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17期 正視貧富差距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來行這條路
五年宣教計劃,以基督「受苦奴僕」的模式來「成為社區的祝福」。
關鍵字:
作者/李孝忠 (口埤教會牧師)

「來行這條路,挽胭脂葉來遮雨,豔日有樹腳納涼,昔前的歌溪流中猶原輕輕在唱,Hina darang 互阮親像又聽見阿公阿嬤的笑聲……」這首由Uma和Edgar夫婦作詞作曲的詩歌道盡西拉雅族群在口埤、九層嶺部落的滄桑往事,也激發族人藉由尋根重建身份和文化的熱情,同時邀約上帝的子民一同來體驗部落重建的歷程。  

※處境的回顧和議題 

台南口埤教會的信徒多來自山區九層嶺、口埤、五甲勢和大目降地區,屬西拉雅族群教會。然而,因外族政治社會侵染,族語和傳統文化逐漸凋零,取而代之的是河洛話和漢人文化。

1990年代,「城鄉宣教協會」(URM)以口埤教會為訓練基地,逐漸開啟信徒宣教視野,對政治、社會、族群、文化的議題亦多有研討。1993年慶祝設教40週年十,更以成立「宣教中心」為教會異象,朝本土性、草根性、實用性和服務性的宣教運動邁進。然而,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民進黨執政,社會人士轉向政壇發展,草根訓練工作停頓,加上教會人事更迭,宣教運動遂轉往文化重建和身份認同方向。「西拉雅文化協會」是這波文化運動的主要推手,教會則成為客體性的支持者,社區和社會宣教事工有停頓的現象。

雖有URM政治社會運動的啟蒙和西拉雅文化重建的激勵,部落仍面對諸多的挑戰。首先是人口的外移議題,和多數台灣鄉村一樣,青壯年為了謀生遷徙至都會地區,部落人口老化嚴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山區的小學逐一廢校。耆老凋零,學子外移,部落前景堪慮。再者,貧窮亦是部落的隱憂。部落地處新化山區,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等層面,長期被邊緣化。以教會會友年齡結構作分析:200位長期出入教會者當中30歲以上的占150人,其中只有7位有大專以上學歷,故多數成人的工作多是勞工、居家服務、駕駛和務農,教育程度低落是造成以勞動、汗水換取薪資的主要原因。50歲以上的人口共80人。由於近年來社會經濟不景氣,從職場上退休(被資遣)和轉為臨時工者以這個年齡層為多,就是所謂中高齡的失業者。因著職場的失意,伴隨而來的就是酗酒文化的傷害,部落中常見三、五人聚集喝酒作樂,醉酒所導致的個人健康、家庭暴力問題有往上攀升的趨向。

最後,亦是最基本的挑戰,是自尊和自信心的失落。長期以來,身份受到污名化(番仔)­,語言文化的流失,加上社會、教育、經濟的邊緣化,中高齡者提前退休,隱居山區部落過著無奈、鬱卒的生活,更新、改變的企圖心薄弱;成長學習的意願低落。這些問題若不克服,部落的活化契機難現。 

※教會的回應

1997年,口埤教會以「平埔的另一扇窗」音樂歌舞劇開?西拉雅文化的尋根之旅,1998年隨即組織「西拉雅文化協會」努力推行音樂創作,母語復育和文化重建的工作。2009年,台南縣政府推動「平埔原住民族正名運動」,「西拉雅」的重建運動由文化層面擴展至社會政治層面,「還我身份權」影響之範圍涵蓋文化、教育、經濟、選舉……等權益。口埤教會和西拉雅文化協會在這波正名運動中不僅扮演參與者角色,更積極地投入組織和推廣的行列,這是上帝給西拉雅族群的歷史契機。

面對口埤、九層嶺部落的經濟困境,教會於2009年2月成立「西拉雅文化山城社區合作社」冀望能藉由行銷部落土產,開發文化創意藝品和推廣觀光產業來振興部落的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此外,教會亦設置「村里關懷中心」提供老人休閒服務和終身學習的空間,鼓勵60至75歲的長者投入志工和學習的行列來照顧部落的老者和身心障礙者的生活起居。同年10月教會並設立「兒童課業輔導班」關懷社區弱勢家庭的教育問題。透過老人服務和兒童照顧間接減輕青壯年人的家庭負擔,讓他們在努力工作時,無後顧之憂。

