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77期 生命教育
字級調整:

感情.婚姻
學習在愛中生活
關鍵字:
作者/林明珠 (台灣神學院基督教教育副教授)
※ 在愛中成長
  從大學畢業至今整整二十年。我經歷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人生旅程。因為這是個「刻骨銘心」之成長經歷,我和我的另外一半共同學習如何在愛中成長的故事。原本在我年少唯美的想法裡,沒有浪漫、玫瑰和用心包裝的禮物,怎能算是愛情?但因我結婚的對象完全不熟悉這樣的文化,而使得我重新發現和體認愛情的定義。對於婚姻生活,我有一些畏懼;由於父母的關係不完美,我並不幻想或渴望有結婚的對象,也不輕易對他人開敞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於文化背景差異偌大,我們夫婦花了很多心力嘗試了解與接納對方。體驗人生這趟不太容易之旅。若不是上帝恩典,我們不可能有勇氣、耐心和智慧從點點滴滴的婚姻生活中成長。每次思及此一心路歷程實在是「奇異恩典」!以下幾個深刻的學習體驗,經常迴旋於心中。

  由於受母親信仰的感召,和牧長的鼓勵,大學畢業後我決定接受神學教育,以便能參與教會服事。未到神學院時,心裡發出一個「不想與異性交往或結婚」之念頭。因為在我的認知中,父親的離棄家庭影響我對婚姻產生悲觀的排斥感。同時,在鄉下生活的經驗裡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男人在家庭中不是帶來歡笑,反倒是自私和不尊重、輕視女性。母親以其親身經驗讓我敏感於婚姻的悲哀。沒想到,我進入神學院的第二年就認識了後來結婚的對象。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觸原住民。我們經歷了漫長的交往生涯;相識四年後才訂婚,訂婚後四年才結婚。長長的八年之交,與其說是為了檢驗這一份感情的可信度,不如說是我在等待自我了解與改變。

※ 丈夫的家鄉
  在神學院第二年春天時,不曾出門遠遊的我,接受同學的邀約至丈夫的家鄉遊玩。這是我們的第一次相遇。當時的年代,在台灣南部漢人的觀念中,社交往來講求門當戶對;包括族群、經濟、社會地位和家族聲望等。那時候,中國人、客家人都是不能被長輩們接受的對象了,更別談是與原住民做伙!經過那三、四天的相處,丈夫的雙親以及四個兄弟和嫂嫂們甜美喜樂之笑容,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連續幾個晚上,這個大家庭所呈現的,是他們從內心真情的聚集、談笑、分享與歡唱詩歌的情景。這使我極為羨慕;因為家庭、親人這樣的親密關係是我在原生家庭中未曾感受過的經驗。我開始思考,家庭也可以是人間天堂嗎?漢人文化中,經常顯露出親族的相互往來之虛偽、表面、對他人品頭論足或冷漠;很少大家庭中有如此親密之互動和情誼。這開啟了我想要擁有甜蜜家庭與婚姻的想法。

  我必須承認自己起初的自私和狹隘的心。開始與另一半相識之初,我對感情的付出有所保留;一方面對他缺乏信任感,另方面擔心涉入太深無法自拔。我以為消極地接受他人的愛,總比積極地去對別人付出愛可能容易些吧!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愛是一種互動的感情;享受愛情的雙方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當我還在猶疑、猜測我們對彼此的感覺時,事實上,我的丈夫在與我交往之後不久,已經認定我是他結婚的對象了。當時我還問他,為何他不顧及我的感受,就有此想法。他一臉認真地表示說:「夫妻在一起,是一種責任。」我並沒有聽懂他的回答。我心裡想著,「他怎麼沒有說到愛情,而提及責任呢」?對於他如此的看法,我耿耿於懷,遲遲不願論及訂婚的事,並且對他的感情觀滿失望的。

※ 平地人的女兒
  當然,另一個更深層影響我們延長結婚的因素是身份認同的問題。山上的家人對於他們的兒子要接觸平地人的女兒,極力表示反對。他們認為,「與平地人通婚就等於失掉了一個兒子;因為她不講我們的語言,也不做我們的婦女會做的事!況且從其他的不良例子來看,平地婦女有許多生活的誘惑,最後終將離棄我們的兒子」。雖然多年以後,我才從阿發口中聽到如此的觀點,但是我從兩家人少有的互動,以及處理我們結婚的態度,我開始感到自己的委屈,更懷疑阿發是否真情付出。為此,相識多年,自己仍沒有勇氣決定婚姻。另方面,我的親戚開始給我較大的壓力;他們要我去留學,並發展一個好的將來。我原本以為,我們的交往能使我獲得一個健康、甜蜜的家庭幸福。然而,從訂婚到結婚,我面對的並沒有快樂。因為,我確實有語言障礙,又沒有用心學習如何與丈夫的家人建立關係。原來我們的愛情或婚姻,並不會自然為我們與雙方的家人產生關係。

  記得每次提到兩方家人的態度,我們就互相埋怨對方的不瞭解。也因而懷疑彼此未誠心接納對方。更進一步地,在溝通上,一直不斷提出問題的我,面對於經常是默默不語的他,我更感到挫折和灰心。每一次我想要放棄彼此的關係之時,丈夫總是說:「你只要知道我是有誠意要與你相處的。」其實,後來在一次相互懇談的時候,他才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原來他的家人和他自己都懷疑,我可能覺得他們不夠有知識,因而沒有真誠地喜愛他們。因為我很少與他們談話、或親近。這樣的說法,使我覺得自己好委屈。我認為自己已經接納他們,反倒是丈夫與他們見面時都只講母語,使我覺得沒有被認同。然而,坦白而言,我究竟應該成為原住民、或做自己?於面對這樣的掙扎之中,丈夫很有耐心地讓我慢慢學習。在學習語言的事上,他沒有給我壓力。他也逐漸發覺平地人的一些社交禮俗,也不是他熟悉或喜歡做的事。不過他則是為與我的親戚有更好的溝通而努力學習台語。

