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99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
|
|
本期主題 |
解讀新聞 探索真相 |
|
|
關鍵字: |
作者/陳順孝
()
|
|
|
|
當新聞變得更正確、更超然、更多元,我們就能更充分地瞭解世界,民主政治和社會文化也才能同步提升。
媒體素養教育是媒體改革的重要環節。素養教育培養能夠鑑賞媒體、活用媒體、批判媒體、改革媒體的現代公民,這樣的現代公民,不僅可以讓自己和家人享用媒體的益處、避開媒體的毒害,還可以監督大眾媒體、支援媒體改革運動(如公共化、新聞自主)、支持或投入另類媒體(如社區報、部落格),讓整個社會的新聞傳播更健康、更多元。
而解讀新聞則是媒體素養教育的關鍵之一,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地解讀新聞、思辨真相呢?
以下六個觀點,能夠幫我們看出新聞的門道:
一、新聞強調新鮮,卻重複同類型故事 能夠得到媒體青睞的事件必須具有新聞價值,而且容易被採訪。新聞價值有八個常用的判斷標準:影響的人愈多價值愈高,如全民健保調漲費率;主角愈有名價值愈高,如鄭志龍與金素梅外遇;事情愈奇特價值愈高,如璩美鳳性愛隱私被偷拍;衝突愈大價值愈高,如美國攻打神學士政權;報導愈快價值愈高,如中天電視搶先報導鄧小平死訊;事發地點愈近價值愈高,如台灣的空難比外國的空難重要;愈是實用價值愈高,如米糠可以防癌;愈有人情趣味價值愈高,如母親在颱風缺水缺糧時咬破手指,以血餵食幼兒。
二、新聞強調真實,卻常有錯誤和偏差 新聞報導首重正確,實際上卻常出錯。新聞出錯包括客觀錯誤,如寫錯人名、地名、時間;以及主觀錯誤,如遺漏要點、以偏蓋全、誇大渲染等。傳播學者鄭瑞城在七十二年分析四家報紙的四五四則新聞,發現二○二則有誤,錯誤率高達四成四,可見問題的嚴重性。新聞出錯原因可能是疏於查證、輕信傳言,也可能是過度求快、亂中出岔。在SNG和網路傳聞氾濫的今天,錯誤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嚴重。
三、新聞強調原味,卻選擇和重組事實 我們都聽過瞎子摸象的寓言,摸到象鼻的以為大象像蛇、摸到象耳的以為大象像扇子、摸到象腿的以為大象像柱子。記者雖然不瞎,但事實真相往往混沌不明,即使多方探訪,也只能掌握到真相的一小部分。不僅如此,由於媒體篇幅有限,記者無法將所掌握的事實全部報導出來,而只能挑選幾個重要的片段、重新組織成新聞故事。而不同的選擇和重組方式,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新聞意涵。
例如,八十九年四月,教育部開會決議,原則同意讓讀完三年的五專肄業生報考大學,但這項政策最快要到九十學年才能實施,八十九學年還不能考。第二天中國時報的標題說:「五專肄業生不得考大學」、自由時報的標題則是「五專讀三年可報考大學」。兩家報紙都沒錯,但對有志報考大學的五專生來說,「可報考」還是「不得考」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心情,甚至左右他們是否準備考試的決定。
四、新聞強調中立,卻與各方勢力周旋 傳統新聞學者常把媒體比喻成鏡子,認為媒體應該像鏡子、也可以像鏡子一樣超然地反映真相。然而,在實際的採寫編輯過程中,新聞利害關係人不斷威脅利誘媒體、意圖隱惡揚善,這些關係人可能是政壇權貴、廣告大戶、黑道大哥,還可能是媒體老闆的朋友,記者得罪不起,難免在報導時有所節制、有所妥協、甚至有所扭曲。而我們所看到的新聞,就是記者與關係人角力、折衷的結果。
舉例來說,以前有位勞委會主委為了基本工資漲幅問題與經濟部長爭執不休,部長私下罵主委簡直像共產黨,主委得知大怒,當著兩個記者的面拍桌子回罵:「他才是共產黨」!而且告訴記者「寫!沒關係,他真的是共產黨」!但當兩位記者發稿後,主委的機要秘書卻又打電話要求記者撤稿,記者以稿件已交給主管為由拒絕,主委於是親自打電話與兩報總編輯協商,結果新聞仍然見報,但罵人者由主委本人改為副主委,罵人詞語也由「共產黨」改為「社會主義」,無辜的副主委看了報紙又驚又怒,質問記者為何栽贓,記者告知內情,與副主委同呼奈何。
