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39期 倒數1997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香港九七的思量
關鍵字:
作者/章傑 (旅港台灣人。)
  時間對香港人來說似乎特別地無情,幾時還在說幾年後香港的主權就要交給中國,天安門前所謂回歸的倒計牌數字,現在只剩100天了。這東方之珠的港九住民即將無奈與憂慮地接受這歷史性的日子。

  其實早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裡,簽訂在1997年7月1日歸還中國因鴨片戰爭而割讓的香港島及1860年、1898租借給英國的九龍半島、新界地,港人心裡已開始有所準備,許多惡夢也跟著來到。然而,房地產、股票日來漲得不像稱,甚至港府被要求出面安定人心;外表看來,越接近這日子,經濟、金融越澎湃,好似這是個大好日子,但港人心裡有數,惶惑、不安,對將來沒多大信心,產生很大的信心危機。原已打算移民國外的人士,年來都紛紛加快腳步。

  要知道香港近六百萬的市民中,大約三分之二是在1949年後,因不滿內地的生活情況或親身經歷過程度不一的政治迫害,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猶有餘悸的逃難移民。其中有很多是基督徒,經文革的殘害而遠離家鄉來港定居的。

  香港,曾經在安定中求繁榮,由於人民的勤奮,使這塊彈丸之地以「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亞洲四條龍之一」、「東方的明珠」聞名。而大多數的港人對"1997"存有恐慌是可以想像的,除了他們已習慣了殖民地的政體和生活方式,特別是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更使他們對"祖國"失去了信心,懷疑這個"祖國"會以武力、刀槍對待和平抗爭的人民,那還有什麼可信任的呢?事件之後,大批的移民遷居美、加、澳、紐,也顯示出港人對中國政府缺乏信心。

  香港的潛力很大,雖然三、四十萬移民帶走可觀的人才、資本,但豈能將600萬的港人全部遷走?大家還得在這裡活下去,而理論上中國的政策是政治與經濟分開處理,大家對鄧小平「五十年不變」只得無奈地期待著。五、六年來,筆者頻頻出入台、港,現僅就幾方面來思量九七問題。

一、政治局勢的顧慮
  隨政權的轉移,政治局勢的顧慮是最優先的,港人在異民族英風統治下過了百年,,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日本佔領有短暫的分離之外,它一直保有安定和相當程度的言論自由。英國政府雖帶有高壓的統治,但司法獨立,上下無特權,確實保障了人民的自由。至於過了深圳的地界,與大陸的情況相較,真有天壤之別。在那裡沒有人權,要抓人就抓,燒死了一大堆的人也無公道可討,言論分貝高了些就以國罪論,要勞改、坐牢半輩子的。

  目前,成立了不受人民選舉影響的臨時立法會,選舉了特區的行政長官,與現任的港督打對台戲。而由北京安排選上的臨時立法會的籌委們,開始運作這些御用委員至在北京開會,並由其所組的法律小組建議廢除或減少25條與港人的人權、公安、自由相關的法則──這些都是港人好不容易爭取來的自由,現在卻主動要求放棄,這算是哪一門的的政治?其實這些被選上的籌委很多是在二、三年前在港立法局落選的人士,港人所唾棄的人士竟然在中共的操作下,代表港人發言,正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諷刺,香港臨法會的公信力有多少亦可想而知。

  還有,當英軍逐步撤離之時,就傳來了解放軍的先遣部隊要返港的法律地位問題。這部隊的進駐,是中國行使主權的重要表徵,但這些軍人若在港犯案時,是否應受香港現行法律管束呢?而港人對解放軍的印象還停留在天安門的惡夢中,難怪一想到未來就怕怕了。

二、經濟面的起伏
  經濟活動的開放自由是香港的命脈,美國總統柯林頓說:「它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開放市場。」香港的經濟活力是來自自由體制下港人肯埋頭苦幹帶來的效果,並帶動亞洲經濟圈的金融流動,香港的國民生產總額不亞於台灣、南韓等國,若除掉日本、汶萊外,個人平均收入在亞洲一直是數一數二的。

  九七年,香港經濟一片好景,股市、房地產全面上揚、創高峰記錄,有人也很樂觀地認為九七年對香港來說,不僅面臨主權更迭,經濟也重新納入上升軌道,是可以持續繁榮下去的。中國大陸需要這個門戶常開,相信它會花心血執掌這塊寶地,且要以此證明「一國兩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行得通的,也是未來收回澳門(台灣?)的重要模式。

  香港與大陸以水相隔3.5公里之上,九七之後,人口的移動一定更難管制,因以英國人對香港入境的嚴格管理,還是阻擋不了四十年來人口由200萬增加到650萬人,這還不包括非法入境的移民。主權轉移之後,大家想「都是中國人,香港是我們中國的」,屆時大批內地人口會因嚮往香港的繁榮、安定而來定居。比較大陸工人與香港工人的工資收入差太多了。大陸一個工資若有六、七百人民幣就不錯,在香港多20倍,賺一萬多的不算少,你沒看到許多福州人寧願冒生命危險、付四、五萬人民幣偷渡到美國、日本,何況要進來香港有何困難?未來,香港人口的激增將帶來當地經濟形態的改變與就業競爭的嚴重局面,這是很多問題中的一個例子。

