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81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
|
|
文化.藝術 |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
|
|
關鍵字: |
作者/陳琇玟
(台灣神學院音樂系助理教授)
|
|
|
|
2002年6月開始我為期一年的學假,以訪問學者的身分來到美國亞特蘭大城的衛理公會Emory大學。2002年全美成千上萬所大學排名,Emory排十八,是許多學子心目中的好學校。教會音樂研究所師資,由音樂系和Candler神學院共同提供,其神學院教授陣容堅強,新舊約、禮拜學、講道學口碑佳(3月來台講座的Tom Long博士目前在Emory任教),讓我除了音樂,有更廣面的學習。軟硬體外,最吸引我的是由禮拜委員會專職牧師督導、規畫,老師、同學輪流主理,每週二、四各50分鐘、形式多樣、流程簡化的禮拜,以及每週五30分鐘的聖餐禮拜。我喜歡這裡的禮拜,彼此互動多。多年擔任神學院禮拜委員會的同工,參與各種禮拜對我是很好的學習。以下與大家分享我這一年的禮拜經驗。
宗教改革紀念日 每年10月Candler神學院都會舉辦宗教改革紀念日紀念禮拜、音樂會、學術專題。紀念禮拜請路德會的牧師來證道,點出路德會的注重神學若有衛理公會的熱情相襯該有多好。一整天的活動,以晚間的音樂會為句點。管風琴教授Dr. Albrecht將路德的聖詠與巴哈的管風琴聖詠曲連結,請來大提琴、長笛、女高音,示範主旋律在不同聲部、不同組合的效果。從音樂會出來,會眾一個個哼著聖詠離去,一般被認為又長又硬的聖詠,已擄掠人心。我第一次有機會觸摸多本路德原版詩集,十六世紀的印刷已十分精良。小心翼翼翻閱路德詩集,隱約感受馬丁路德藉著聖詠的寫作,讓昔日只能看禮拜的會眾,也能唱詩,參與禮拜,讓聖詠深植每個路德會信徒心中,對信仰生活產生無可計數的影響力。
以禱告、聖詩開啟一天的課 2003年1月,學校請曾在南神客座的Dr. Carton Young(衛理公會1989年聖詩的總編輯)來教聖詩學。之前無法去台南聽Dr. Young的課,ㄧ直覺得惋惜,怎知會在Emory碰面。上帝的引導真奇妙!76歲的Dr. Young,鬍子發白,體力卻依然充沛,每天講四小時的課毫無倦容。我們總是以禱告、聖詩開啟一天的課。Dr. Young每次分享其在台經驗,就很高興至少在座的我了解他在說什麼。最後一堂課,Dr. Young說:「為了honor我們的台灣朋友,大家唱台灣聖詩〈真主上帝造天地〉,並叫我去彈琴。他語重心長:「台灣教會音樂新舊之爭,端靠牧師以智慧來解決。音樂的選用不必二分法。」
節期佈置 隨著節期的變化,教堂的佈置也不同。齋期,教堂各個角落有釘槌、荊棘冠冕、紫色地毯、白色蠟燭、蓋層紫紗的十架,校園內更可見到具象徵意義的佈置:綁上深藍、水藍、紫色布的小石頭(哀傷的耶穌跟隨者)和黑布覆蓋的大石頭(墓)。復活節整個走道的百合。
希臘東正教 2月16日我到希臘東正教作禮拜(divine liturgy)。兩小時長的禮拜大都得站著,大人、小孩、baby全部盛裝。很多時候講希臘語,我聽不懂,但圓頂、壯觀的建築、敬虔信徒的神情、禮儀莊嚴的氣氛讓人屏息。當天講道的重點:不是以言語教導孩子,是以榜樣。要讓小孩自小喜歡禮拜。
戲劇呈現 2月23日去學校附近的長老教會,序樂、宣召、首頌之後,兩個弟兄匆忙進入,其中一人手捧一堆書,在我座椅旁停下來。我趕緊往內側移動,一面示意可以坐此空位,他們全然不理會。原來那天他們的禮拜以戲劇方式呈現。一人扮演努力自古今中外文史哲學探尋人生答案,苦不得其解,遇到手拿《聖經》要去禮拜的高中同學……。
撒灰日 3月5日為撒灰日(Ash Wednesday),自己到城裡最大的路德會作禮拜,發現自己愈來愈勇敢了,整個會眾裡只有我是黃皮膚。進入齋期(lent),額頭畫一黑十字,牧師在講道時指出,耶穌不是說假若(if)你禱告就……而是說當(when)你禱告……是很好的提醒。 Lent期間,教會音樂教授Dr. Albrecht主理禮拜,先介紹德國詩人Nikolaus Decius(1485-1550年)的聖詠〈Lamb of God, Pure and Sinless〉,進而介紹J. S. Bach以此聖詠作的管風琴聖詠前奏曲,三個樂段忠實的詮釋三節歌詞。第二段,主旋律被上下聲部包圍,不就是道成肉身最好的表徵嗎?看巴哈將信仰天衣無縫的鋪陳於音樂寫作間,只有讚嘆和佩服。巴哈的音樂神學值得探究。
