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77期 生命教育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實踐分享
關鍵字:
作者/楊素蓮 (頌恩幼稚園園長)
※ 生命教育理念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這則聖訓一直是恩上加恩幼兒教育機構的理念與價值核心。身為其中的一份子,相信此乃神在個人生命中的計劃,此教育與福音使命便成為人生主要目標。從事幼兒教育二十多年過程中,不僅自己從中定位個人生命腳本,找到生命意義,更是從每日工作中體驗神對每一個生命創造的奇妙。

  『教養孩童』除了應以幼兒發展教育理論作為教育依歸,信仰的觀點更是成就教育的關鍵依據。義大利著名教育實踐家蒙特梭利博士的教育理念--她認為教育目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生命朝向正常發展』。她發現幼兒期有著強烈的吸收性心智,六歲以前經由與環境互動而將感官所經驗的一切完全吸收,人一生重要人格的形成也同時完成。而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 J. Hendrick所主張全人教育觀,他認為一個健全的生命,必須從全人發展觀去評估,包含情緒能力、社會人際關係能力、語言暨認知能力、身體動作能力以及創造力。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的需求階段理論中分為七個層次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愛的需求4.尊重的需求5.自我實現6.認知與理解需求7.審美的需求。人類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未獲得滿足前,下一階段的需求是無法呈現。而安全感、被愛與被尊重,是幼兒這個階段心理發展重點,也是健全生命教育的指標。

※ 生命教育目標
  建構一個健全生命,最重要的關鍵時期是6歲前,這階段與孩子密切接觸是家庭與幼兒機構。這兩個環境的人、事、物決定一個孩子如何從認識自己生命的價值(人與己)、了解人與人必須和平共處(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的關係等,來探索不同生命共存的意義。

  生命教育的目標,是促進我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他人。也是幫助我們『探索生命』與『探索生活』,也就是明白神所創造的我,且能活出真正的自己。一個人如何體驗生命的美好,建立自我生命的良好形象,自出生的那一剎那起。蒙特梭利博士說:『人類偉大的人格,始於誕生的那一刻』。教育必須從出生開始,例如從被擁抱、餵食,體驗他的出生是有意義、有價值,建立嬰兒期最重要基礎的『安全感』與『信任』。從孩子的被愛,幫助他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信任孩子並幫助他對自己與他人負責。『信任』的具體表現就是當孩子摔倒時不去扶他,因為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爬起來;培養孩子各項能力以提昇對自我自信心;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如分享、同理、愛、關懷……從實際互動中培養關心人與環境生態;建立與環境或自然的關係,尊重及愛護自然、對自然感動等。

※ 生命教育的實行
  恩上加恩(頌恩、懷恩、施恩、浩恩、所羅門、中婦扥)所結盟的幼兒園,是上帝所揀選與託付的幼教園地,所有教職員工因著參與幼兒生命教育與神同工,各人生命也獲更新與成長。園方為孩子設計三年學齡前生命教育目標,希望經由情境的塑造、活潑的課程與每日不斷強調良好品格,幫助孩子循序漸進的經由探索周遭生活、從生活中認識生命週期與現象、建立良好生命態度。良好品格的內容涵蓋:愛與被愛、信心、節制、尊重、主動、專注、誠實、溫柔、勇敢、守時、感恩、孝順、喜樂、勤快......。

  幼兒期學習是經由感官實際經驗以獲得建立抽象概念,生命教育不是口語教導,必須經由榜樣與典範來內化成為自己的,並藉由教材與活動設計而持續進行。例如,經由每個孩子慶生會時,幫助孩子體會生命的時間線與生活點滴,孩子也從中學習體會母親的愛、表現感恩回饋;藉由動物飼養及大自然認識與體驗,體會人類與自然間相互依存的重要概念;依每月所規劃的品格教育主題,運用創意戲劇、言簡易賅的口訣與動人插圖的兒童繪本,了解品格內涵與生命真諦;配合詩歌與金句,加深強化幼兒對此目標的執行與落實。