三、社會風氣的惡化與文化衝擊
  港人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已養成守法、尊重法制的好習慣,大家都很自重,特別是公務人員的廉潔、服務態度的好、工作效率之高是亞洲舉首的。雖然本地有一個"廉政專員公署"負責檢舉各界的貪污,獨立向總督報告;紅包文化在香港一直是行不通的。這裡的公共設施齊備、交通方便──大巴、小巴、電車、地鐵縱橫其間,又便宜、又方便,駕駛員態度極好,不會緊急剎車、靠站不停、放鴿子、罵人等,下站時也不會迫你快下車,上車時一定看好入座才開車,安全可靠又準時,真是居住香港的一大享受。

  你至大陸旅行、在街道行走會沒有安全感,人人自危,看周圍的人如敵人,香港的社會風氣就不是這樣。另外,九七移交之後,市民必然要經過一段文化上的適應,那些相關的街道名稱一定會改名,如英皇道、皇后大道、愛丁堡廣場、羅便臣道,又如一些皇家機構,如皇家天文台、英皇御淮香港賽馬會等亦必須改名。

  語言上也是一大調適。廣東人對講官話(普通話)一直有抗拒的淵源,現在普通話必得開始流通各方,法院也要規定以普通話代替英文,成為公用語。七月之後,大部分的律師、法官會碰上困難,因為一百年來英文一直是官方的語文。

四、教會面對九七的反省與適應
  以上列舉的三大項,應可作為教會面對九七的背景來了解,因為教會不是孤立於香港社會外的。無論處在何種情況中,教會仍要繼續宣揚福音、服務人民;教會也脫不了政權轉移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近來,香港教會也很少人會天真地說:「該撒的歸該撒,上帝的歸上帝」,或者「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河水不換井水。

  基督徒是抱著終末論的信仰,守住基督的教訓,在逆境中靠信心克服萬難,並盼望著光明、拯救的日子來臨。目前教會中多傳講希望與安慰的信息,鼓勵信徒站穩腳步、堅定信心,邁向香港的新紀元。

  回憶過去的香港教會,特別是1984年九七中英聯合聲明發表之後,包括大部分基督徒的港人心中一直對將來有所不安,失去信心,移民潮洶湧,房地產下跌,股票一上一下。好多基督徒回想起文化大革命對宗教的迫害,信徒被抓去勞改,教會產業被充公等可怕的歷史,紛紛辦理移民出國。據說有一教會的牧師要求宣教會為所屬本地牧師們辦理美國簽證,以作為在香港繼續服事的條件;也有數起教會以拓展外地宣教為由,把房地產轉移至別地。

  香港教會一直受殖民政府特別的關照,早期就有教會在價值昂貴的地皮上蓋學校、幼稚園、醫院,服務教會及社會,貢獻良多。當然,與西方差會關係密切,得到頗多資助,使香港教會發展很快。目前,港九的基督徒有40~50萬,教會禮拜堂800間左右,信徒與人口比率約為百分之八左右,算是在港有相當影響和貢獻的社會團體之一。

  但有人說,"九七"暴露了基督教會的弱點,使基督教更內向、消極起來,並顯露出極自私的面。這幾年來,移民到海外的專業人員中,基督徒佔的比率極高於非基督徒,也有數目不少的牧師、教職人員對海外宣教特別有新異象,受海外的呼召攜眷移民出國。牧羊人臨危先走、放下羊群無人牧養的教會也不少。

  以現有的"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裡面有些條例是叫教會無法自主處理事務,對傳教人員的資格認定也都超過常規。國務院宗教事務局葉局長在去年六月中訪問香港時,在香港六大教組織歡迎宴會上提到,這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保護宗教團體的合法權益的規定,不會在香港貫徹實施。但要求宗教團體尊重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祖國,在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的情況下,走愛國、愛港、愛教之路。

  那些言論聽起來與台灣在白色恐怖期,國民政府內政部官員的口氣有些類似,好像有一點道理。何況江總書記也口口聲聲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那將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這會不會與基督教會宣揚的「耶穌是救主」相抵觸?若小官員們以此作管制的藉口,教會又當如何?教會必然要做最惡處境的打算。

  喜聞教會方面開始有反省的舉動,勉勵港人基督徒不要逃避,而是以信心面對,把九七看作是另外一個契機,走出信心的路。基督教素來是帶希望給人的宗教,因為人生本來就不是一路平坦、安穩,但相信主會帶領我們走過任何危險的道路;祂是歷史的主宰,必時時與信靠祂的人同在。

  目前香港的教會可以說是分裂、各辦其政,缺少合作、合一的見證,將來教會面臨變動的政局,必得合一、團結,才能在教會使命的策略上帶來正面的效果,負起受託負的宣教使命。
同作者相關文章:
香港九七的思量 (第 3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39 期 倒數1997 (5-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39期  1997年  4月 倒數1997 39
本期主題:倒數1997
發行日期:1997/4/10
目錄s/
編者的話
香港九七的思量
香港基督徒對九七的經歷和反應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台灣人對於香港問題的看法
一個台灣人眼中的「九七」
願成為耶穌醫治之手的基督徒──高仁愛醫師
基督徒與直銷文化
哈與聖詩補遺(四)
中國的三自教會-從聖經觀點的評論
愛的迷思
愛情方程式
基督徒可以拿香嗎?
我的成長
從基督教倫理學的觀點看同性戀
同志基督徒的性、愛、婚姻
同性戀合理?
基督徒看同性戀------精神醫學的觀點
對CNC校園論壇之看法及其未來發展
親愛的羅牧師,您好!
答主內齡儀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