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9期 重返聖經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金崙溫泉教育生活體驗營後感
關鍵字:
作者/范恩碩 (現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二年級學生。)
  原住民的教育生活體驗營一直是長青世界的「顯學」,然而至一九九八年二月,我們才看見《新使者雜誌》以原住民族為主題進行討論,當中李信仁兄所寫「體檢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以下簡稱李文)對於生活體驗營進行檢討,雖然是晚了點,但卻對長青人在面對「教育生活體驗營」時,提出一個反思的空間。

  長久以來,教育生活體驗營被簡稱為「教育營」容易使人焦點模糊,多數的參與者將教育視為體驗營的全部,以金崙溫泉教育生活體驗營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各位老師們將大多數的時間與精力發揮在「教學」上,將情感寄託在小朋友身上,亦即參與者本身是一個老師、高級智識分子,一個小群體下的基督徒去實踐基督的愛、去教育小朋友們,當然這是教育是體驗營的一個重點,但是過高比例的重視教育往往易使我們忽略反省,如果我們還是只認為利用教育來使原住民的社會地位提升,那只是我們沒有了解原住民的苦與悲何在吧!是我們模糊了原住民問題的焦點了。

  我們必須清楚,那就是不公義的社經體制是造成原住民問題的主因;原住民就是這不公義社經體制下的最大受害者,而我們也正是這不公義體制的支持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享樂是建基在原住民的悲苦之上,因此,若要解決原住民問題,《新使者》44期布興˙大立老師所寫「走出原住民的悲情」中所言:「要重建原住民的心靈,不能期待別人能幫什麼?……漢人朋友們的關愛在台灣族群關係上,有時反成為原住民心靈上的包袱,所以原住民當知道,期待別人的幫助,不如自己幫助自己。……『對於原住民的事件,最重要的事不是政府訂出什麼政策,來使原住民也歸入他們的同行,而是政府必須教育非原住民,使他們改變原來對原住民的態度,且應讓原住民自己表達他們自己的需要與他們期待的生活方式是什麼?而非由別人來替他們訂出這些。』」若是在一個這樣的基木觀念下,那麼什麼是「教育營」的重點呢?什麼是進入原住民部落所應持有的心態呢?

  筆者認為李文中對於服事態度的批判稍嫌溫和;如果我們還抱持著以老師、上位者的心態來從事「教育營」工作,那麼無疑的我們正在對原住民文化進行最嚴厲的傷害,如果我們還是不肯放下身段來學習,我們只是讓原住民從前風聞,現在眼見一個暴力、蠻橫的台灣漢人思想主軸,「教育營」也僅是與不公義的社經價值體系做一種同謀共贓的「原住民情感欺騙實踐營」--感謝主,您賜「福」給原住民如此「差」的社經、教育背景,讓他們深居山林,除了電視之外,鮮少其他的娛樂,所以我們可以輕易的將他們的小朋友騙至教會來供我們把玩,神啊!感謝您豐碩的恩典,我們更秉持著這個理念及傳承,同時亦為下一次的學弟妹著想,深怕他們在寒暑中沒工可打,找不到人生樂趣,因此我們要將重點更加注重在告訴他們接受現代化制式教育的重要,且在臨走之前留下一句「老師好想你們,下次一定會再來」……等等為了下次的「騙吃騙喝」預埋伏筆,來達成進一步的思想奴化。

  原住民要的不是濫情,而是理性平等的對待;不是要一種上對下的施捨,而是要一個真正合理的地位,原住民族的問題根源於大部分的非原住民族的漠視與奴化,因此改革的主軸應建基在非原住民心態的重建,而非過份的著重於教育等可能導致同化的行為上;助隨原住民一起走出悲情的行動是一種理性的、信仰的、持久的社會運動,而非一種短暫的激情流露。親愛的長青人啊!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要「伸張公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了呢?

