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54期 平信徒時代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我對偏遠醫療傳道的體驗
關鍵字:
作者/陳立威 (中山醫學院醫學系四年級學生)
  身為中部大專長青的一員,每到寒暑假我總會參加一些營會,深入台灣偏遠的山區,陪伴原住民小朋友度過他們的假期。由「中部大專聯合團契」(PSF)所主辦的這類活動不外乎「TCMA醫療服務隊」及「教育營」。「TCMA醫療服務隊」是寒暑假由中部醫學生發起,以每村三到四天的時間在偏遠的村落為當地小朋友舉營會,藉由衛生教育的課程、社區義診、家庭探訪,加上主日學的福音事工,盼望為關懷原住民朋友的工作盡一點心;「教育營」藉著寒暑假各十幾天的營隊,固定出隊到花東的幾個原住民村落,以課業輔導加上主日學的方式,持續關心當地的居民。

  以一個學生的立場參加類似的營會,大家最常質疑的是:「靠著短短的幾天,到底能給當地居民什麼東西?」當一個海外醫療團隊被派出去,往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一點成果(例如衛生狀況改善、死亡率降低、信徒增加等等……);剛剛開始先要對當地的生活習慣有所了解,慢慢建立居民的認同感,融入當地的生活中,接下來才能用當地居民的角度來改善衛生環境,甚至是傳揚福音的使命;醫療傳道不能以知識優越感的姿態,強行灌輸自己認定的真理。

  因此首先要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生長在這樣一個進步的環境中,我們很難以自己的眼光看出偏遠地區居民的需要,必須靠著事前資料的蒐集及整合,現場的觀察及訪問來看出他們真正的需要。記得有次出隊時,我們耐心的對花蓮山區的原住民小朋友介紹【均衡的飲食】,解釋半天之後,問他們以後三餐要吃些什麼才健康,只聽到他們天真的回答:「吃野菜!」還有個天才告誡他們:「以後要叫媽媽買牛奶給你喝喔!」「老師……可是我們這裡沒有賣牛奶ㄝ……」顯然我們辛苦準備的課程,對他們沒有多大的意義。

  了解他們的需要之後,必須審慎的評估各種實行的方法,找出確實能解決問題而對於當地文化衝擊最小、最能尊重當地文化的實行方式。以學生的角度而言,我們出隊並不是要提供什麼援助或是教育,不應該自我定位太高,而要互相學習、相互尊重,學習全心全意努力完成一件事情,也提醒社會一起來關懷弱勢團體。

  當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糧食短缺的非洲進行援助,他們選擇了營養價值高且易於保存及運送的奶粉免費分送到各部落,並且示範奶粉的沖泡方式,藉此盼望有助於非洲居民的營養狀況;之後當他們再度對此援助計劃評估,卻發現奶粉不為居民所接受,原來非洲人捨不得用水泡奶粉,而直接吞食奶粉使得很多人被噎死。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對一個水源缺乏的地區分送奶粉,是因為沒有考慮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而有失敗的結果。

  早期漢人宣教士進入一個原住民部落傳福音,對於原住民「祖靈崇拜」的習慣想盡辦法去扭轉,並迫切禱告求上帝能夠破除這種迷信的思想,但是他們卻很難融入社群中而讓宣教的工作始終難突破,後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宣教士慢慢知道,原來他們崇拜為的是將來過世以後,靈魂能夠被接納,而永遠居住在傳說中的樂園當中;假設背棄了祖靈而信仰基督教,那麼他們將永遠到不了樂園了。宣教士開始向他們解釋:「你們的祖先過世之後,靈魂會被上帝接往天堂,而所謂傳說中的樂園其實就是天堂,因此只要信仰基督,將來去世後就會被接往天堂,永遠和祖先團聚。」宣教士開始了解進而尊重當地的文化,不久之後全村終於接受了這個信仰。

  以我出隊的經驗而言,原住民小朋友是最天真活潑可愛的一群,尤其是上衛生教育課的時候,不太容易讓他們乖乖的坐著聽課,但是只要短短幾天,老師們就可以跟他們建立良好的友誼,而他們的熱情有時候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每當營會接近尾聲,常常會有小朋友問到:「老師,你什麼時候還會再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以許多學生的立場而言,每個寒暑假都十分珍貴,希望能參加各種的活動來增加自己的見識,即使再度參加醫療營隊,總想要多走訪幾處村落,甚至營隊主辦單位也不一定會在同樣的地方辦營會,小朋友見到某位老師的機會實在不高。因此活動結束的離別,就常成為小朋友的一大衝擊,他們參加營隊的機會不多,容易對老師投注太多感情而有強烈的失落感,若老師有留電話,往往會因為經常接到小朋友熱情的來電而十分感動甚至困擾,有一些營隊為怕小朋友浪費太多長途電話錢,而規定老師不能留電話只能留住址,但卻有些老師遲遲沒有回信而讓小朋友覺得被欺騙的感覺。

