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49期 重返聖經 |
|
|
神學淺說 |
論《契機文獻》一書 |
|
|
關鍵字: |
作者/張德謙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
|
編者按/《契機文獻》,南非神學家們共著,張德謙譯,台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91年3月再版。
()
|
|
|
|
※ 《契機文獻》的背景 南非共和國,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約台灣面積的三十四倍大。是一個擁有壯麗山川,資源豐饒,經濟發達的國家。然而,以往南非人民卻生活在一個野蠻的政治體制下。她的統治者——「南非的國民黨政權」為了所謂的「維護民主」而漠視人民自由;種族隔離政策就是這個特殊政治發展下的特產,對南非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更是南非的大悲劇。
在這塊美麗但景況令人心痛的土地上,人們看不到共同的命運,無論白人或黑人之間都找不到共識。白人與黑人互相仇視,然而,更不人道的是政府當局以金錢收買少數黑人暗殺黑人,製造黑人之間的不信任。有的黑人儘管痛恨種族隔離政策,卻又深怕非洲民族聯盟或其他左傾團體以暴制暴;有的黑人則完全對白人政府喪失信心,視暴力為唯一的出路,寧可選擇無政府狀態,也不願再忍受壓迫的體制。
當南非情境日益惡劣,許多人民被殺害,受傷、殘廢或被捉下獄;當黑人城鎮一個接一個的起來反抗種族隔離政權;當人民因拒絕成為受壓迫者或拒絕與壓迫者合作,而每日面對死亡的恐懼;當強制施行種族隔離政權之軍隊進入黑人城鎮以槍械武器統治;在國家面臨這樣危急存亡的關頭時,一群關心南非的真正基督徒,認為應對這情境作一種回應,於是特別檢視他們的聖經及神學觀點,並對現今神學作全面性的批判與檢討,而於一九八六年發表了《契機文獻》(The Kairos Document)。
※ 宣告《契機文獻》的過程 這些關心南非前途的基督徒,以聖經——上帝的話語為基礎,針對南非當時的政治時局,經由廣泛的討論、修改及整理資料,然後交給全國各地的基督徒團體作進一步的討論,告訴每個人——「這是一分屬於眾人的文獻,你不僅可以擁有它,甚至可以改寫它,只要你的立場經得起聖經信仰及身為南非基督徒經驗的考驗。」
他們試著以先知的角色,「洞察這個時代的徵兆」(太十六:3)及把握時代的契機(路十二:56)。於是他們把現實的衝突、危機與鬥爭化作身為基督徒的體驗,並且發展出一種不同的聖經性與神學性的思考模式,再傳遞這種模式,讓它在人民中蘊釀,使南非人民自動自發、相繼地在各地方產生民主運動,以促使國家在未來有一個真正的改變。
※ 南非群眾對《契機文獻》的回應 《契機文獻》是先知的話語與宣告,它具有向廣大教會外群眾宣教的意涵。在那些認為教會支持殘酷的種族隔離政策並且把它合理化的人之中,很多人提到:如果教會真的成為《契機文獻》所宣告的教會,他們會願意回到教會去。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基督徒的人也開始說:「如果這真的是基督教的話,我們願意成為基督徒。」
南非的一些教會開始對這個文獻有所反應,其中包括不同的基督徒團體、神學家及其他人士。有些保守教會、團體,諸如「福音保護聯盟」、「基督徒國際宣教協會」開始攻擊這份文獻,甚至呼籲政府查禁它。其實這些團體均因支持種族隔離政策而惡名昭彰,他們會攻擊向政權挑戰的人,是不足為奇的。 ※ 《契機文獻》的神學意涵 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祂為這城市的毀滅和百姓將被大屠殺而哀哭——「因為你沒有認出上帝拯救的時機(Kairos)」(路加十九:44)。一個危機就是在作一個決定,它可能帶來最好或最壞的,在這個時刻,也最能顯示真實的我們,無法以虛偽隱瞞。當南非人民處境危急時,教會的真相亦表露無遺,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其實南非有兩個教會--白人教會和黑人教會,甚至在同一教派裡也有兩個教會。
加拉太書二章11-14節記載,當希臘基督徒與猶太基督徒不再一同吃飯的時刻,這又是什麼樣的基督福音?審判的日子已來到!當壓迫者與被壓迫者都宣稱忠於同一個教會,他們在同一個主名下受洗,同領基督的身體與基督的血;當我們坐在同一間教會時,外面一些基督徒警察和士兵卻在擊打和殺害基督徒兒童,或酷刑拷問基督徒囚犯至死,而一些基督徒卻站在一邊細聲地呼求和平。
