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8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大同小異基督教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執行總編輯)

策劃本次主題時,編委們關心的是:「在這個時代,怎樣的信仰才算是基督教?」一方面,近來不少新興宗教披著基督宗教的外衣,使用基督教經典和術語,讓有些基督徒感到迷惑不安;一方面,走成功神學路線的巨型教會,教會人數成長快速,可是信仰的內涵卻變得媚俗又僵化。獨一真神的信仰,使得基督教有一元化的傾向,但若從歷史事實來看,這個信仰的種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開出許多不同的花,在我們的時代,也將有很多的新形貌。對於不同的信仰文化,我們應試著了解、包容,但仍然需要不斷問:「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什麼?信基督教,是怎麼回事?」本期多篇文章試著回答這樣的問題,歡迎讀者一起來體會。

盧俊義牧師指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帶給人不同的生命觀:「 基督教講永恆生命的第一步,是從改變生命的價值觀念做起。和耶穌連結的人,會得到生命的勇氣,能夠面對生命的苦難,不會懼怕。」王貞文牧師的文章也有類似的基調,強調與耶穌同揹十字架的精神,「 盡我一生,我會持守這信:以耶穌基督為信仰的核心,以十架的救贖為我此生最甜蜜的經驗,以甘願為主受苦的決心,進入這個世界,以參與在『成為盼望的記號』的教會為我的歸屬。」

那作為信仰團體的教會,應該有什麼樣的使命與作為?龔立人教授給了我們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提醒我們要能辨識教理、教義和意見之分別。「真正的合一是因上主的合一,並聖靈在我們當中工作所致,而非因我們有共同道德或政治目的。」年輕的學者Ljavakaw Tjaljimaraw (謝易宏)則以一篇長文分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當前的政治與社會參與,並提出建言,期待教會能在台灣社會受苦的當下,發揮影響力。石素英教授的文章是田野調查的成果,呈現較少被注意的、台灣教會內自發的靈恩運動現象。教會如何參與社會行動、如何面對信徒的靈性需求,都是重要議題。

第一代的信徒為何會走入教會?廖斌洲、林佩蓉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看到基督教的吸引力。福音本身有大能,並不需要太多花俏的花招去推,只要信徒和牧者有樂於分享的態度、誠懇的愛心、會指引人讀聖經。

台灣社會近日太多令人難過不平的事情。關廠工人的境遇、大埔強拆事件等等,盧其宏、王美書的文章對此做了信仰反省。學生投稿的「大專世界」,也可以看出年輕人關懷弱勢者的心意與行動。「母語葡萄園」特別刊出吳易澄譯寫的「你敢有聽到咱唱歌」, 八月初在悼念因軍中不當管教枉死的下士洪仲丘的20萬人集會上,這首歌廣為傳唱。

新譯的客家聖經去年出版,長期參與這項事工的曾昌發牧師分享箇中酸苦甘甜。「台灣教會人物檔案」主角是台灣教會公報社的資深檢字工林百萬,在他手上完成許多白話字書籍的出版。願我們感謝這些付出,珍惜父母話。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8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8期  2013年  10月 大同小異基督教 138
本期主題:大同小異基督教
發行日期:2013/10/10
大同小異基督教
我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
合一與大公:論教會多樣性的弔詭性
盡我一生持守這信
長老教會當前的政治與社會參與
復興?更新?靈恩運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靈恩現象
客語聖經背後的故事
不一樣的六學分——南神雞蛋花與台南鐵路東移事件
記2013TKC青年大會「青潮而出
尋找信仰的根--第九屆全國大專同工訓練營心得
我的信仰歷程
走進悲傷靈魂的信仰──我所堅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路
林百萬與白話字
無辜人的血
昨日拿伯,今日大埔。以利亞在哪裡?
你敢有聽著咱的歌?
讀經筆記12  稱呼Pa-lia̍p-pa “sī chi̍têkhióng-pò͘-hūn-chú.”敢tio̍h?
最好有這樣一百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