  當學生組成的營隊出隊到純樸寧靜的原住民社群中,除了小朋友之外與居民的互動關係也十分重要,若能留下良好的印象,會減少許多不同文化之間的排斥感,甚至使家長更放心讓小朋友參加我們辦的活動。為此,除了利用家庭探訪的機會深入每個家中,更可主動參與他們忙碌的蔬果採收,用實際的行動表達關心之意,此外,若能與當地青年朋友互動,則融入當地的生活中更不成問題。就怕營隊隊員精力旺盛晚上不停的發出噪音,這常造成居民的反感。

  醫療營隊的一重點,就是提供健診的服務,受限於法令規定醫務人員不得越區進行醫療行為,因此營隊多配合當地所屬的醫院派出的巡迴醫療團隊進行社區健診,遍遠地區缺乏醫療資源,也許一個月才有醫生到衛生室值班一次,需要急救的病人等不及醫生來,而慢性病人卻不能早期篩檢,等到疾病嚴重了又不能長期住院療養。而營隊提供的健診,希望藉著家庭訪視更主動的發現疾病的高危險群,而提供健康諮詢,或是提供簡單的藥物處理常見的微生物感染,遇到慢性病人除了提供飲食的注事項或病人照護的常識之外,通常只能多多為他代禱。只靠醫療營隊的一次健診,難以發揮效用,持續且經常性的醫療照顧才能真正為當地帶來健康。

  藉由短短幾天的營會,想讓小朋友學習到很多信仰、衛教功課談何容易,我們只能期待他們有個大略的認識,以後真正遇到健康問題,能夠回憶起一些上課內容;而信仰本來就靠一點一滴累積,若能藉營在當地撒下福音的種子,我們的付出就有價值;而對於營隊中非信徒的成員,藉著每天晨更晚禱以及主日學的帶領,也希望他能夠思考信仰的課題。我們並不期待藉由營會的內容能夠帶給小朋友許多知識,卻希望短短的「營會」本身,讓小朋友有深刻的印象;或許他會記得與平地人相處的愉快經驗;或許看到這群大哥哥、大姊姊們讓他也想起而仿效;或許他會記得有人曾陪他走一段青澀的年華;或許因為我們對於當地文化的景仰,讓他更認同自己的文化,而這種記憶將一直陪伴他們。

  而這樣的營會象徵意義將大於實質意義。藉著營會我們的視野更加遼闊,學習尊重不同的族群,學習「愛鄰舍如同自己」的信仰功課。不單單對參加營會的成員,營會的舉辦對於整個社會還有示範作用,讓大家對原住民多樣的文化產生興趣,也更加重視原住民的需要,進而有更多的營隊參與服務,藉著少數漢人與原住民的交流,使多數人對於原住民錯誤的印象漸漸被扭轉,我們樂見這種轉變。
同作者相關文章:
關於紅葉的點點滴滴 (第 67 期)
TCMA台中學生部 (第 57 期)
我對偏遠醫療傳道的體驗 (第 5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4 期 平信徒時代 (70-7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4期  1999年  10月 平信徒時代 54
本期主題:平信徒時代
發行日期:1999/10/10
目錄s/
舊曲新詞——「愛相隨」
編者的話
歷史中的平信徒運動
談平信徒的神學教育
由拿撒勒人耶穌的平信徒運動看今日教會平信徒參與的瓶頸與困境
平信徒時代的事奉模式
平信徒事奉的模式
平信徒事奉的模式
台灣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
高雄市發行公益彩券──一個回歸憲法保障弱勢權益的指標性決策
當建立一個人道化的社會福利制度
美麗的彩衣——百步蛇的神話啟示
浪漫中的宗教情懷——音樂家李斯特的故事
仁美教會的社區宣教
信徒(laity)
意外的第三者
追尋幸福的蹤影
基督徒的行為比別人好嗎?
與耶穌一同靜默禱告
信仰與家庭生活
教會談改革或運動,先從研讀聖經著手
超級比一比
我對偏遠醫療傳道的體驗
1999南州教會夏季學校記
我的「南下巡回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