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8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關鍵字:
作者/黃伯和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心靈」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它一方面指的是表現在人格、價值觀念的內在生命狀態,同時它也是人孕存希望、吸納人生意義的觸媒。人的心靈可能污濁,使價值觀念偏差,人格扭曲;人的心靈也可以明亮、可以暗昧,使人活得或愉悅、或憂鬱。但是無論心靈是作為人的內在生命狀態或是對應外在情境的媒體,心靈是可以塑造、可以建設的。心靈既是抽象的,它必須藉由文化來顯露,也受文化的約束。談論心靈,因此不能不談文化。又文化的產生與存在是依附於歷史來做為它的舞台的,因此對人的心靈做反省也是脫不開其歷史經驗之解析的。心靈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它會扭曲、腐化、墮落,同時,它也可以導正、更新、重建。對應於這樣一個可變性的心靈,我們談論心靈才有意義可言。依照上面對心靈的界說,我們可以說,對台灣人心靈的討論,其實也是對台灣歷史、文化的觀察與解析。抽離台灣的歷史、文化談論台灣人的心靈,無異是對台灣人心靈的再次扭曲與摧殘。

  回顧歷史,數百年來塑造台灣人心靈的台灣經驗與文化,可以說盡是悲情與苦難。台灣人民無論哪一個族群,基本上都是移民(最近有學者提出台灣是南太平洋一帶原住民的故鄉,此一學說尚待印證),移民雖有先後之別,尋求一個新的安身立命之地的願望卻是相同的。我們可以說,移民背後總是隱藏著原鄉的苦難與脫困之盼望的。然而這群尋求出頭天的移民後代在台灣卻不幸的一代接一代的遭受外來強權的蹂躪、欺壓。是這些移民的子孫用他們的血汗撐起了這一片天空,墾拓出這一片大地,他們卻從來不是歷史的主體,不能做自己的主人,不能享有自己勞苦經營得來的果實。歷史本質的扭曲,自然的造成文化內涵的偏差,對整體歷史的認同一旦喪失,人們只好尋求堅守自己的利益;對未來既然沒有可盼望的,眼前的一切乃成為價值的依歸,於是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心態橫行,急功近利、功利主義的現象成了社會價值的主流。歷史經驗既然任人操弄,文化、價值缺乏穩定的取向,台灣人的心靈也自然的飄泊不定。尤其近年來,台灣社會雖然歷經解嚴,黨禁、報禁解除、總統直選等一連串社會開放的措施後 ,在內部族群的矛盾,外有中國霸權的粗暴威脅、欺凌下,台灣社會不但未能享有多年來奮鬥的民主成就,反而是人心渙散、社會失序。飄泊的台灣人心靈亟需一個安穩的靠岸,一個歇息的故鄉成為現階段台灣文化的一個獨特的特質。我們可以從最近台灣社會宗教活動的昌盛、興旺,許多人對宗教不分正邪的一擲千金;每一有宗教弊案發生,其所牽涉之金錢舞弊都動輒上億元的情形測知台灣人民心靈的空洞、徬徨與渴求。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因此是當前台灣社會改造的迫切議題。然而心靈寄託並不是隨意找一個碼頭靠岸就可以的。我們既然認為心靈是內在的生命狀態,是人對應外在世界的的觸媒,真正能滿足這一個心靈需求的乃是人之為人的要素。換句話說,尋求心靈寄託不能不先講人存在之價值與意義。一個不能面對人之生死、目的與價值的心靈寄託將只不夠是逃避式的心靈麻藥,不是真正的心靈歇息之所。唯有在確立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後,我們才可能對所承襲的歷史、文化經驗做解析與批判,進而從改造歷史,更新文化著手來重建心靈。

  心靈的重建也是一個人人格的重建,是使人成為「新造之人」的更新工作。這不只是社會改造的工作,同時也是宗教淑世的任務,是基督教宣教的課題。這乃所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慶祝宣教一百三十週年時,針對台灣當前的處境提出了「光照台灣,重建心靈」的宣教口號。然而,三、四年來此一標語用了再用,台灣社會卻亂象依舊,教會的宣教似乎也沒有更具體的作為。如果我們觀察這幾年來的教會相關事工,從「重建心靈」的主張提出以來,除了總會舉辦過幾次研討會,尋求共識探查可行方案外,此一重建心靈的主張就只停留於口號式的宣傳,以及期勉教會牧者講壇上的解說與勸勉罷了。教會所真正付諸行動的其實有限。許多對此一議題憂心的同工認為除非台灣的政治情勢改觀,否則心靈重建的目標將無以達成,這種想法並沒有錯,但卻是本末倒置。以台灣目前的情境觀察,政治改革的最大障礙正是來自台灣人民心靈的扭曲與腐化。在長久受壓制後,沒有機會作主人,如今即使有了機會,卻仍是既不敢也不願擔負自己作主人的責任與權力。我們怎麼能期待一個生病的心靈起來建構健康的社會、國家呢?

