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93期 異鄉人在台灣 |
|
|
解惑之窗 |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
|
|
關鍵字: |
作者/林瑞隆
(新竹聖經學院院長)
|
|
|
|
安息日的真諦是尋求與上帝會遇的日子,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休息日。
引言:主日禮拜的適當時間? 有人問:「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以邏輯的觀點看,這個問題本身是矛盾的。主日禮拜當然是在「主日」(一般的了解就是星期日,或稱做禮拜天)舉行的禮拜,否則怎麼能夠稱做「主日禮拜」?不過,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想知道的是:所謂的「主日禮拜」,如果不在主日 (或星期日) 舉行又會怎樣?是否有違信仰?或是說,這樣的禮拜是否「有效」?
早年在外島當過兵的人都知道,不是每一個部隊都在星期日放假,有的可能放週間的某一天,例如星期二或四,或其他日子。因此,部分基督徒軍人若一定要在星期日(或主日)前往教會做禮拜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有的教會會特別在週間為軍中的基督徒舉行與一般主日禮拜無異的禮拜。如果在非主日舉行的這種禮拜是違反信仰或是無效的,則對軍中基督徒來說是不公平的。
主日/安息日是什麼? 要明白「主日禮拜是否一定要在主日舉行?」這一個問題的意義和內涵,可能我們必須先瞭解「主日」以及「安息日」是什麼;此外,我們也必須知道「禮拜」的意義何在。原則上,初代教會的猶太基督徒仍然按著猶太的傳統守「安息日」,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知的星期六。(註)這一個傳統,是遵照摩西律法的規定守為「聖日」的。既然是神聖的,那麼這一天就必須與其他日子「有所分別」(這也是「神聖」這個概念的基本意義),全然奉獻歸屬耶和華上帝。
「安息日」之所以成為必須遵守的律法規定,因為這是上帝自己立下的典範。他在六日創造宇宙萬物之後,在第七日「安息」了,因此人也必須仿效遵守。除此之外,猶太人在曠野中流浪的時候,上帝從天上降下嗎哪當他們的食物,並規定在第六日要揀雙日份,因為第七日必須休息(出16:22-30),這是猶太人受命守安息日的首例。安息日的律法,在瑪迦比的時代(主前166-63年)經過經學教育體系的強化以及法利賽派的堅守,終於變成一條牢不可破的戒律,具有絕對的神聖意義。這一條戒律,後來卻成為耶穌和法利賽人經常引發衝突的導火線。
由於絕大多數初代教會信徒具有猶太人身分,因此原則上他們守的是摩西律法所訂「安息日」的誡命,這是十分自然的事。然而,〈使徒行傳〉20章7節的記載讓我們看見,初代教會的這些信徒逐漸將安息日的聚會時間移轉到安息日之後的第一天,也就是和合譯本的「七日的第一日」(又參考林前16:2),或新譯本的「星期六晚上」,亦即主日。改守主日的理由,可能和主基督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的信仰有關;而這一日,就漸漸變成基督徒的安息日。
不過,在這重要的安息日或主日那一天,並非什麼事都不做,只顧休息,而是要在這一日完全將自己獻給上帝,在這一天以禮拜事奉他。其實,上帝在安息日這一天也不是什麼事都不做或不管,上帝拯救的工作在安息日這一天顯得更為忙碌。耶穌以行動和言語的教導,將這一點表達得很清楚。此外,耶穌也指出猶太人在安息日當天也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的:「假如你們當中有人有一隻羊,這隻羊在安息日掉進坑裡去,怎麼辦呢?他不把羊拉上來嗎?」(太12:11) 在上帝裡的真正安息 從以上的說明,我們知道安息日最主要的意義是,放下這世上一切的工作,將這一天全然獻給上帝,尋求與他的親密連結,並以禮拜事奉他。正如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裡的禱詞所說:「我們的心不得安寧,直到我們安息在你裡面。」因此,安息日的意義,就是要找尋「在上帝裡面」的真正安息,而不是單純什麼事也不做的休息。
怎樣做,才能獲得真正的安息呢?其實《聖經》的教導很簡單:離棄這世間的繁忙重擔,找尋與上帝親密在一起的時間。耶穌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從事宣揚上帝國、醫病、趕鬼的救人工作,時間緊迫,身心壓力之巨大與疲乏不因他是上帝的兒子而稍有減輕或解脫。然而,耶穌常常在必要時抽空自己一個人退到山上、曠野、或海邊,藉著禱告與上帝作親密約會。耶穌的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安息只有在上帝裡面才能找到。因此,安息日的真諦是尋求與上帝會遇的日子,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休息日。