多元文化 3月16日去另一個長老教會禮拜,但顯然和典型的主流教會很不同:年齡層分佈廣,講道特長,很多人連小小孩也帶在身邊,而小孩子坐得住真難得;有色人種比例明顯較高,多文化的結合也許是21世紀的趨勢!聚會人數多得嚇人,有好幾場禮拜,停車場大到得以ABC字母標示,多人指揮交通,善用現代化設備,雖台灣一些教會也有類似裝備,但如此先進還是頭次看到。2003唐崇榮佈道也借用此場地。
台語長老教會 3月23日孫武夫牧師來培靈。兩年前在《台灣教會公報》上讀到孫牧師的文章,知道國光牧師、牧師娘雙雙罹患癌症去世,三個小孩由孫牧師收養。孫牧師也分享苦難熬煉的學習,真情流露。
黑人教會 3月30日去黑人教會禮拜。7:45am開始的受洗禮拜,歷時近三小時,熱情洋溢,是全新的體驗。牧師講道,台下的人迫不及待:「Say it,preacher」。台上多位牧師,每個人都有好歌喉,常即興的唱起詩歌!女音樂牧師(這學期我們有兩門課一同上課)很有恩賜,字跡清秀,能彈,能唱,很會講道。感謝上帝,在清一色黑人中,我滿自在。而會眾穿著很正式,連小孩都穿西裝,衣服的形式未影響其情感表達。
棕樹主日 4月13日棕樹主日,Emory大教堂台前鋪上紅色色布,人手一棕樹枝。Dr. Albrecht以人聲吟唱巧妙溶入Franck的管風琴曲「英雄」,然而會眾席好多聲音,平日不上教堂的人都在此大節日來了。坦白說,來參與「節期」勝過參與「禮拜」,真叫人沮喪。
受難禮拜 4月18日參加午間受難禮拜。禮拜學教授Dr. Saliers以唱chant的方式作序樂,許多禱告、讀經都由會眾回應。禮拜中,有不少人去跪在披上黑紗的十架前。晚間參加台語教會受難禮拜,姐妹的創意,以直立的長餐桌佈置一條苦路,整個教堂籠罩在一片漆黑中,手握鐵釘……多少時候,我們也將主耶穌釘上十架?
Easter Vigil彌撒 4月19日晚上,參加天主教的Easter Vigil彌撒,拿蠟燭在教堂外繞行唱詩,神父舉著特大的蠟蠋。教堂裡每隔幾步一支蠟燭,黑暗中在教堂頂樓讀〈創世記〉第一章……主是真光,將黑暗驅散……歌聲、器樂、讀經、默想,一直到子夜。
復活禮拜 4月20日早上參加聖公會復活禮拜,壯觀的建築,管風琴、銅管樂、定音鼓,該教堂擁有Atlanta最有名的詩班,受洗的孩童在祖父母、爸媽、兄弟姐妹陪伴中行進入,每個家庭舉一旌旗,受洗完繞教堂,接受大家的祝福。禮拜最後唱哈利路亞,大夥敲響身旁可發聲的東西,地上萬物同頌,讓人感動。回到台語教會,看著年輕一代(在美國出生)以不是很熟悉的台語領詩,也是感動。
期末聖餐 4月25日,學校本學期最後一次聖餐,主領同學以現代讚美短歌加傳統chant(素歌)對唱(經文用唱的,會眾每節唱著回應),有趣的組合。祝禱讓我印象深刻:May God before you to guide you, behind you to guard you, above you to inspire you, beneath you to hold you, beside you to be your friend, in you to bring you peace.
結語 我們平日的禮拜行禮如儀,很少探究禮拜程序的安排是否合宜,想做點改變時,立刻會有人回以「我們歷年來都如此……」。為何一些長老教會大力推倡敬拜讚美?理由是,我們傳統禮拜經常一成不變,失去活力。禮儀是把人帶到上帝面前的媒介,在其中我們要藉著心靈與誠實與上帝相遇,禮拜主體、客體關係不容模糊,司禮、主禮切莫把講台當自己的舞台。 上帝是莊嚴榮耀的主,也是跳舞的主;上帝是列祖的主,也是時下青年的主。如何讓禮拜有歷史性,又不失時代性,且讓我們多為禮拜巧思、立創意吧!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緊扣時代脈動的新聖詩 (第 141 期)
|
.唱我所信 (第 123 期)
|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第 81 期)
|
.夫子s/ (第 77 期)
|
.您可以欣賞的「聖詩」CD (第 70 期)
|
.雅歌——婚禮實用篇 (第 48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