「天助自助者」,當教會和部落共同為部落活化工程而努力時,上帝也差遣社區的其他團體,如鎮公所、縣政府、民間企業、熱心人士等,提供人力、物力資源共襄盛舉。2010年開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支援教會成立電腦教室並免費提供電腦教學服務,第一期電腦拆卸組裝課程計有17名學員參與,年齡層由12歲至63歲,以婦女居多,期末認證考試時,居然全數過關。第一節課上課後,部分從未接觸電腦的婦女紛萌退意,經講師吳秋安牧師再三鼓勵後終能持續;期末考試前一周,那些婦女幾乎每天人手一把螺絲起子,隨時利用時間到教會練習。拿到結業證書時的喜悅感染整個教會,那不僅是學到一份技術,更是一份自信和自尊的成就,也點燃了部落心靈活化的火苗。

※信仰的反省

自1993年以來「宣教運動」一直是口埤教會信徒的共同職志。然而,宣教的內涵是什麼?宣教的終極目標和近程具體目標又是什麼?這些基本的信仰價值可能需要再次釐清。多數教會認為教會的使命就是「傳福音、領人歸主」所以宣教的終極目標就是「全民歸主」,近程具體目標則是「教會增長」。這種以教會為主體和目標的宣教理念在1960年代「上帝的宣教」思潮興起後遭到挑戰。

「宣教」是上帝拯救世界的一個使命,這個任務的終極目標是上帝的主權能實現在他所創造的世界,教會受召參與在這神聖工程時的具體目標則是見證基督的疼痛和犧牲的拯救之道,成為盼望的記號。這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基本精神。

口埤教會自2009年起擬定依各為期5年的宣教事工計畫。計劃的目標是以基督「受苦奴僕」的模式來「成為社區的祝福」。教會積極投入部落社區人群之中,與居民共同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繼而秉持基督教導模式,依靠聖靈的能力,讓上帝的主權和拯救能實現在口埤部落。2009年迄今我們體驗到與上帝、人民同工同行的挑戰和喜樂,上帝的預備和居民熱情的回應更堅定我們繼續這條宣教之旅的信心。

※邀約你體驗「這條路」 

「胭脂崎古道」和「部落獵道」是活化口埤部落族人的心靈、文化、生活的重要道路。前者是數百年來先人的生活必經道路,路旁盡是胭脂柚木,陡峭的山路讓人體會先人開拓的艱辛精神,聽部落耆老述說前人故事令人有跨越時空與先人對遇的感覺;後者是當代部落獵人開拓的山間野徑,沿途需溯溪、闢路,象徵族人繼承先民篳路藍縷的刻苦精神。此外,拜訪山間小廟,可激發人思索「當土地公遇到阿立嬤」族群對遇的議題。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行程將可讓你體驗口埤的「宣教工程」和西拉雅「古獵道文化」,歡迎「來行這條路」!                   

 

同作者相關文章:
「我的教會」——談基督教會的「堂會主義」和「山頭主義」現象 (第 185 期)
「POST-COVID-19」的教牧關懷反思和行動 (第 174 期)
「願祢的國降臨」:教會擴展的反思 (第 169 期)
21世紀的青年宣教神學 (第 164 期)
來行這條路 (第 117 期)
廿一世紀的青年宣教神學 (第 10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7 期 正視貧富差距 (43-4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7期  2010年  4月 正視貧富差距 117
本期主題:正視貧富差距
發行日期:2010/4/10
正視貧富差距
今日教會如何面對貧富差距現象
富教會與窮教會---主內肢體的互助如何可能
物質或靈性的貧窮?
貧窮與疾病
共有資源互助管理:淺介歐斯瓊的經濟治理理論
上帝是窮人的保護者──淺談舊約中的貧富關係
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 路加福音的拯救
社會公平何在?──從反高學費運動談起
人類永恆的粉墨登場
來行這條路
高天香─台灣婦女神學的開路者
女性封牧60週年 盡心服事 成全美夢
我夢想著一個世界——從施密特牧師來台信息看人權
欠了債怎麼辦?
走過痛,那兒有生命!
十九歲的選擇
人生區間車
受鞭打kap毀滅
我還要再來神研班
學習走向各各他——47屆神研班參加後感
我從前風聞有?,現在親眼見到?
重新連線