  從歷史經驗的分析與觀察,台灣人的心靈病症是經歷長期凌辱所造成的恐懼、畏縮心靈,因為缺乏自信,而容易被幾句好話感動就輕易的妥協(容易被統戰),對外既受委屈,只好把怨氣發洩在自己人身上,於是外鬥外行內鬥內行,而鬥起自己人來一副學自統治者的嘴臉不留絲毫餘地。我們只要看看台灣反對黨的政治人物,得勢後對待長期支持他們的人民的態度,就可一目了然。此一觀察並不是要證明台灣人的人性是劣於其他民族的,或台灣人是比較邪惡的。正好相反,此一觀察只是告訴了我們台灣人心靈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他們所經歷的歷史苦難的深重。在明白了這些病因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為台灣人心靈的重建開具藥方。

  恐懼畏縮的心靈需要的是「安心」。如何安台灣人的心是重建台灣人心靈的最基礎工程。近年來,台灣社會的宗教發燒,正說明了台灣人尋找「安心」之道的急迫性。然而,安心並不是鴉片式的麻醉。而是必須找出恐懼的原因,對症下藥。如何建立台灣人的自信、自尊,如何促成台灣人對外不吭不卑,對內親愛相待,重建台灣人對生命價值的看法與人生意義的態度,都是「安心」的藥帖。而這些藥方需靠宗教的教義宣導、禮儀實施,以及教會的團契生活來加以落實。我們很高興看到此次由總會所舉辦的「台灣前途研討會」能提出把台灣前途的關懷內化在教會宣教的內涵中,實施在社區宣教的事工裡。如果此一關懷台灣前途的新取向能夠確實而具體的落實,教會藉著與周遭社區的人際互動,把愛與關懷傳播在社區中,把人的救贖與終末的盼望分享給人民同胞,相信雖然表面上的政治氣氛會減少,幾年後當我們的社區事工有了成果,我們會發現台灣人的心靈寄託就在我們的社區中,就在我們的愛與關懷裡。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教會合一運動在台灣——論台灣教會的教派合作關係 (第 90 期)
為何信仰告白須重新制定? (第 80 期)
「敬拜讚美在禮拜中的位置」 (第 69 期)
編者的話 (第 60 期)
智慧的語言 (第 59 期)
編者的話 (第 58 期)
在台灣的新處境中再思「政教關係」的議題 (第 56 期)
全球化趨勢對教會的挑戰 (第 55 期)
信徒(laity) (第 54 期)
為什麼要以新眼光讀聖經? (第 51 期)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第 48 期)
牧者在職教育平議 (第 46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憲法的精神 (第 45 期)
什麼是聖靈降臨? (第 41 期)
何謂「異端」 (第 37 期)
永續不斷的啟示──記使用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感想 (第 37 期)
從基督信仰的本質看妖魔鬼怪 (第 35 期)
「論揀選」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8 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8-1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8期  1998年  10月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48
本期主題: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發行日期:1998/10/10
目錄s/
耶和華賞賜也收回
探究悲情民族的焦慮不安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心靈寄託中的人際網絡
消費流行文化之認同及其反省
浸身於有意義的工作
台灣人的宗教心靈如何寄託?——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介紹
當紀念「她」的腳蹤─Truku族的信仰英「雌」Kumu-Lowsing(周玉葉)
遊學人生‧人生遊學
雅歌——婚禮實用篇
畫在東西交錯的時空裡
何謂獻身?
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網路上的致命吸引力
先知之謎
乘著音樂的翅膀傳福音──李瑞雄長老
主恩說不盡
教會狂想曲
教會與大專青年——過去、現在、未來
大專事工的定位與功能
大專生所期待的教會 
木笛、信仰、分享生命
似曾相識的愛情——回應「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一文
0與1之間
走訪瑟基克部落──1998原住民文化見習營札記
從福爾摩沙到惡魔島——看戰後台灣的環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