  例如『愛心』的單元,我們選擇『神造我真奇妙』詩歌、『愛你本來的樣子』童書、金句:『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利用自製精美複貝『品格獎狀』,將孩子在平日當中所表現的好品格,公開具體讚美表揚,孩子珍惜與被肯定的表現,都從家長口中得知果效呈現。也邀請家長在家中配合,具體讚美表揚幼兒的品格。從親子對話錄中幫助孩子學習表達與行動,例如:『當爸爸睡覺時,你會安靜不吵、輕聲說話,讓爸爸可以好好休息』、『工作時,你會專心自己工作,不去打擾別人。』、『媽媽欣賞你有表現對人尊重的好品格』等。『強調品格、要求品格、表揚品格』是品格教育實施的重要策略。生命教育的灌溉,孩子漸漸結出生命果子時,那種內心的喜悅有著難以形容的雀躍。蒙特梭利提到,『孩子是成人之父』,生命教育不僅教育幼兒,也是成人自我生命再教育與成長的機會。

※ 生命教育的延伸
  每次當滿二歲幼幼班的幼兒入園時,有的孩子呈現不安的分離焦慮情景、有的卻充滿安全感的自由探索;有的動作敏銳顯得反應機靈、有的卻平衡不佳以致容易摔倒......。當教育學者聲稱3歲是建立性格的重要基礎,不得令我們思考家庭教育的啟蒙是何等重要。父母的責任不能假手他人,生命前二年是一個人建立安全感、自信心、自我形象及對人的信任感的階段,但多數嬰兒並未得到該有的健全生命照顧。

  生命的影響是代代相傳,園方花很多時間與家庭建立關係,為的是能成為父母教育的夥伴,盼能從關係建立到彼此信任與扶持。有位二歲幼兒入園時,基本動作能力差,易與人衝突,常有情緒問題與困擾,結果發現父母也較少與人接觸互動、且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不信任。母親會因工作關係出現情緒焦慮反應,這些都是影響幼兒性格主因。父母漸漸因著接觸園方教育專業分享而扭轉教育理念,也再次因著信仰而先自我調整與改變,孩子也因而漸漸地恢復自信與良好人際關係。

  另一位媽媽因先生外遇而瀕臨自殺邊緣,同工陪伴她一起哭泣、一起禱告、讀經,看她從生命的黑暗中走出來,也因著媽媽自己重新找到生命的定位,而不致讓一個美滿家庭破碎而造成孩子生活的缺陷。也碰見有特殊發展的孩子的父母,因無法接受自己孩子的生命缺陷而延遲早期療育,甚或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而傷害孩子自尊等。唯有父母能接納自己時,才能接納孩子的獨一無二的個別差異。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的,神是按著本相愛我們,而我們也需要盡心去愛每個人。

  『家庭』是孩子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單位,然而許多父母受原生家庭與童年經驗影響,生命需要重塑與成長。幫助父母自我成長也是園方推動生命教育的一環。例如舉辦心理成長活動課程,透過專業心理老師的分析與帶領,協助家長們去探索內在生命的自我;每週家長成長團體更是一群媽媽們持續生命交流分享的動力站;每月園刊專文園地提供相關生命教育資訊。建立家園的合夥關係是生命教育成功實踐的重要因素之一。

※ 生命教育需要愛、責任
  蒙式名言『關心人類生命的教育觀改變了過去所有想法,教育不應是依賴課程或課程表,而是要順應人類生命的真相』,教育的意義不只是知識的獲得,或接觸大量未經驗證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應在回歸人的本質,生命的學習恰是反璞歸真。生命教育不是一個策略或一個教育制度,而是愛的表現;教育不能改變人的生命,唯有人從認識生命源頭,才能找到自己生命價值的核心。

  同為基督徒的蒙特梭利教育博士說:『兒童是由愛而生,愛就是他的生命的根源』,而神才是愛的根本。生命教育的對象不僅是兒童,而是整個家庭。生命教育是愛的行動,也是福音行動。每一個有基督生命信徒的機構,應該成為社區提供愛與生命的動力站,它可以成為家庭或社區生命教育學習場所。持續社區生命關懷工作,與家長們一起共同經營生命教育、分享生命的喜悅,是未來生命教育願景。
同作者相關文章:
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實踐分享 (第 7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7 期 生命教育 (14-1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7期  2003年  8月 生命教育 77
本期主題:生命教育
發行日期:2003/8/10
待補s/
目錄s/
白雪下的新生命
編者的話
未知死,焉知生?-我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生命的學問──PCT生命教育事工的推動概況
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實踐分享
上帝為咱開啟傳福音另一扇窗
我們做了什麼──天主教曉明女中生命教育中心
白話字推廣者---姚正道牧師
同居理想國?
另眼看鹿港
社區的好朋友—員東路教會
聖靈的恩賜--說方言
何謂TCMA?〈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
學習在愛中生活
開創無悔的人生
如何看民間宗教
夫子s/
堅持理想的人生
參加神研班小感
等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