※ 一朵鮮明豔紅的玫瑰
  回憶在兩人相識的第一年,我生日當天,阿發不知從那裏弄來一粒玻璃球,而在裝滿水的容器中飄浮著一朵玫瑰。當時心中好感動;以為他真了解女人心理。過後,他對我說,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滿山遍野都有百合花香的山林。他說以後生日就帶我到山上看百合。後來的幾個生日,都未再收到花。

  直到他赴匹茲堡讀書的翌年,我收到他寄來的一張生日卡。一打開卡片,映入眼中的就是一朵非常鮮明豔紅的玫瑰,花瓣上帶著晶瑩剔透的露滴。卡片的內頁寫著幾個簡單的字句:「我知道妳喜愛玫瑰。每次妳生日,我都想要送妳花束。但是,我想這朵玫瑰是永遠活在我心中的。」當時,這些話並沒有感動我。我心裡想的是:「竟然只是單調的一朵玫瑰之卡片」!故事的發展還有後續。沒想到,在我們結婚週年時,丈夫將這張當初從國外寄回給我的卡片放大,有如一張壁畫般地,懸掛在臥室房的牆上。他說:「送給妳一朵永不凋萎的玫瑰。雖然妳沒有感受到我想每一天送給妳玫瑰的心意。事實上,玫瑰會凋謝,但在我心底,我們的關係是永遠不變的。」

  以後,在一次與丈夫拜訪山上的家人時,經由他人的分享,我才曉得,鄒族人是很愛種花的族群;溪邊與樹叢中盛開百合、櫻花、梅花、杜鵑花等。「花不是用來送人的;花是種來欣賞的!」原來,原住民傳統中沒有都市人華麗的送花文化呢!至今這幅巨大玫瑰,在牆壁上依舊青春。而每回觀看時,她似乎提醒我,一份真實的愛應該是經得起考驗的。時光會流逝,青春亮麗無法長久,不過彼此相愛的心卻是可以永遠鮮活。再者,丈夫送花給妻子的行動,只是一種暫時的取悅作為。夫妻若一起種花、照顧花、分享美麗人生,可是寶貴的親密關係之實現呢!

※ 五十歲生日
  丈夫剛剛過五十歲生日。早在生日即將到來的兩個多月前,我詢問他多次,是否有特別的慶祝活動,或是我可以送甚麼特別的東西給他做為禮物。我想要他明白,我很看重、也很珍惜他對我的愛。然而,丈夫總是回答:「我真的不需要任何的東西。我也不習慣甚麼慶生會。我們小時候,根本不知生日蛋糕是甚麼東西!」我不明白為甚麼他一直拒絕我的好意!「那麼,當天早些下班,我們一起在外面用餐,約會一下吧!」我還真有點生氣丈夫如此的無法體會,我對他的關懷與愛意!其實,每當我抱怨,他對結婚紀念日或情人節沒有反應時,他總會說:「我真的不知道妳喜歡做甚麼?或是妳想要甚麼樣的禮物?我想,妳安排就可以了。」五十歲生日那天,丈夫果然仍如往常地努力工作,在晚上七點左右才回到家。為此,我為他開門時,連一個基本的笑容都沒有給他。我心裏最在意的,其實是傷感於,丈夫似乎不在意,我想與他一起分享生日快樂的心情。我們簡單地用過晚餐,氣氛非常的寧靜。

  不久,丈夫泡了一壺茶,端到書桌邊來在我身旁坐下來。我心中原想著,「你都不想與我共同慶祝五十大壽;那我也可以不理你!」。沒想到,他卻說出:「我們平常相處的時間太少了。像這樣一起喝茶彼此談心、親近,就是我最需要的了!我們能並肩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工作;這就是最好的禮物了。」不久,他交給我一個頗小的手提袋。「哎!你的生日,怎麼反而送我禮物....而且,是這麼貴重的手提電腦!」我很錯愕!但聽見他溫和地說:「自從家裏遭竊賊取走了妳的電腦,我看妳半年多來一直很苦惱。我想妳比我更需要一份禮物。」我內心感到慚愧,因為平素我總是抱怨丈夫對於我所關心的事不在意。這才省察到,原來我們所渴望和看重的價值與理想,竟是差距不小。

  也許我應該再重新思索,夫妻之間愛之意義和方式。學習在愛中生活誠然不容易,但是美好的婚姻生活是可以努力建立的。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務實的教學提升大學的教育品質 (第 84 期)
學習在愛中生活 (第 77 期)
教會與青少年──教會能為青少年人作什麼?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7 期 生命教育 (53-5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7期  2003年  8月 生命教育 77
本期主題:生命教育
發行日期:2003/8/10
待補s/
目錄s/
白雪下的新生命
編者的話
未知死,焉知生?-我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生命的學問──PCT生命教育事工的推動概況
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實踐分享
上帝為咱開啟傳福音另一扇窗
我們做了什麼──天主教曉明女中生命教育中心
白話字推廣者---姚正道牧師
同居理想國?
另眼看鹿港
社區的好朋友—員東路教會
聖靈的恩賜--說方言
何謂TCMA?〈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
學習在愛中生活
開創無悔的人生
如何看民間宗教
夫子s/
堅持理想的人生
參加神研班小感
等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