現代人重視生活享受的品質,常在週末從事所謂的休閒活動,卻也常常發現越休閒越疲累。隨後,又因此決定不外出,就在家裡休息睡覺,但也一樣發現越睡越疲勞。這是什麼原因?安息日的訂定是要人完全離棄這世上的一切,回轉找尋生命的源頭——上帝,人卻可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找尋這世上的事物,並在其中暈頭轉向地繞來繞去,當然無法獲得真正的安息。
猶太人或基督徒的「安息日」(不管是星期六或星期日)是用來與上帝交通、會遇的時間。不過,也有許多信徒抱怨在安息日(主日)活動中的種種事奉,常常弄得人不得安息,聚會完之後回家,累得只好躺下來休息,所以真正的安息反倒是在結束了聚會回家之後才開始,這樣的安息日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要釐清上述這一個問題,或許我們要了解一下安息日或主日「禮拜」儀式的意義和目的何在。目前,許多教會都因為禮拜儀式被批評為過於傳統、形式化、沒有活力、沉悶無聊、缺乏內容,而積極進行所謂的禮拜更新,也引進許多從前沒有的「節目」,如敬拜讚美,甚至舞蹈等,希望讓禮拜的內容更豐富、或更多樣且富變化、更吸引人。這樣的努力和用心值得肯定與鼓勵,卻也有將禮拜弄得像是「做節目」一般,有失去禮拜的核心價值之嫌。同時,為了要做好節目,也可能將一些人弄得更精疲力竭,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卻又成了表演一般。如果是這樣,則當然無法體驗真正的安息。
禮拜的終極意義 「禮拜」究竟是什麼呢?簡單說,禮拜就是與上帝親近並因此重新得力的信仰行為;禮拜的時間也就是與神聖者上帝會遇、親近的時機,禮拜儀式的安排則在於帶領、引導人進入與上帝會遇的體驗。〈啟示錄〉第四、五、七章記載有天堂裡上帝寶座前的禮拜儀式,其中大都以詩歌頌讚上帝為主,但也有勉勵、安慰。簡單的說,禮拜是以上帝或基督為中心的。在禮拜儀式的過程中,容或有不同的強調,也應該以上帝或基督為中心。
以長老教會的信仰傳統來說,由於強調「上帝的話語」,所以與上帝會遇重新得力,主要是藉著聆聽上帝話語的安慰與教導而獲得的,禮拜中的其餘部分則比較是次要的。因此在長老教會的傳統中,講道一直都是禮拜的核心成分。不過,基於許多可能的因素,這也是最容易讓人感到沉悶與疲乏的理由。其餘的教派則有不同的強調,有的重視信徒的感動見證,有的重視禮拜儀式氣氛的營造,有的則重視音樂的讚美,也有的重視情感的紓解,不一而同。這些不同的強調與重視,其實都有其意義,不過嚴格來講應該都不是禮拜的終極意義。禮拜的終極意義還是要回歸到與神聖者上帝的會遇和親近,並在他裡面找到真正的安息。用最簡單的話說,禮拜是與上帝見面並親密溝通的時機,且在這一個見面的時機中獲得上帝所賜的安息或平安。
因此,禮拜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項目,都應該具有引導信徒通過基督而與上帝會遇的意義,不論是詩歌、讚美、祈禱、講道、奉獻、報告等都應該設計成具有帶領人遇見上帝的作用或功能。在這整個過程裡面,所有參與的講道者和同工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心」,更重要的是要將心放在最終「與上帝會遇」這一件事上,而不是僅僅想要如何讓節目更精采、更吸引人而已。
結語:生活就是禮拜 如果禮拜是與神聖者上帝會遇的時間,則這個會遇的時間就不必限定在哪一天,因為上帝是隨時隨地都臨在的上帝,與上帝會遇或跟他見面是無需事先預約的。實際上,人應該天天都有和上帝會遇、親近的時間。這也就是說,天天都可以是禮拜上帝的日子,而這也就是「生活即禮拜、禮拜即生活」的真諦。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只要隨自己方便的時間和上帝私下交通就夠了,不需要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信仰除了有個人性與私密 (private)的層面外,也有很重要的團體性或團契(communal)的層面,因此和別的信徒在一週某個特定的日子一起禮拜當然也就成為合理且必要之舉了。
註:安息日是從星期五黃昏太陽落下起算,至星期六黃昏太陽落下之時為止。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唯獨聖經」的信仰傳統,落實了嗎? (第 122 期)
|
.加爾文的聖靈論──無所不在的聖靈 (第 113 期)
|
.從加爾文神學看「萬民皆祭司」 (第 111 期)
|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第 93 期)
|
.一神信仰的謬誤? (第 89 期)
|
.沒有受洗的人可以領受聖餐嗎? (第 87 期)
|
.我看「成功神學」 (第 81 期)
|
.愛情路上 (第 63 期)
|
.論童女生子 (第 55 期)
|
.談平信徒的神學教育 (第 54 期)
|
.信仰及靈命需要教育嗎? (第 46 期)
|
.世紀末台灣宗教現象的省思 (第 43 期)
|
.基督徒可以拿香嗎? (第 39 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