五、新聞強調客觀,卻反映老闆的立場 創辦一家報社或電視台,需要數十億甚至數百億資金。拿得出這麼多錢的媒體老闆,勢必會有錯綜的政商人脈、複雜的利害關係,以及個人的意識形態主張和對人對事的種種好惡;這些主張和利益大多會變成媒體的政策,進而限制旗下記者報導的方向。這樣一來,媒體的內容自然難以客觀,而必須反映老闆的立場和利害關係。
例如,九十年四月廿八日,馬偕醫院醫師林媽利發表台灣人基因分析報告,發現閩南人、客家人的血緣都和中原漢人不同,反而與新加坡、泰國華人較接近,都屬於源自中國東南沿岸的越族。這個單純的學術研究報告,在統獨立場不同的報紙上呈現迥異面貌。獨派意識濃厚的自由時報標題說:「台灣人非漢人、閩客都是越族」,與中原漢人劃清界限;統派立場鮮明的聯合報標題則寫道「台灣人屬中國東南沿海『越族』」,意指雖非漢人仍是中國人。
六、新聞強調精確,卻埋藏記者的暗碼 記者與政客、富豪、黑道、老闆周旋,既想實踐報導真相的理想,又要兼顧現實、避免招來報復,自然不能據事直書,而需要委婉曲折,用模糊的筆法、迂迴的手段來暗示真相。
八十七年十二月五日,天道盟精神領袖羅福助連任立委成功,聯合報分析勝選原因,就不直呼他黑道,而委婉地說他「沒有政黨、政團,卻照樣有另類組織可以發揮」,至於什麼是「另類組織」讀者自然能心領神會。又如,台南以前有位黑幫大哥被槍擊斃命,記者也不寫「某幫老大某某某被殺」,而寫成「台南聞人某某某遇襲」,用比較中性的「聞人」取代色彩鮮明的「老大」,不違原意又避免招惹麻煩。
總之,我們看新聞時要注意媒體報導什麼、遺漏什麼?是否真實、是否失誤?如何篩選事實、如何重組故事?牽涉哪些利益、受到哪些干預?老闆是誰、立場為何?有無密碼、暗示什麼?如此才能掌握新聞要旨,不僅看到熱鬧更能看出門道。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發現媒體報導錯誤或偏差時,要勇於反映,督促媒體更正和改進。我們還要支持新聞自由,讓媒體不受政經和黑道勢力干預,暢所欲言;我們也要聲援新聞自主,讓記者不受老闆的非專業支配,超然報導;我們還要力挺媒體公共化運動,催生更多的公共媒體,扭轉商業媒體唯利是圖的歪風;我們更要贊助社區報、非營利網站等另類媒體,讓草根的、弱勢的聲音能夠百家爭鳴。
當新聞變得更正確、更超然、更多元,我們就能更充分地瞭解世界,更精確地覺察危險與機會、學習經驗與智慧、取得生活和投票的指引,以及娛樂和談天的題材。這樣一來,不僅我們個人能夠獲益,民主政治和社會文化也能同步提升。
解讀新聞的方法: 1.勾選幾則你常看的報紙新聞,或記下幾則你感興趣的電視新聞,然後逐一分析這些新聞真能幫你覺察危險與機會、讓你學到經驗與智慧、給你實用的生活指引、或當你的聊天話題嗎?
2.挑選一則具有爭議性的新聞,剪下至少三家報紙的標題、內文和照片,然後比較各報的切入角度有何異同?強調和忽略的新聞點有何異同?反映的立場和觀點有何異同?
3.閱讀一家報紙的社論,看看它對特定事件有何立場,然後分析這家報紙對此一事件的報導方向、引述重點、用字遣詞,是否和社論立場一致?
4.選擇你常看的一類新聞(如緋聞、車禍、民調、體育比賽),蒐集這類新聞的標題至少二十個,然後歸納看看這些標題有沒有共通的公式?
5.到圖書館找出你出生當天的報紙,以及你父親或母親出生當天的報紙,比較這兩份報紙的報導題材、寫作方式、編排風格有何異同?
6.選擇一個可能被媒體報導的事件,親自到現場作全程的參與觀察,然後回家比較電視的報導和你在現場的體會有何異同?第二天報紙的報導和你的現場體會又有何異同?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解讀新聞 探索真相 (第 99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