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36期 文學與教宗 |
|
|
本期主題 |
聖經與文學 |
|
|
關鍵字: |
作者/梁重光
(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普林斯敦神學院神學碩士,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七星中會中坡教會牧師。)
|
|
|
|
閃族為世界文明開創三大宗教:猶太教(Judaism)、基督教(Christianity)和伊斯蘭教(Islam);這三大宗教有許多共同點,其中之一是它們被稱為「聖書的宗教」(Religion of a Book),因為它們都有其經典,可見經書(Sacred Writings)對於這些宗教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基督教的聖經(the Bible)包括舊約(Old Testament)和新約(New Testament)。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場,因為對於猶太教而言,根本不稱其經典為舊約,所謂的「舊約」就是他們的經典(Bible),別無其他。因此,站在宗教互相尊重之立場,大都以希伯來聖經(Hebrew Bible)來取代帶有價值判斷的稱呼「舊約」(OldTestament)。
基督教的聖經和希臘的悲劇、史詩是西方文學的靈感泉源,也是西方文學的支柱,尤其是聖經,對於西方的文明有其不可磨滅的影響。從中古時期,除了眾所皆知的但丁Dante)的偉大作品神曲(Divine Comedy)深受聖經影響,描寫作者遊地獄(Hell)、煉獄(Purgatory)和天堂(Heaven),以高貴的文學型式表達,其他有許多則以較平凡的文學型式寫出許多的神蹟劇(Miracle Plays)或稱做奧蹟劇(Mystery Plays)。這類品是將聖經故事給予戲劇化,且大多取材自新約的故事。
文藝復興興起一股以人文思想為重的熱潮,這時的文學作品都從舊約找尋體材。大衛和拔示巴的故事成為劇作家George Peele創作的來源,他寫了The Love of King Davidand Fair Bethsabe。 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作品也深受聖經的影響:在哈姆雷特(Hamlet)我們可以發現摩西的影子,哈姆雷特如同摩西受召命來清除王宮的罪惡。暴風雨(The Tempest)的主角Prospero,在莎士比亞的刻畫下,如同創世記的約瑟,用寬容來對待存壞心的兄弟。彌爾頓的失樂園(Paradise Lost)和復樂園(Paradise Regained)是有名的聖經史詩(Biblical Epic Poem)。
小說方面,我們都知道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是一本宗教的寓言小說,作者本仁約翰將基督徒的品格、考驗和信仰歷程的遭遇全都擬人化。在Daniel Defoe的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我們看到約拿和浪子的經驗的結合。白鯨記(Moby Dick)更是以約拿和大魚的故事為架構的象徵小說。
聖經以其豐富的人物、耳所能詳的故事、比喻、主題影響了許多的文學。耶利米十八:18「我們隨時有祭司教導我們,有智者輔導我們,有先知傳達上帝的信息。… 」這指出以色列人民從三方面來學習上帝的話:祭司、智慧者和先知,也就是說希伯來聖經可簡單分為祭司文學、先知文學和智慧文學。仔細畫分,又可細分作:神話、族長的故事、散文、詩歌、戲劇、書信、寓言、比喻、回憶錄、講道和語錄等。
■聖經中的文學筆法
1.平行的記載 所謂平行的記載是用兩則故事或人物來做比較,用來強化、比較或增加讀者印象。路加的作者顯然用這方法來描寫耶穌的出生。作者用施洗者約翰的出生與耶穌的降生做平行的處理。這兩個嬰兒都是從上帝的應許來出世,上帝差天使加百列來傳達消息。然而身為祭司的撒迦利亞卻對天使的話起懷疑而受刑罰,平信徒馬利亞反而謙卑順服:我是主的婢女;願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一:38)