我們厭惡這樣的虛偽矯飾,也盼望從聖經、基督信仰裡找到忠實的自我,以及身為耶穌基督的學生的良知和本分。於是我們從教會的許多表象裡分別出三種神學,即「國家神學」、「教會神學」和「先知神學」。我們在第一種和第二種神學中作了徹底的批判,並且直言不諱。
何謂「國家神學」?它是把種族歧視、資本主義及極權主義等現況作神學上的合理化;它袒護不公義,將有權力者的旨意視為聖典,並且貶低窮人,使他們成為被動、服從與冷漠的一群。什麼是「教會神學」?它多半是使用「英語(English-speaking)」的教會所發出的一些意見,並且是在一種有限制的、謹慎的、小心的方式下,對南非的種族隔離作了批判。然而,這種批判是膚淺、反效果的,因為它沒有對實況作深入的分析。
至於我們所作的「先知神學」,首先必須忠實地根據聖經,並找出它與人們與在南非的體驗有關聯的信息。先知的神學並不是完整、包含一切的,它的話是針對特別的時空下的特殊狀況——契機——發展出來的。它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呼召人採取行動」,對現況嚴厲批判,以上帝的名發出上帝的警告,並且帶給人民有盼望的拯救。
※ 《契機文獻》的貢獻 《契機文獻》最大的貢獻是由它發展出做神學的方法。國際間,很多基督徒常以《契機文獻》的神學方法來思考自己國家的處境。這些人開始對教會在傳統歷史與西方的意識型態、制度及政府之間的密切關係提出批判。由於南非教會能針對時局提出信仰反省,並勇敢地化為行動,才使文獻發表的四年後,讓南非黑人人權運動領袖曼德拉得以獲釋,白人政權也決定廢除種族隔離政策,政局產生巨人變化。
在我訪問南非期間,深入鄉間、城市,住在白人家庭,也與黑人、印度人、有色人生活在一起,時間雖短暫,但卻發現他們已形成一種共同奮鬥的目標——促使南非成為一個公義與和平的國家。天賦人權是他們的共識,但現今的人權是必須不斷奮鬥爭取的,其過程是必須讓各階層的人有機會接受紮根的人權教育。而最基礎的是從聖經來探討人權與公義的觀念,使信仰與現實的生活不致於脫節。《契機文獻》一書,即是南非基督徒使用的一本人權基礎教育的教科書,通過教育,南非的民主運動才得以開花結果。 ※ 對台灣的啟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許多境況與南非的教會(國家教會除外)相似,教會一直扮演著先知的角色,然而,至今最缺乏的卻是人權與公義的查經教材。以往長老教會動用不少的人力、資源,辦了許多關懷台灣前途議題的研討會,但參與者一直都停留在教會的領導階層,信徒很少有機會參與或被教導,致使教會的人權教育無法紮根。因此長老教會的許多宣言或呼籲全停留在某一層次,無法真正落實地方教會,普及於眾信徒間。
《契機文獻》是很好的示範,以南非為例,因為它政權得以順利轉移,黑人繼任總統;菲律賓也寫過一本人權教育手冊普及全國,讓馬可仕交出政權。台灣呢?一般民眾受國民黨制式教育影響太深,民主、人權觀念沒有有效傳遞,這種方式若無改變,人權教育無法紮根,即便明日欲舉行公民投票,讓台灣人民作主決定自己的命運,國家局勢仍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此,期盼有識之士共同努力參與人權紮根工作,為台灣的前途打拼。
另外,台灣教會的神學家、領導者更應以台灣的處境為背景,寫作一份本土的《契機文獻》,從聖經中有系統且深入淺出的探討人權與公義問題,使各階層的基督徒都能接受最基本的人權教育,認同過去長老教會所發表的人權宣言,重新出發,讓信仰生活與關懷台灣前途緊密結合。期盼大家同心協力來促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民主國家。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 詩篇23篇之美 (第 124 期)
|
.從主日學發展史看基督教教育的推動 (第 105 期)
|
.顏色之外——展望2004年後的長老教會政教關係 (第 85 期)
|
.二重埔教會的社區工作 (第 76 期)
|
.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台灣各宗教921救災概況 (第 65 期)
|
.編者的話 (第 61 期)
|
.論《契機文獻》一書 (第 49 期)
|
.論《契機文獻》一書 (第 49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