  不過,卻有種聲音說:「如果教育生活體驗營不將教育當成重點,那麼,對於原住民的教會會友是否過於殘忍,因為我們只在乎自己的體驗,只在乎自己的學習,而沒有帶給原住民什麼。」然而我想問的是到底教會需要的是什麼?原住民的問題歸根而言是什麼?正如前所述,原住民問題在於非原住民的漠視與奴化,所以問題的產生者是非原住民,當改變者亦是非原住民。因此,真正需要教育的反而是我們的族人而非原住民,原住民族數千年來在台灣生存的如此久,與台灣的地土建立起合適的情感,其實其本身根本就無需任何外來的教育,只是因為非原住民族的侵略本性,使得其非「武裝自己」不可,而教育只是一種最基本的武裝,不管是我們使原住民識得漢字來防止台灣漢人使用低劣的手段騙取原住民的土地或是我們將改革的重心放在使社會高階層中有原住民等等做法,但是這些是否真得為原住民所必須,實在值得討論。

  若以為教育原住民來使其能寄身於社會的高階層來從事教育,則我們要小心因這原本不是我們所願意的,我們並不願意看到現行的教育體制是一種盲目式、篩選式的政策,亦即只有少數人才能上得了「高級學府」,我們對這種教育精神應加以批判,但為了使原住民真能從我們的羈牢中得到自由,漢式教育有時亦是一種必要之惡,因此在面對生活體驗營中的教育時,我們應該要多反省、多思考、多討論。我們絕對不能以為某某老師分配到教什麼科目,那麼那個科目就完全交給那老師了,真正在檢討會中被提出來的除了是如何管理學生的學習態度外,教科書內容與教學者心靈的對話是不可少的。然而在這次的金崙教育生活體驗營筆者所看到的實在太少了,我們若不謹慎的去研討教科書中不合適的部分,那麼我們很可能會教壞了當地的小朋友,那麼教育的功能將會大打折扣!

  因此筆者的推論就是沒有生活體驗,就無法進一步去了解原住民的苦與悲,沒有對話,就無法了解原住民的問題,沒有反省就無法了解自己原來亦無法自外於侵壓者的行列,沒有自我批判就不能以一個謙卑者的角色來進入原住民的社區。沒有上述的步驟,那麼我們就只能繼續抱持一個上位者心態來教學,教育生活體驗營的功能亦將大大的縮減。當然這樣子的推論可能過於主觀,熱切的希望本文能拋磚引玉,激起美麗的討論浪花。

  生活體驗的方式有很多種,事工是、交談是、舞蹈亦是,連最起碼的洗澡都是,重點不在於體驗的種類,而在於體驗的心態。雖然這次的金崙生活體驗營刻意安排的體驗不是很多,但是藉由到學生家去洗澡或者是在教會洗澡,我認為可以得到不少心得在心中吧!

  綜上,筆者認為參加教育生活體驗營的事前工作相當重要,行前會的重點不是要介紹當地的風景,這是誰的家,這條叫白路,而是要對於原住民有一重新的認識與對原住民問題有一較深刻的了解。筆者甚至建議我們可以先以一讀書會的方式來籌備教育生活體驗營,當然這個想法只是在初步階段,如何落實可能還需再加討論。
同作者相關文章:
金崙溫泉教育生活體驗營後感 (第 4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9 期 重返聖經 (78-8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9期  1998年  12月 重返聖經 49
本期主題:重返聖經
發行日期:1998/12/10
目錄s/
耶穌那孤獨的身影!
編者的話
「重返聖經」的歷史考查
用聖經上帝的話重建教會
重返聖經──實踐篇
在新時代中覺醒
從修辭論述看一貫道如何引用聖經
致力教會音樂工作的鄭溪泮牧師
軌道車的震撼
布勒哲爾的「巴別塔」
揚名國際的高山統治者──布農族
東榮教會的社區關懷事工
論《契機文獻》一書
相親真言
叔公、嬸婆和梅子姨婆的感情三叉路
禱告可以唸事先寫好的禱告文嗎?
微言s/
英倫見聞大補帖
我的最愛
顛覆聖誕夜——聖誕夜……變色了……
基因工程研究與上帝的創造
舊事新知——回想大專原住民教育體驗營
唯獨聖經--一個平信徒的觀察
回應「教會與青年」座談會
憶學舍生活
對話錄s
愛自然如同自己
金崙溫泉教育生活體驗營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