另一平行的記載是路加二:41-52和撒上撒母耳小時的故事。它們的相同點 是:這兩個家庭都是敬虔的上帝子民,他們照規定上聖所、聖殿守節(撒上一:3;路二:41);撒母耳在示羅的聖所得到上帝的啟示(撒上三:8-10)。同樣,十二歲的耶穌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得到確信,他必須在他父親的家裡(路二:49)。這兩個孩童出人意料地得著上帝的啟示,這是身為祭司的老師以利,和養育耶穌長大的約瑟、馬利亞所無法明白的。我們也發現「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路二:52)和撒上二章21、26節也有相類似的地方。
2.童話的型式 大家都熟悉灰姑娘(Cinderella)的故事,我們也可以此來解讀約瑟的故事:約瑟是這個灰姑娘,他的哥哥們是虐待灰姑娘的繼母和姊妹,而法老則是提升這灰姑娘的仙女。同樣路得記的故事也有灰姑娘的成分:路得這個灰姑娘終於找到她的王子波阿斯。
另一則是約拿書。說到約拿書不禁讓我想起童話故事傑克與魔豆。這兩則故事有其共通點:即魔豆一種下馬上長大到天上;同樣,約拿書所記載的蓖麻樹也是一夜之間長大(三:6,10)。許多在現實的世界不會發生的事,卻能在童話故事的類型內發生。因此,那棵一夜長大的樹也可以在第二日受蟲咬,馬上枯焦(三:7)。
3.反諷(Irony) 這是很常見的文學寫作方法,有增強讀者印象的作用。約拿書的作者就抓住這方法:這個上帝的先知約拿竟然違背上帝的命令(一:3);船遇大風浪,所有的船員都求助自己的神明,惟獨約拿在船艙沉睡(一:5-6);約拿告白他所信的上帝是創造大海、陸地和天上的上帝,但很好笑,他竟然想要逃離這位上帝(一:9-10);這些外邦的船員比約拿更虔誠呼求上帝,更有愛人性命的心(一:13-16)。
其實約拿書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先知,他了解上帝管理一切的宇宙:大風、海浪、大魚、熱風、蓖麻樹,甚至小蟲。上帝愛他所創造的萬物,也愛他所創造的人類,但是以色列人卻活在狹隘的種族主義中間。這種反諷的寫法頗能讓人深思。
4.典故(Allusion) 像耶穌十二歲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的故事,可以看為是用孩童撒母耳在示羅的聖所學習事奉上帝的典故。馬太福音描寫耶穌的山上寶訓也是用了摩西頒布上帝法律的典故。
新約在描述耶穌時,常用約瑟的典故:在家中是父親的愛子;被自己的兄弟出賣;拯救自己的同胞免死於飢荒。對施洗者約翰的描寫也明白說他是以利亞先知。
5.人物的刻畫(Characterizations) 當聖經在描寫大衛和拔示巴犯罪的故事,特別記載大衛生活的墮落:第二年的春天,正是諸王出戰的時候,大衛卻派約押出戰,自己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生活也是懶散,睡到黃昏才起來。作者用這樣的人物刻畫來記載大衛犯罪的故事。(撒上十一:1-2)
一般我們對大衛的印象是英勇、聰明、身經百戰的勇士。但是在撒上十八章,作者所刻畫的大衛是一過氣的軍人。當他也要上陣的時候,他的部下委婉相勸,因為大衛若出陣是增加部下的麻煩。在此,大衛被刻畫成一位老態龍鍾的老人,在城門口目送他的軍隊出陣(撒上十八:1-5)。這樣的刻畫是用來強調大衛愛押沙龍心切而變懦弱。
另一則是耶穌的比喻,即一般所謂浪子的比喻。我們發現耶穌所說的這比喻的中心並不是放在這浪子的身上,因為在比喻裡,對這父親有非常深刻的描寫。當小兒子回來,「他離家還遠,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愛憐,奔向前去,緊抱著他,不停地親吻。」(路十五:20)這樣的刻畫,使我們對這慈愛的父親有深刻的印象。其實,這父親不只是接納他的小兒子,他也以同樣的心境來接納大兒子。當大兒子知道是弟弟回來,父親歡喜慶祝時,就生氣,不參加宴會。這慈愛的父親知道此事,也採取主動,出去勸他,提醒他做兄長的責任。
■結論 聖經的人物、主題、故事被廣泛地運用在文學作品上,而聖經本身的寫作,也充滿許多文學的技巧。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待這兩者的關係?
1.對聖經的熟知會幫助我們對文學的了解。
2.把聖經當作文學來看可以糾正信徒對聖經的盲目崇拜(bibliolatry and unreflecting reverence)。
3.可以縮短信徒與非信徒對聖經了解上的差距。
4.增加一些觀點,減少誤解聖經。
5.聖經神學的研究也補足一般文學對聖經的誤解:如創世記該隱額上的記號,應該是上帝救恩的記號,但在文學上卻被當作魔鬼的記號。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當牧師一定要唸神學院嗎? (第 42 期)
|
.聖經與文學 (第 36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