈禱與靜默中和上帝重新相遇——我在曠鄉(下)
打造從心而出的美麗環境
「吃」與「饞」
旅行中的心靈相機
話說彌迪理牧師
教養、宗教與基督:從《矢内原忠雄傳》想到的
媠䆀無比止
參與 WSCF-AP Women Doing Theology 心得
核四?核能?究竟為何而反?
成為天國的富翁
三驚有夢——讀吳祥輝的國家書寫三部曲系列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